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逾50場報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再掀頭腦風暴

3天逾50場報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再掀頭腦風暴

9月18日下午,為期3天的第一屆松山湖材料實驗公共技術平台講習班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圓滿閉幕。講習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200多名材料科學相關領域的院校師生、科研工作者、上下游企業代表參加,以及20多家高端儀器設備廠商的傾力支持。

閉幕式上,實驗室副主任黃學傑對所有嘉賓和學員的到來表示感謝,他坦言,能在始料未及的2020年舉辦如此規模的講習班實屬不易,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明年還將有更大規模、更有分量的講習班迎接大家的到來,期待與更多專家、學員再聚松山湖。

3天逾50場報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再掀頭腦風暴

實驗室材料製備與表徵平台負責人吳克輝表示,本次講習班的圓滿舉辦離不開儀器設備廠商的大力支持和會場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希望與各儀器設備廠商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歡迎各大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前來使用公共技術平台的先進設備。

會場回顧——

會場一 :

會場一主要圍繞微納米科技展開,包括8場前沿專題報告,5場微納加工技術基礎課程,4場先進微納加工設備技術報告。涵蓋高分子材料的增材製造、第三代半導體在微電子領域的研發與應用、憶阻器與存算一體AI芯片、光電子器件的發展、GaN-HEMT的研究進展、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界面控制等前沿科學研究,光刻、離子注入、幹法刻蝕、鍍膜、半導體化學清洗等微納加工技術基礎知識,及相關設備專業技術介紹。

深圳大學徐堅研究員、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陳志濤教授級高工、中科院物理所顧長志研究員、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寶順教授、中科院微電子所魏珂研究員、清華大學錢鶴教授、中科院物理所陳弘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李國強教授等一眾專家親臨授課,來自EVG、Raith、北方華創、日本真空、河北衡嶽等廠商的專業技術人員也進行了分享。

會場二:

會場二以材料製備與表徵為主題,為學員們帶來了有機/高分子發光材材料、掃描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掃描探針顯微技術、電學輸運測量、同步輻射微衍射技術、量子級聯激光器、磁性材料等方面的精彩報告,涉及領域廣泛。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彭俊彪教授、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長聘教授江穎、上海交通大學特別研究員史志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李永慶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陳凱教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劉峯奇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劉仲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周豔教授等資深專家,從原理、實際應用、最新研究進展、工藝進展、表徵方法等多個方面出發,為學員們帶來了全新的視野與啓發。

會場三 :

會場三由中子科學平台、材料計算與數據庫平台共同主持,分別探討了中子散射技術、材料計算與數據庫在材料領域的應用。圍繞同步輻射、超快輻射源、超快激光、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子與同步輻射技術在材料學方面的應用等議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傑出講席教授陸亞林,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李玉同、趙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北京科技大學王沿東教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趙金奎研究員、馬東研究員、張富祥研究員及郭漢傑副研究員等進行深入剖析,並與學員開展了熱烈討論。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翁紅明,普林斯頓大學張林峯博士,南方科技大學張文清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袁喆教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特聘研究員劉淼,材料計算與數據庫平台博士後王亞南、何志海、薄濤等,藉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先進計算機技術的材料研究第四範式,分享了理論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引發了場內交流的陣陣熱潮。

學員感言——

工程師 賈曉雲

非常感謝實驗室平台組織的這次講習班,讓我們受益匪淺。各位老師的報告,有關於半導體、器件加工模塊的,有行業研究熱點和基礎研究成果和問題的,還有一些廠商對於半導體行業市場化的分析和數據報告……這些都讓我們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們自己在未來工作中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除了報告內容,我們也學習到了各位老師鑽研探索、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科研精神,讓我深深感受到,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問題要靜下心去分析和解決,堅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工程師 劉印

此次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舉辦的講習班,會場一主要講了微納加工方面的課程,內容囊括團隊組織建設、各類微納器件應用、微納加工工藝、相關加工設備以及微納加工未來發展趨勢等,不僅讓我對微納加工這個體系有了全面的瞭解,也讓我對各個微納加工工藝有了清晰的認識。

華南師範大學學生

聽完會場二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彭俊彪教授的講座後,有兩點深刻的感受:

1.科學技術的更新迭代在市場是零和博弈的。隨着OLED和LCD的發展,直接終結了陰極射線顯像管顯示技術(CRT)的時代,並且這種更新換代的速度讓人十分驚歎。

2.材料研究不能僅僅專注於材料。我們做材料研究時不僅僅要關注材料的新穎特性,也要逐步將材料逐步拓展到器件運用,並將器件推向市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掌握材料、掌握未來。

博士後 黃嘉偉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長聘教授江穎老師的報告,讓我對SPM領域有了廣泛而深刻的認識。他向我們展示了該領域面向凝聚態物理中超時空分辨特性研究的應用前景和強大的生命力,很受震撼。

最後,實驗室副主任張廣宇總結到,在疫情防控時期,能聚集兩百多人共同交流學習公共技術的發展,聆聽眾多精彩的報告,令人振奮。他表示,此次講習班為年輕學員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認識,也提供了與優秀科學家們面對面交流學習的寶貴機會;同時,通過此次講習班,更多人認識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瞭解了實驗室的公共技術平台。希望未來能與更多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共同推動公共技術的發展,打造更具特色的、一流的公共技術平台。

關於公共技術平台

公共技術平台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材料設計、製備、加工、表徵、測量、模擬,建設系統的、國際一流的、綜合性用户開放平台,包括中子科學平台、材料製備與表徵平台、微加工與器件平台、材料計算與數據庫平台,以及大灣區電鏡中心和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籌)。

平台可為粵港澳周邊大學、科研機構、企業提供通用性技術服務,致力於為國家材料科學重大領域的研究和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提供穩定的、專業的、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

【撰文】陳啓亮 張珊珊


【作者】 陳啓亮 張珊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3 字。

轉載請註明: 3天逾50場報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再掀頭腦風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