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2014年12月,《“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發佈,內容首次出現“車輛智能化和交通網聯化”。

自動駕駛的火星自此吹向了夜色中的荒原,燎原的野火在中國各處蔓延。

接下來的兩年,造車新勢力接連誕生,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密集冒出。

隨着自動駕駛汽車接連落地,產業集聚效應也愈發明顯,一場原本屬於自動駕駛汽車企業之間的競賽,無形中演化為城市之間的較量。

從自動駕駛汽車的推動力度來看,北京、上海、廣州、長沙、合肥、蘇州這6大城市相對突出。

不過,自動駕駛之爭剛剛拉開帷幕,一切還未成定局,這6大城市可能佔山為王,也可能雁默先烹。

如果僅聚焦這6大城市,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的自動駕駛之都?(以下城市、公司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佔據資源高地

得益於區位優勢,北京的科技硬儲備助推自動駕駛發展。

首先,北京的高校數量居於全國首位,有着穩定的人才供給,尤其是手握“自動駕駛的黃埔軍校”之稱的清華大學,從中走出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元戎啓行、智行者、馭勢科技、地平線、Momenta、禾多科技、主線科技、超星未來等眾多知名公司的創始人或者高管。

另外,知名自動駕駛相關公司如百度、滴滴、踏歌智行、四維智行、新石器、覺非科技等紛紛落巢北京形成產業規模效應,並推動自動駕駛在北京的應用。

除此之外,北京齊全的政策和多類型示範區也吸引了自動駕駛公司扎堆。

在政策上,北京累計已有30份政策,覆蓋測試場地要求、車輛技術規範、測試道路能力、道路管理規範等,同時還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白皮書、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年度報告等文件,其詳細完備程度為全國之最。

在示範區上,位於北京的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範區包含3個基地,分別提供京津冀地區城市與鄉村複雜道路環境、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的第三方測試和5G信號全覆蓋下的研發、測試、驗證、評價服務,可滿足企業多種測試需求。

其中2019年10月,在國家級智慧交通示範基地北京順義區北小營鎮的全國首個開放式5G商用智慧交通車路協同項目,由蘑菇車聯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支持。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硬實力同樣強勁。

目前,北京已手握北汽集團、北京現代、奔馳新能源、理想汽車等多家整車企業,以及150餘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在未來,北京還將吸引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集聚。

經過幾年發展,北京已具備電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且已經形成以“基礎服務”為核心的智能駕駛產業集羣。

結合軟硬實力,北京可將科技迅速落地於工業。長此以往,佔據技術高地的北京或將在自動駕駛發展上走得更快。

上海:緊跟時代潮流

在洞悉未來技術上,上海始終走在時代前沿。

2017年1月,上海就率先出台自動駕駛相關政策,強調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和產業集聚高地。

政策一出,羣雄響應。

地平線、寶馬、紐勱科技、安波福中國、AutoX、智加科技、理想汽車等企業相繼在上海設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還引來特斯拉這條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鯰魚,直接帶動整個上海,乃至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完善。

現在,特斯拉已經在上海超級工廠周圍建立起了一個巨大的汽車產業聚集區,落地半年就吸引了數十家供應商在上海臨港產業區落户,涵蓋了動力電池、車規級半導體以及內外飾件等零部件企業。

在示範區上,上海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區是國內最早建設和投入使用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基地。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2019年,上海與AutoX合作建設中國首個無人駕駛Robotaxi運營示範區,Robotaxi可在150平方公里內的居民區、商務區、商圈中自由穿行。

截至2021年1月,上海示範區已支撐22家企業完成了152輛自動駕駛車封閉區測試工作,企業數量和牌照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隨着自動駕駛進程加速,主機廠玩家們也有所動作。

造車新勢力如威馬、智己汽車定居上海,傳統車企如上汽、吉利、寶能等轉型佈局自動駕駛。

另外,上海本土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多達600餘家,如地平線、嬴徹科技、智駕科技、西井科技、縱目科技、黑芝麻、深蘭科技、仙豆智能、華人運通、魔視智能、追勢科技等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去年12月,上海市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其中提出:推動高度自動駕駛(L3級別以上)先行示範,推動有條件開放高度自動駕駛車輛上高速、高架道路進行測試及示範應用,在特定區域率先試點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載人、載貨商業化應用。

如果這一政策落地,或將加速上海的自動駕駛產業推廣。

廣州:力推無人駕駛商業化

自動駕駛發展的終局將是落地於商業場景,關於這一點,廣州一直在摁加速鍵。

今年2月9日,文遠知行獲得廣州網約車運營許可,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Robotaxi商業化運營資質的自動駕駛企業。

