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年輕人總是引領消費風潮,一些“95後”“00後”在“買買買”的同時,也給年長者留下不小的問號:為什麼他們一邊不惜大價錢買絕版球鞋、奢侈美妝,一邊又熱衷拼單、拼購,幾塊錢的配送費能省就省?
一千元可以花,十塊必須省;越貴的東西花錢越不手軟,越便宜的東西越要錙銖必較……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行為用傳統消費觀難以解釋。心理學家認為,這屬於常見的“心理賬户”範疇,即人們會把各種支出或收益劃分到心中不同的賬户中,而這些賬户在大多數時候是不互通的,一千元的衣服符合消費心理預期,不覺得貴;反之則很“摳門”,連幾元錢的運費都不願出。相較於商品的經濟價值、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年輕人更看重其社交價值及其他附加價值,也更願意為所愛買單。
誰最懂年輕人的消費心理?恐怕是各路商家。針對年輕人喜歡圈層文化、興趣多元、崇尚個性、關注顏值、熱衷網絡社交、容易“被種草”等特點,商家制造出各種噱頭、潮流、標籤,讓年輕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心理和精神滿足,“雙十一”現象就很典型。沒錢不要緊,可以借給你,各路網貸公司早已摸透了缺錢但有迫切消費需求的年輕人的心理,超前消費已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
“消費升級”和年輕人消費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説,正是在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的過程中,“消費升級”的概念才逐漸豐富起來。多個統計口徑的數據顯示,以“95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正在成為消費升級的主力人羣。顯然,年輕人的消費行為及其背後的消費觀,是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的生動體現。“春江水暖鴨先知”,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一般首先體現在年輕人身上。
同時應看到,年輕人的消費觀也有不少不成熟之處,衝動消費、不合理消費和過度超前消費行為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一些網貸公司不負責任、不顧吃相的營銷亂象更需警惕。現實中,因超前消費而陷入困境的年輕人屢見不鮮,代價巨大、教訓慘痛。
總之,年輕人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需要全社會的善待和保護,需謹防一些商家過度“開發利用”。最近,相關部門對網貸行業的監管逐漸趨緊,並劍指價值觀跑偏、誘導過度借貸的網貸廣告亂象,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車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