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光谷”有了新名片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武漢東湖高新區加快優勢產業集聚

不久前,武漢東湖高新區和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聯合編制的《光谷指數2020》發佈:過去5年,光谷創新驅動指數年均增長29.4%,經濟高質量指數年均增速達28.4%。

在從“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的征途上,引領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和產業支點在哪裏?東湖高新區用實踐給出的答案是: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形成“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和數字經濟優勢產業集聚態勢。

萬億元產業集羣在崛起

“國外客户‘斷了供’,但我們產品仍不愁銷,國內訂單不但補上了,還能創造上千萬元淨利潤。”1月18日,武漢楚星光纖應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培拿起頭髮絲般粗細的光纖樣品介紹,他們乾的正是微小光學中的超精密加工。

一根標準為2米長的普通光纖,價值只有數十元人民幣,經過磨製、塗覆等加工,就變成了價值數十美元的高端透鏡光纖。透鏡光纖與普通光纖的差別只是在端頭上多了一個微透鏡,但就是這肉眼都看不到的差別,卻是業界的一個難題。而這正是楚星公司的獨門絕技。

“透鏡光纖是光通信領域半導體激光器中一個重要配件,具有高附加值。”關培介紹,為擴大產能,去年企業新建超千平方米研發中心,招聘研發人員不斷研發新產品,正在進入全球前沿的硅基光電器件賽道。

作為光谷“30年磨一劍”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光電子,創新成果不斷湧現。2019年9月,長江存儲基於Xtacking架構的64層三維閃存芯片量產,國家存儲器基地再迎重大突破。僅7個月後,128層QLC 3D NAND閃存在光谷研發成功,這是全球首款128層QLC閃存。以長江存儲為龍頭,武漢新芯、華為海思、新思科技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讓光谷之“芯”日益強勁有力。

在光谷3條“千億大道”之一的左嶺大道上,華星光電和天馬兩大面板巨頭比鄰而立。2019年,武漢華星光電柔性屏量產出貨。按計劃,今年下半年武漢華星t4工廠將全面達產。目前,光谷“一芯兩屏”項目總投資已近3000億元,員工總數達3萬多人。在其產業拉動下,50多家新型顯示企業在光谷聚集。

2015年以來,光谷“光芯屏端網”萬億元級光電子產業集羣加快發展,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光芯屏端網”產業規模已近萬億元,並且在多個領域搶佔全國產業高地。“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和數字經濟正在加速成長為光谷的新名片。

“第二總部”添動力

1月6日,金山軟件(武漢)總部在光谷開工。“這3年,金山在武漢發展,每項工作的進展都遠遠超出預期。”金山軟件CEO鄒濤説,截至目前,金山在光谷註冊公司11個,覆蓋了海外研發、人工智能、數字娛樂和智慧醫療研發等多個核心領域,累計註冊資金近10億元,員工人數近1000人,研發人員佔比超90%。

當前,數字經濟浪潮正在全國展開。作為武漢數字經濟的重要支點,光谷自2015年互聯網產業崛起以來,以數字與產業互為支撐,形成了獨特的“第二總部”現象,通過吸引一批國內互聯網領軍企業的“第二總部”,使光谷有機會力爭將“第二總部”逐步升級為總部項目。更重要的是,“第二總部”的到來,可為光谷吸引和留存大量行業優秀人才,為光谷互聯網及數字產業提供充沛的動力。

短短几年,小米、科大訊飛、小紅書、找鋼網、尚德機構、猿輔導等80多家互聯網領軍企業在光谷設立“第二總部”,新增中高端就業崗位數萬個。

在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華為、華大基因、聯影醫療、邁瑞醫療等數十家企業,也將區域總部或“第二總部”落子光谷。

伴隨着“第二總部”而來的還有稀缺人才。過去10年,光谷在“3551人才”引進上累計投入18.7億元。如今,4名諾貝爾獎得主、64名中外院士、1699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6000個海內外人才團隊、1萬名在企博士,讓光谷創新“每天不一樣”。

在人才引領下,光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閆大鵬博士主持攻關國內首台萬瓦級光纖激光器,打破國外高功率激光器技術壟斷;楊代常博士成功實現植物源提取人血清白蛋白,技術全球首創;韓紹偉博士研發出國內第一個40納米大小的芯片,推動國內衞星導航芯片和國際接軌。

既要抓科技也要搞經濟

去年年底,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在光谷研發成功中國首台9.4T超高場動物磁共振,解決了我國超高場動物磁共振成像儀的“卡脖子”難題。眼下,聯影醫療正在武漢加速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高端醫療設備基地,讓鄂產高端醫療設備參與全球競爭。

近年,全球、全國“首創現象”不斷在光谷誕生:全國第一條主攻摺疊顯示屏6代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全球首款128層三維閃存芯片、全國首個400G硅光模塊、全球首款5G摺疊屏翻蓋手機量產、全球首例手術人工血管光谷造、全國首台超高場動物磁共振成像儀、我國激光產品類首個國際標準。

“光谷的使命具有雙重性——既要抓科技,也要搞經濟;既要能頂天,還要能立地。”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李光説,所謂“頂天”,就是要在科技創新上不斷突破“無人區”,代表中國科技參與世界競爭;所謂“立地”,則是要探索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難題,將科學技術真正轉化為生產力。

自2014年起,光谷新註冊企業每年快速增加。2020年,全年新增市場主體2萬家、企業1.8萬家,市場主體總數超過14萬家。“這些都是反映經濟發展質量的核心指標。”湖北省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覃道明認為,光谷的快速發展,根本在於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唱主角。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全面建設‘世界光谷’。”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汪祥旺表示,“十四五”時期,武漢東湖高新區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打造“三個光谷”升級版。建設創新光谷,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建設富強光谷,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建設美麗光谷,打造長江中游“兩山理念”的樣板區。加快產城融合,打造宜業宜居的科技新城。

武漢東湖高新區

武漢東湖高新區於1988年創建成立,又稱“中國光谷”,陸續被批准成為首批國家高新區、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湖北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核心區,是全國10家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之一。

武漢東湖高新區規劃總面積518平方公里,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數十名兩院院士、3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員,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建設了光谷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園等8個產業集聚園區。武漢東湖高新區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節能環保、高技術服務等五大千億元級產業為主導,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兩大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的“5+2”產業體系,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激光設備生產基地,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中國光谷”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光電子競爭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