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領域如何打破製造瓶頸?或許這是一種答案

芯片領域如何打破製造瓶頸?或許這是一種答案

如果把大芯片比作一幢房子的話,你可以想象Chiplet(芯粒)就是裏面每一個小小的廚房、客廳、洗手間。

“以前大家都做大芯片,現在做大芯片最好的公司AMD和英特爾,都提倡做Chiplet這種小芯片,這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11月3日,芯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在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上發表了《Chiplet芯粒技術帶給產業的新機遇》的演講。今年10月的第三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20)上,戴偉民同樣力推芯粒。

芯粒是什麼?到底會給芯片行業帶來怎樣的突破呢?

芯粒好比小積木

芯粒是個近年才出現的概念。作為IP供應商的芯原股份提出“IP即芯粒”的理念,戴偉民解釋,“芯粒就像一個廚房、一個客廳,是具備某一功能的模塊,芯片就像蓋房子。

以前芯片設計的時候,如果提供一個視頻的IP、音頻的IP、AI的IP,給的時候是一個軟的東西,拿去蓋房子。第二次蓋房子就需要再提供一個新的,又重新設計一遍。芯粒的好處在於,軟的IP做成硬的Chiplet,變成小芯片,不用再重新設計,拿去放進房子裏就好。”

戴偉民打了個比方,“就像我們玩樂高,芯粒就是小小的積木的概念。做出來的成品是個小東西,但是可以配合搭建出一個新東西,而且可以重複利用,下次需要的時候不用重新做。”

芯粒技術的出現,與芯片行業的發展有關。隨着半導體制造工藝的不斷升級,從7nm、5nm到3nm等延伸下去,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而工藝提升所帶來的成本效益也越來越不明顯,僅靠工藝節點提升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60年前晶體管、集成電路要建成幾幢大樓,才可以相當於我們現在口袋裏的手機。到近兩年,更新迭代的速率實際沒那麼快了。但還沒到最終極點,5納米後還可以再做3納米、2納米。但是如果整個芯片要做到2納米,成本就太高了,也不一定越小越好。芯片某些部分不一定需要最先進的,芯粒等於在一塊大芯片上分開做一顆顆小芯片,拼起來的效果又比較好。”

()汽車等領域運用前景廣闊

戴偉民認為,芯粒市場前景廣闊。據Omdia報告,2018年芯粒市場規模為6.45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會達到58億美元,2035年則超過570億美元,芯粒的全球市場規模正在井噴式增長。

芯粒可以很好地運用到汽車行業。戴偉民解釋,“現在我們市場規模最大的終端是手機,下一個市場規模最大的終端是什麼?汽車。汽車有個特點,它要安全性能高。它不一定要最高級的東西,但一定要很穩定、很安全,人命關天的事情。這樣的話,裏面的芯片不希望經常換。”

因為芯粒分開封裝的特性,單個芯粒出問題不會影響其它芯粒的功能,一旦有一個地方出問題,能有替代品,改一小塊,保持其餘大部分都不動,成本會更低,也更安全。而且通過增加芯粒,汽車處理器也可以輕鬆提升性能,符合現階段汽車電子向更先進的自動駕駛過渡的需求。

“不是所有芯片都會用芯粒技術。但以後比如自動駕駛的汽車,還有筆記本電腦、大的數據中心,很可能都會先用起來。”

芯粒技術給中國提供新機遇

2001年,當時作為美國加州大學終身教授的戴偉民歸國創辦了芯原,紮根浦東,專注於芯片設計標準單元庫的研發。今年8月,他創辦的芯原股份上市,成為中國半導體IP第一股。在全球前10半導體IP廠商榜單上,大陸企業只此一家。

戴偉民在國內力推芯粒,有兩個原因。

“首先,中國的芯片製造距離國際前沿技術落後了幾代,比如TSMC做到了5納米,而我國剛剛做到14納米,也許會到12納米,因為材料和設備的限制,製造的短板不太容易短期內趕上。但如果把一顆大芯片分開製造,其中某些芯粒不一定要最先進的,12納米也可以,那中國的晶圓廠還可以佔有一席之地。

其次,要把一顆顆小芯粒拼起來,不是容易的事,但中國的封裝技術,比較接近世界水平,比如長電科技。最會做大芯片的公司,都在提倡做小芯粒。從這兩點上,Chiplet不僅符合潮流,而且符合國情。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在推這個東西。而且我們自己也跑在比較前面。”

瀟湘晨報記者柴歸 謝長貴 實習記者曾珂瑜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6 字。

轉載請註明: 芯片領域如何打破製造瓶頸?或許這是一種答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