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微信十年,你們看到了視頻號,我看到了做產品該有的樣子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科技

編輯導讀:在剛剛過去的“微信之夜”中,很多人將關注點放在了微信視頻號上。但是本文作者從張小龍的演講中,領悟了一些做產品的道理,與你分享。

雖然本次演講的主題是視頻號,我並沒有去跟風視頻號的玩法,玩法都被大家講爛了,我們來看一看微信背後的管理理念和產品方法論。微信之所以強大,張小龍説,他是上帝選中的那個人,看完整篇演講,我覺得他是改變產品的那個人。

微信之所以這麼強大,與他的篤定、管理和支持是分不開的,這讓我想起來很多公司死掉的好產品,差距由此產生。

一、篤定和支持

我們常見到的公司的篤定和支持,無非是在看到了一些有利的條件,貿然闖入一片“藍海”,其實這片海已經殺紅了眼,成為競爭非常激烈的紅海。大多數團隊做這樣的新產品時候,物色兩個有悟性的人,開始搭建起來框架,給他們一片舞台,讓他們把這片天地畫好。

兩個有悟性的人就意味着公司可以給更少的支持,而且公司給的時間也有限,可能是三兩個月,如果在這個時間內做不出效果,極有可能會推翻重來。

視頻號卻組建了三個推薦團隊,每個團隊十幾名工程師,而且大家有幾個月的灰度時間。為了解決推薦場景的問題,微信團隊用不同的人,嘗試不同的推薦策略。

這測試解決問題的方式,特別是在產品遇到問題或者瓶頸的時候,嘗試用不同的人,不同的團隊,從不同的思想來解決問題。

而且微信團隊也從搜索團隊抽調算法人員到推薦團隊,從而形成小的閉環。

張小龍在篤定了推薦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之後,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和解決方案,包括組建不同的團隊,調用公司內部的資源,一直到驗證在目前的狀況下,推薦並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然而大多數的公司會依靠已有的資源和人力,通過頂層的壓力傳遞,期待通過壓力激發小團隊的人的能力,從而解決產品中現有的問題,而不是依靠組織和支持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二、理性判斷&差異化

視頻號借鑑了現在常用的底層算法,通過算法解決內容推薦的問題,事實證明這件事情在微信生態下是行不通的。張小龍承認了這個方式是錯誤的,即使前期調動了很多的資源來支持這件事情,這種理性的判斷在現在的管理層身上很難看到。

很多公司的領導層決定的事情,在投入了強資源進去之後,很難承認自己是錯誤的,需要用更多的資源來填補當前的窟窿,導致公司更多的資源浪費。

張小龍在判斷了僅僅依靠機器推薦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回到微信生態中,利用好友推薦為主,而機器推薦為輔的原則,找到了問題的突破點。

基於好友推薦的邏輯,也讓視頻號與其他的短視頻平台有了差異化。現在大多數的文章和視頻內容把推薦的方式交給了底層的機器,這一類的內容也被張小龍定位為娛樂內容,而朋友推薦屬於學習內容,朋友的推薦會跳出你當前看內容的舒適區,強迫你學習不同的內容和知識。

有人會説,只有微信才具備社交屬性的產品,在當前機器推薦的內容質量不能保證的情況下,也沒有其他的資訊和視頻平台提出新的解決方案,都是學習和模仿快速成長起來的產品,後入局者,難以成長起來。

大多數人理解的差異化,要麼是顛覆行業,要麼是全部模仿,忘記了自己已有的特色。只有結合自己特色的微創新才是基於理性判斷的差異化。

三、產品第一

市面上很多公司在招聘運營人員進來的時候,大多是產品在運營上面出現了大問題,而這個問題大多是前期產品選型和方向出了問題,公司期望通過運營人員做到起死回生,很多運營人員還以為被受到了重任,立刻走馬上任。在產品沒有經過市場驗證之前,是不能去做產品的大規模運營,就如張小龍在演講中所説,即通過產品而非運營的方法,找到事情的撬動點,通過產品能力讓事情運轉起來。

有這個用户基數説明生存下來了,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做基礎功能的完善了,比如直播能力等。沒有過生死線的話,做再多功能也是白搭。

從互聯網起始之處,很多失敗的管理者沒有理解通過產品而非運營的方法,特別是在現在產品極度同質化的時代,很多人在產品功能不完善的情況下,還期待運營人員能夠帶領產品走出困境。

