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在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驢充充充電技術有限公司,工人在檢測即將出廠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
王 濰攝(人民視覺)
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第十三屆南京國際智慧城市、物聯網、大數據博覽會在南京國展中心舉行。本屆南京智博會分為智慧城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智慧零售、智慧工地、智慧停車等主題展區,集中展示產業行業相關技術創新與成果,聚焦智能化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吸引了300多家知名企業參會參展。圖為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王路憲攝(人民視覺)
近日,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刊發《智慧城市飛速發展》一文稱,中國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使用了許多數字技術和服務。如中國通過“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進行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監測和集體感染事件的調查工作。人們對這些科技成果寄予厚望,希望看到它們在疫情後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
英國科技媒體“計算機世界”引述世界經濟學家威爾·卡文迪的觀點稱,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成就。在日漸激烈的智慧城市建設競賽中,英國需要多多學習中國,尤其是在吸引投資、智能通信技術和數據管理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推動了中國智慧城市相關科研工作的發展。比如,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開發的“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平台”,將抗疫工作和社會生產相結合,實現智慧高效的復工復產;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智慧配送解決方案“AI抗疫—美團無人配送整體解決方案”等。
2020年,有關智慧城市的科研成果和突破性創新得到了高效轉化,被應用於現代化城市建設之中。比如,北京建設了一個智慧城管物聯網平台,形成了一個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和監察“五位一體”的智慧城管結構,顯著提升了城市運營管理效率;深圳開發的統一政務服務平台“i深圳”大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便利程度,超過50類電子證照可以通過該平台實現線上辦理。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得以走上快車道,基於多種因素。
從內部因素來看,首先,伴隨着“新基建”戰略的推行,智慧城市所需要的5G相關通訊設施、大數據中心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和質量都得到明顯提升,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客觀基礎;其次,近5年來,智慧城市包含的幾大應用場景以及涵蓋的多個尖端科技都實現巨大突破。在5G、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的科研水平已在全球處於前列。對於相應的科技成果轉化,中國國內也已建立較為通暢的渠道,這是智慧城市得以發展的重要支撐;第三,新經濟業態的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進程等都給社會的生產端和需求端帶來巨大改變,對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這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從外部因素來看,疫情的短期衝擊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一系列傳統社會服務受阻,原有社會生產秩序遭到破壞。同時,城市管理除了要解決這些問題之外,還需要兼顧疫情防控要求,這成為智慧城市快速發展的催化劑。國家對於智慧城市發展所實行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也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取得諸多成果。
基於已有發展基礎,展望未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前景可期。目前,中國已經基本形成基於智慧城市的龐大產業鏈,從底層的原材料供給,到中間的產品生產、設施建設,再到上層的科技研發、智慧系統構建,不僅規模可觀,而且產業鏈整體的韌性和創新能力都很強,這將成為推動中國智慧城市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動力。
智慧城市發展已然成為一個國際趨勢。中國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整體處於與國際先進水平並跑的階段,在具體領域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各有所長。在這一國際性浪潮中,我們更應與其他國家積極展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比如,美國在新能源汽車、無人智能駕駛、車路協同網絡等方面具有發展優勢,中國可以在智慧交通、車聯網等領域與其展開廣泛合作。此外,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人。英法兩國在建設智慧居民線上社區、鼓勵市民參與共建智慧城市方面有着較大優勢,中國可以與其展開深入合作,探索讓居民為智慧城市規劃建言獻策的有效方式。
(本報記者嚴瑜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