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星空彼岸的幻想,可以追溯到茹毛飲血的蠻荒時期,但由於沒有科技力量的幫助,他們無法驗證心中的幻想,只能將這份悸動深深地掩埋在心底。
時光任然,滄海桑田,落後的蠻荒時代被時間車輪無情地碾碎,人類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因為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那份自遠古綿延下來的渴望,也終於得到了滿足。
身處浩瀚的宇宙,環顧四周絢爛的星辰,在心潮澎湃的同時,一個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擺在了人類面前:我們在宇宙中有“同伴”嗎?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滿足自身好奇和發展的需要,科學家們做了諸多努力和嘗試,比如向恆星密集的區域,發射包含太陽系、地球以及人類信息的信號、向深空發射承載各種信息的探測器,以及聆聽宇宙深處傳來的各種“聲音”。
然而,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信號之外,完全能夠用“一無所獲”來形容人類的探索行動,難道真的沒有外星文明嗎?當然不是。
一方面,人類文明還非常的稚嫩,不到一萬年的文明發展史,讓人類的探索範圍極為有限。如果浩瀚宇宙是一片大海,那麼人類目前已經探明的空間範圍,不過是大海退潮後留下的水窪。在這種情況下,找不到外星文明其實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僅僅銀河系中就有至少2000億顆恆星,整個宇宙的恆星系數量就更別提了。而太陽系這個普通的恆星系都能出現生命,在如此龐大的天體基數下,怎麼可能只出現了人類一種智慧生命呢?
將兩者結合來看,我們暫時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外星文明的存在是一種必然,我們和他們相遇僅僅是時間問題。
當然,雖然沒有真正發現他們的蹤跡,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他們的想象,這點從各種影視作品或文學作品中能夠得到體現,比如《三體》中就描繪了一個能夠脱水的外星種族。
而對外星文明的種種想象,也催生出了另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人類是否有可能是宇宙中最弱的文明?
乍一看到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有可能,畢竟我們對外星文明根本毫無瞭解,對於未知當時是一切皆有可能。
但答案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因為有一個令人難以接受,卻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人類並不是地球上唯一的文明,地球上此時還隱藏着另一個文明,而它們才有可能是宇宙中最弱的文明。
在正常認知中,螞蟻是一種渺小但數量龐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會在意它們。就像為了應對繁重的生活壓力,在整日快節奏的忙碌中,可能很多人早已經忘記自己上一次低頭撥弄螞蟻,究竟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可見它們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但如果告訴你,這渺小的螞蟻其實是一個文明,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呢?沒錯,這不是開玩笑,因為部分螞蟻滿足人類對古代文明的定義。
目前,研究專家們認為古代文明具有四個特徵,分別是階級分化、中心城市、大型建築以及最後一個農業基礎。
我們首先來看看螞蟻內部的階級分化。作為一種社會性生物,螞蟻具有三個社會特徵:繁衍分工、個體合作照顧幼體和世代重疊。
繁衍分工應該很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在繁衍這件事情上進行分工。在螞蟻的羣體中,可分為專門繁衍的階級和完全不繁衍或少繁衍的階級。
個體合作照顧幼體就更容易理解了,這裏就不贅述了。世代重疊指的是,成熟個體能夠分為兩個以上的世代。
螞蟻們能夠通過當前的居住環境、食物內容等因素,對幼蟲之後的階級進行判斷,也就是説,有很大一部分螞蟻並不是一出生就被固定了階級,而是後天觀察培養之後再確定階級,這是非常典型的文明特徵。
在巴西北部的一處荒野中,坐落着一個堪稱“史詩級別”或“古董”的白蟻巢。而之所以用“坐落”一詞來形容一個蟻巢,主要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
根據探測,這個蟻巢的總面積已經達到了22.8萬平方千米,地表凸起的土堆達2億多個,至少有3800年以上的歷史,現在還在不停的“擴建”中。
不只是巴西,在日本的北海道同樣有着一個巨型蟻巢。該蟻巢大約佔地2.7平方千米,根據生物學家的估算,這個龐大的蟻巢中至少有3.06億隻工蟻和108萬隻蟻后生活其中。
如此規模的蟻巢,不要和螞蟻那渺小的體型比了,就算和人類的體型相比,也完全能夠稱得上龐大了。
講螞蟻的時候提到手工業和農業似乎有些違和,畢竟這兩個詞一直都是用在人類身上的,但現實其實一點也不違和,因為它們確實有手工業和農業。
科學家研究發現,切葉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種植真菌,以滿足整個族羣對食物的需求。
不只是簡單的種植,它們還會不斷嘗試種植新的菌種,並且還學會了用抗生素對種植菌落的周圍進行消毒,甚至已經開始馴服和養殖一些小型昆蟲,以滿足自身的需求。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科學家發現,部分種類的螞蟻會有選擇性的使用不同工具運輸液體或固體。
2017年,為了弄清楚這究竟是巧合還是真的如此,來自匈牙利的實驗團隊為地棲盤腹蟻提供了一些自然工具和人造工具,比如樹葉、沙礫、紙片、海綿以及樹葉柄。
在長時間、多組數實驗之後,科學家們確定了之前的推測,螞蟻使用工具時確實是有選擇性的,它們經常針對性的選擇適合的工具,哪怕這工具是人造的。
比較顛覆認知的是,雖然螞蟻並不會冶金,但部分白蟻懂得利用金屬強化自身,比如它們會使用身體分泌出的強酸溶解金屬,然後將其塗抹在口器。
很多人對語言和文字的理解還很狹隘,從本質上看,語言和文字的作用是傳遞信息,試想,倘若人類一開始演化出了更方便快捷的超聲波,那麼還會有語言和文字的出現嗎?
《全球通史》的作者、著名歷史學家L·S·斯塔夫裏阿諾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曾指出,由於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我們沒有辦法用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來界定一個聚落是否為文明,所以只要滿足典型特徵中的部分,我們就能夠認為他們是文明。
現在,螞蟻滿足了人類對於古文明的定義(大部分),所以我們可以説螞蟻是一個文明。
基於這個事實,即便不知道外星文明究竟有多發達,人類文明依舊不會是宇宙倒數第一,因為有螞蟻文明兜底。
最後,還有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那些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會不會覺得人類文明不算是一個文明?就像許多人認為螞蟻不算文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