楠木軒

視頻入門成本太高?少投入點兒試試才是王道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科技

一個不小心已經來到了全民攝影的新時代,曾經拍拍美圖就能圈讚的日子好像也越來越遠了,經常朋友圈髮套圖出去回應的人稀稀拉拉,成就感全無。反觀倒是經常一些隨手的小視頻動輒迎來大面積討論,更不用説已經幾近成熟的是短視頻平台,更是熱鬧非凡。雖然自己也想過視頻這個領域延伸,但受到設備侷限也就一直成了想想而已的概念。

拍攝設備是造成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知道,任何事情入門階段都需要大量嘗試,因為相機和手機都還是拍照時代的古董,所以...你懂的。至於上新設備,顧慮依然存在,比如能不能拍好,能不能堅持下去?否則動則幾千上萬的投入,決心還是需要勇氣的。

正值苦惱之際有朋友推薦了海鳥的4K運動相機,或許可以解決有關猶豫的問題。理由很簡單,便宜,性能夠用,就算一上手入到所有配件也不一支最便宜的定焦鏡頭價格。一定會有人懷疑,幾百塊錢的數碼設備,尤其是還是在運動相機領域,功能確定夠用麼?正好趁着熱乎和大家扒一扒。

不管什麼價格的定位,作為拍攝設備的存在,幾個重點問題勢必要考慮。尤其既然選擇運動相機作為視頻入門的選擇,雖然一個胖子的運動場景不多,但想拍Vlog對鏡頭焦段的需求就是必須廣角。海鳥這一款,最大廣角支持145度,比16mm焦段的鏡頭視覺範圍還要大,手持自拍人物可以完整入鏡。

機身小巧,支持TF卡使用,4K30幀的分辨率完全夠日常使用,而且支持延時攝影和慢動錄製等多種模式,愛擺弄的話可以最大支持2T的內存擴展,足夠折騰。如果已經對視頻的拍攝相當嫺熟,減少廢片片段的出現,64G差不多就能滿足日常需求,畢竟素材還是要導出剪輯的。如果只是需要一個相機和內存卡,那預算可以控制在最低。

提到配件,海鳥4K作為運動相機預留了標準的1/4螺孔,可以掛載的配件非常豐富。比如自拍杆,比如手柄、肩帶、頭盔等等,基於20米的防水性能,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考慮防水外殼。

作為小型的拍攝設備,在續航部分並沒有做很大的犧牲,錄製時長甚至要優於時常主流的相機。4K30幀模式下可以達到90分鐘的錄製時長,1080P最多可達到150分鐘。以個人Vlog的需求而言完全夠用,1小時直充80%電量的性能,對長時間運動場景的應用也相對友好。

雖然價格不貴,但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由7片高清光學玻璃+藍玻濾光片組成,加上索尼傳感器和海思Hi3559芯片的算法加持,畫質更有保障,F2.6的大光圈,不弱於高端手機的攝像頭效果。

同時多種模式的玩法,讓這個獨立的小個體更具有實用性,機身只有兩枚實體按鍵,一鍵開機並可在拍照和視頻模式間進行快速切換,另一執行快門操作。

相機自身支持觸控操作,在攝像模式下通過左上角的攝像機標誌進行菜單喚醒。進入菜單後可以通過點擊和滑動的方式進行選項控制和參數調整,功能性比較全。唯一的缺點是,受制於屏幕材質,操控的靈敏度沒有熟悉的手機操作自然,稍加適應後便可上手。

照片和視頻的選項可以進行分項設定,實測可控制的參數很多,包含圖片/視頻的尺寸、感光度、曝光補償、拍攝模式、防抖、濾鏡等等。選定應用場景以後,一次設定後開啓快門,就可以進行記錄了,操作非常簡單。

因為產品體積原因,在預覽方面屏幕面積受限。產品提供了APP聯機的配套操作模式。通過海鳥3APP,可以和設備進行無線連接,10米左右的範圍可以提供720P的實時預覽,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個人更多的使用手機屏幕作為補充監視器,可以更好的掌握個人在畫面中的位置,完成單人錄製動作。如果需要將鏡頭固定,且需要進行實時調整,這個功能的必要性就提升到了更高等級,比如佩戴在頭盔上或者揹包帶的位置。

所以,從視頻拍攝入門的角度出發,海鳥4K的功能性幾乎已經夠全面了,更重要的是去嘗試和發揮,最後再判定個人是否有轉型視頻的可能,否則乾脆還是老老實實玩兒相機罷了。

當然很多人估計還在期待視頻錄製的效果,單純看參數還是不夠過癮的,但基於個人在視頻方面還在入手方面,所以提供的畫面相信更容易讓你判斷。

在完全沒有技巧下的操作,應該更有説服力。受限於圖片大小,只能截取其中一段,但可以明顯看到開啓電子防抖,開啓畫面矯正,在手持徒步的狀態下畫面能夠獲得很好的穩定性,接近於手機配合雲台的效果。

針對個人而言,固定機位做Vloge的可能性更強,優秀的追焦效果對自己已經完全夠用,運動屬性相對屬於性能過剩。只要能記錄4K的畫面,能保證清晰,又獨立的內存可以來回拷貝,這就夠了。

所以呢,作為一個入門需求的設備,性能已經完全夠用了,等到自己技術開始進階的時候,運動性能可能才有用,那個時候增加一系列配件也不浪費,當前是越節約越優秀。幾百塊錢就能夠測試自己的初衷,這麼高的性價比一上,到底是興趣還是愛好,怕是足夠經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