產品力在現在的時代越來越重要,而運營在產品完善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否則只能是一汪死水,即使通過運營手段帶來大量的用户,也不能留下用户,更不能產生商業化價值。

同樣的,在產品還沒有被證明其商業價值的時候,堆積再多的功能也不能解決業務問題。

最好的方式是,在產品有了基礎完備的功能之後,通過運營人員獲取種子用户,然後去迭代產品的功能,在用户數量達到一定基礎,證明其商業價值之後,再去增加新的產品功能,而不是在一個半成品的基礎上去完善開發新產品功能。

如果產品肩負着公司生存的使命,最好能從商業角度上思考產品的功能以及完整率,能夠解決公司商業化的問題。

四、問題解決

張小龍説互聯網產品是關於創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數。很多公司把創造力想成了執行力,通過實習生,或者剛畢業的學生,解決公司存在的問題,這一類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價格便宜。但是創造力、個人能力以及業務屬性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特別是在商業側的感覺,很少能通過低薪水挖掘一個高能力的人。解決問題需要精兵強將,而不是三個臭皮匠。現在的老闆普遍有想讓馬兒跑,不想馬兒吃草的邏輯。通過更少的錢,招聘更厲害的人,解決現在的問題。

然而能力強的人都期望拿到更高的工資,在現在信息基本透明的情況下,信息不對稱被打破,這些人知道自己在市面上值更多錢的時候就會離開。

很多公司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堆人頭,招聘越來越多的低成本的人進來,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通過招聘來解決問題,由於老員工的存在,給新員工的預算越來越少,錢越少越難招聘到有價值的人。

由於人員能力問題,也造成了公司問題解決業務的時間戰線拉長,一個問題有可能半個月也想不出好的解決方案,大多數的時間就耗在這裏,而不是尋找新的路徑。與張小龍三天沒想出答案就尋找新路徑比起來,大把的時間都被浪費掉了。

特別是一些小公司,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只能通過延長大家的勞動時間,壓榨底層員工的思想,思想至此,再壓榨也難以想到更有效果的方式。

於是,時間和機會就此錯過。

做產品的時候不可能不遇到問題,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高薪聘請行業內的專家,而不是讓所有人摸着石頭過河。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不允許產品長時間摸石頭過河的情況存在。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切忌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失誤。人海戰術難以解決業務上的問題,特別是在B端產品,有較深的行業屬性的產品,則更難通過堆人數來解決業務中的問題。

五、產品功能

為了解決業務中的問題,在產品上增加新的功能,結果新功能又不能完全滿足用户需求,又在產品上增加新功能,導致產品成了功能的堆積產品。在使用場景上想不清楚的時候,大多數的產品經理就會去增加功能,最後導致產品越來越難用,越來越沒辦法使用。

這種情況在B端產品中更加常見,通常考慮不清楚功能真實解決的業務場景,就開始上新的功能,導致功能越來越多,層級越來越複雜。

用户買了產品之後根本用不明白,只能依靠越來越長的指導説明,指導用户使用,曾經的公司就有一款產品,別説客户用不明白,連自己的產品經理都使用不明白產品的功能。

張小龍的簡單背後的美感,才是產品的最高境界,並不是説產品功能不重要,也不是説產品功能不需要多,而且在做什麼功能和不做什麼功能之間需要有取捨,有的時候上了產品的功能反而對後面的產品是一個累贅。

在增加更多功能之後還能保持產品的簡單使用邏輯,這才是做產品的最高的境界。而不是競品有什麼功能,我們就做什麼功能。競品中的功能我們也要思考其前後的邏輯,以及競品在當前階段的功能在以後會不會修改,這個功能是永久性的解決方案還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

要了解功能到底解決了用户的什麼問題,不然很難在每天都有人指導你做產品的時候,你還能保持住自己做產品的初心。

六、寫在最後

做產品就該有做產品的樣子,做產品也需要有運營的接入。微信十年,着實不易。通過張小龍的演講,讓我們驗證了,江湖流傳的微信的產品果然是名不虛傳。

無論是團隊支持,還是產品功能,以及用户使用方法,微信無疑給所有的產品人和公司的孵化團隊上了一課。

#專欄作家#

張沐,《運營思維》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7年互聯網產品運營經驗,微信公眾號:運營官張沐。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