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題:提升知識產權質量 打造強勁發展動能――寫在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
新華社記者張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知識產權保護再次受到關注。
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有效量達221.3萬件,有效註冊商標量突破3000萬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
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立足新發展階段,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構建大保護格局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80分以上
“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各方面高度認可。”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説,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高到80分以上;中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提升到第14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
“新制定的民法典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大法律原則。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順利完成新一輪修改,建立了國際上最高標準的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為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申長雨説。
2020年,全國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13萬件,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2萬餘件,立案查辦侵權盜版案件1826起。知識產權代理行業“藍天”專項整治行動中,各地約談了2950家代理機構。
與此同時,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2018年以來,人民法院年均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4萬件,年均增長21%,案件判賠金額大幅上升。
未來,我國將持續推動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加強各方面的協同配合,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多種手段,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從對內激勵創新來講,要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促進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從對外促進開放來講,通過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創造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申長雨説。
推動由大到強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將達12件
當前,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更好保護和激勵高價值專利,並首次將“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明確到2025年達到12件的預期目標。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我們要向高質量邁進,要推動質量提升,要解決現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申長雨説。
據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近年來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商標品牌戰略和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同時嚴把專利商標審查授權關,有效推動了知識產權質量提升。
2019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1.5萬億元,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6%;2020年,世界領先的5000個品牌中,中國佔到408個,總價值達到1.6萬億美元;截至2020年底,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為6.3件,較2015年末提高3.9件,“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超過20%。
“未來將繼續大力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助力破解‘卡脖子’問題,配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促進相關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與此同時,將繼續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啓動實施地理標誌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申長雨説。
喚醒“沉睡專利” 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2180億元
轉化運用是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關鍵環節,是知識產權經濟社會價值實現的重要渠道。
“專利轉化存在‘兩難’問題:一方面,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利難以被發現、被應用;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業難以獲取所需的專利技術。”申長雨説,為此,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財政部啓動實施了專利轉化專項計劃。
根據計劃,目前正在推動三方面工作:通過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激發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轉化的動力;通過打造專利技術推廣應用平台,主動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業的專利技術需求;加強正面激勵,對實施效果好的省份予以獎補,以此促進專利轉化和應用。
與此同時,我國圍繞知識產權金融持續發力,助力知識產權價值實現。
2020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到2180億元,同比增長43.9%,眾多中小企業從中受益,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險產品相關保額突破200億元,惠及4000餘家企業。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25只,發行金額超過70億元。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完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發展知識產權保險和證券化,同時切實防範知識產權金融風險。”申長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