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家發現地球在一個直徑20億光年的“宇宙空洞”中,咋回事?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科技

如果太陽系沒有在銀河系中,而是在宇宙大尺度結構下的縫隙“宇宙空洞”裏,人類會看到怎樣的宇宙?
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多少顆恆星?又有多少顆行星呢?從目前的數據上來看,僅僅在銀河系中就至少存在着1000億顆恆星,假設每顆恆星都和太陽系一樣,有着八顆行星,那麼銀河系中應該至少存在着八千億顆行星。
而銀河系在宇宙中,其實也不算大,銀河系和其他的49個星系一起組成了本星系羣,而本星系羣還和其他的星系羣一起組合成了超星團,超星團自己也只不過是宇宙大尺度結構下的一個微小組成部分。
銀河系中的物質總質量是太陽系的一萬億倍,大約是200億億億億億千克,宇宙中物質的總質量更加難以想象,因此,科學家認為從宏觀上來看,宇宙中的物質分佈應該是十分均勻的,只是因為人類太過渺小,所以我們才會認為周圍的星系質量分佈並不均勻,其實從宏觀上來看,宇宙中的物質就是一張“纖維網”,各個星系組合成了纖維狀結構,而在星系結構中間,還有一些物質較少的區域。
這樣的區域被我們稱為“宇宙空洞”,科學家一直對這些宇宙空洞的存在表示疑惑,因為這些宇宙空洞中幾乎不存在任何物質,茫茫的一片宇宙中,只有虛無,一些區域甚至連暗物質不存在,科學家也很難理解這些宇宙空洞在宇宙誕生的過程中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太陽系恰好誕生一個宇宙空洞中,會有什麼不一樣?1981年,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虛無區域,也就是現在常説的“宇宙空洞”,這個空洞被我們稱為“牧夫座空洞”,因為這個區域的直徑高達2.5億光年的超長距離,也可以為“超級空洞”。
2.5億光年有多遙遠?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20萬光年,室女座超星系團的半徑只有一億光年,而在超星系團中存在2000個和銀河系類似的星系,如果是正常情況下,2.5億光年的範圍,應該存在5000個星系才對,但是在牧夫座空洞中,目前只發現了60個星系。
如果銀河系恰好在牧夫座空洞中,人類可能直到1960年才會知道宇宙中存在其他星系,因為在宇宙空洞中星系之間的距離太遠,在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時,是無法知道宇宙中還存在其他星系的。
除了觀察不到其他星系之外,還會對人類未來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在牧夫座空洞中,平均1000萬光年才有遇到另外的星系。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等於限制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只能在銀河系內,幸運的是,銀河系並沒有在牧夫座宇宙空洞內。
那麼這些宇宙空洞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認為,這些大型宇宙空洞曾經也是星系密集的區域,或許就是因為星系太過密集,大質量的恆星死亡後誕生出了一個超級黑洞,這個黑洞不斷吸引天體聚集,最終天體都被吞噬,一次劇烈的爆發讓所有剩餘的天體遠離,最終就留下一個巨大的空洞。
當然,這種理論很難解釋超大型空洞的存在,除了牧夫座空洞以外,科學家還發現更加驚人的“波江座空洞”,這個宇宙空洞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10億光年,同時這裏的物質分佈比牧夫座空洞還要極端,科學家至今沒有在波江座空洞內發現星系的存在。
2013年,三位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更加驚人的宇宙空洞——“KBC空洞”,這個宇宙空洞的直徑高達20億光年,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宇宙空洞,並且這個宇宙空洞和普通的空洞不同,內部存在着大量的星系,只是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KBC空洞和周圍的區域對比顯得更加空洞。
銀河系所屬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恰好位於這個KBC空洞的正中心位置,也就是説,銀河系和地球,其實本身就處於一個巨大宇宙空洞的中心位置,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天體結構大約蔓延幾百萬光年,而KBC空洞本身的直徑高達20億光年。
人類一直在好奇宇宙中的空洞是怎麼形成的,最後卻發現了自己其實也是在一個巨大的空洞中,就像是從微觀的角度去觀察,一個原子的結構就像是一個星系,但是從宏觀來看,原子只是物質最基本的構成單位。
總結宇宙中存在很多所謂的“空洞”,這些空洞可能是黑洞演化後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因為其他引力源導致的正常天體變化,但是在不斷探索後科學家發現,我們一直認為宇宙空洞距離地球很遠,其實銀河系本身就在一個巨大的宇宙空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