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移植手術後生存了長達兩個月時間後,世界上第一個接受轉基因豬心移植的人已經於3月8日去世。
3月9日,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在其官網發佈消息稱,人類歷史上首個移植基因編輯豬心的患者David Bennett(大衞·貝內特)已經於週二(3月8日)去世,距離其接受手術約兩個月。
醫院方面表示,最近幾天病人情況開始惡化,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貝內特的死亡。
據第一財經報道,3月9日馬里蘭大學發表聲明後,馬里蘭大學人工器官實驗室主任吳忠俊教授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患者存活兩個月的事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人類首次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患者體內據海外網1月10日綜合《今日美國》、美國廣播公司等外媒消息,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當地時間10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一名57歲的馬里蘭男子在接受轉基因豬心臟移植手術3天后情況良好。
據報道,這也是人類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患者體內。
心臟移植是挽救貝內特生命的最後希望,貝內特在手術前一天也表示:“要麼死,要麼做移植手術。這是我最後的選擇。”手術前,他已卧牀六週,處於心臟病晚期,他表示“期待自己康復後能下牀行動”。
對於負責手術的醫療團隊來説,這場手術標誌着其多年研究的成果,該成果很可能改變全球許多人的命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在一份新聞稿中提到,這項手術將使世界“距離解決器官短缺危機更近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手術中移植的豬心臟並非普通豬心臟,而是經過轉基因培育的豬心臟。供體豬總共進行了10項基因編輯。
其中,豬體內3個會導致人體產生快速免疫排斥反應的基因被剔除,人體中6個幫助免疫系統接受豬器官的基因被插入豬的基因組。為防止豬心過度生長,還有1個豬基因也被剔除。
轉基因豬的器官一直是異種移植研究的重點。“現在我們擁有CRISPR基因工程,可以用於修飾動物基因,再加上移植後使用的免疫(排斥)抑制藥物,使動物器官更容易在人體中發揮作用。”紐約大學蘭貢(Langone)醫學中心生物倫理學系主任亞瑟·卡普蘭(Arthur L. Caplan)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異種移植任重道遠,但已看到希望和曙光實際上,在此之前,豬的心臟瓣膜早已被成功用於治療人類心臟病,它與豬心臟移植有何不同?是如何解決免疫排斥問題的呢?亞瑟·卡普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豬的心臟瓣膜幾乎沒有血液,它的主要構成是軟骨,並不會產生任何免疫排斥反應。”
喬治·丘奇則補充道,“到目前為止,豬心臟瓣膜並非存活的器官,功能如同皮革,並且隨着受體(心臟)的增長需要更換。”
據報道,在進行豬心臟瓣膜手術時,其中所有的豬細胞在移植前都已被去除,因此患者也不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此外,在亞瑟·卡普蘭看來,豬和人的壽命並不相同,豬心臟的衰老速度可能將比人類更快。對此,喬治·丘奇透露,“我的實驗室正在努力延長狗和人類的壽命,(這種方法)可能也適用於豬。”
儘管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手術只讓貝內特的生命延續了兩個月的時間,但它仍然創造了異種移植醫學的歷史,提供了極具價值的信息,有望在長期解決人體器官短缺的問題。
“我們獲得了寶貴的見解,瞭解到轉基因豬心臟可以在人體內正常運作(至少一段時間),同時免疫系統也能得到充分抑制。”參與豬心移植患者手術護理的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的異種移植專家Muhammad Mohiuddin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將對此保持樂觀,並計劃在未來的臨牀試驗中繼續我們的工作。”
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向第一財經記者評價稱:“這一事件是人類器官替代治療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不僅是終末期心血管疾病,而且對其它器官替代治療也具有劃時代意義。”
(鈦媒體APP編輯柳大方綜合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