回望過去,廣州的自動駕駛發展相當大膽。

首先在路測上,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的Robotaxi在2019年已出現在廣州特定區域,開啓無人駕駛常態化運營。

另外,廣州黃埔區和百度Apollo共同打造的自動駕駛MaaS平台對外開放,涵蓋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自動駕駛巡檢以及自動駕駛作業車4種車型。

2020年廣州的自動駕駛測試數據顯示,當年自動駕駛載客累計測試里程近70萬公里,服務人數超6萬人,並且零主動安全事故。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截止今年1月,廣州共發放43張自動駕駛路道路測試牌照,開放156.29公里測試路段。

長年運營安全,是廣州推廣無人駕駛的底氣。

去年7月發佈的《中國自動駕駛小汽車營運能力分析報告(2019-2020年度)》報告稱,廣州自動駕駛將邁入取消安全員、5G遠程駕駛的新階段。

據悉在2023年~2024年,無人駕駛出租車將覆蓋包括天河、海珠等廣州大部分區域,甚至可能輻射推廣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

除發展單車智能外,廣州也在積極推動車路協同。

廣州已與華為、百度、高新興、廣信投、公交集團、電信、移動、聯通等13家企業合作,建設了自動駕駛5G車聯網示範島、無人駕駛車路協同系統、全國最大封閉測試場等項目,以上項目都為全國之最。

另外,廣州的自動駕駛產業也相對完善。

廣州是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除了廣汽、小鵬等多家整車廠在此之外,還有采埃孚、泰斗微電子、廣州潤芯、中海達、馬瑞利、高新興等汽車電子零部件企業。

去年,廣州提出2022年前在各先行試點區開展3家以上商業化運營試點。

當成熟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強大的生產能力下批量製造並得到推廣,將是怎樣的場景?

在商業運營下,真實的行駛環境和大量的數據又反哺企業,或能催化廣州的自動駕駛產業更為成熟。

此刻,廣州更像“鳳凰城”。

長沙:生態鏈已成

不同於其它城市含蓄,長沙將打造“智能駕駛之城”的野心赤裸裸擺在了枱面上。

2015年,長沙敏鋭感知未來科技動向,提出立足於“三智”,佈局智能終端、智能設備和智能駕駛,並構建自動駕駛產業生態鏈。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產業生態鏈同樣如此。

在示範區建設上,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結合市場需求,為物流重卡、商用車乘用車等多類型智能駕駛車輛提供測試,成為國內首個全無人7*24小時不間斷封閉測試場。

同時,長沙積極推動車路協同發展。

2019年,長沙宣佈啓用車路協同“兩個100”項目,智能網聯車輛可以與普通社會車輛一起在指定的城市公共道路和智慧高速上行駛。

如今,該示範區已升級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使長沙成為國內唯一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獲得三塊國家級牌照的城市。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在政策上,長沙目前共發佈了13份關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的政策文件,其中包含了道路測試管理、功能測試規程、開放道路技術要求等政策,為全國相關政策數量第二的城市。

為了構建智能汽車產業鏈,長沙還發布了“火炬計劃”和“頭羊計劃”,分別鼓勵智能汽車產業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多場景車輛智能化升級。截止去年9月,已有3400輛智能網聯汽車落地,打造了全球最大車聯網應用。

目前,長沙自動駕駛產業生態鏈已初具雛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吸引了包括BAT、京東、中車、大陸、博世、舍弗勒、希迪智駕、地平線、華為等347家企業與長沙合作。

其中,基礎層企業如景嘉微、國科微共計229家;技術層企業如華諾星空、證通電子、楚天電氣等共計77家;應用層企業如希迪智駕、京東無人車、三一重工等共計41家。

當前長沙已形成全方位產業集羣,並在2020年入選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百強榜前 3 名。

業內甚至流傳“起步北上廣,落地看長沙”,可見長沙自動駕駛實力雄厚。

合肥:打造產業集羣

與以上城市不同,合肥在引進汽車工廠的同時發展自動駕駛。

近年來合肥不斷與主機廠合作,先後拿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威馬、零跑、大眾等。

去年,合肥開啓省內首條自動駕駛 5G 示範運行線。該線開啓不久,包括大眾、江淮、奇瑞、安凱、百度、滴滴、四維圖新、海梁科技、上海商場臨港智能科技、杭州宏景智駕、域馳智能科技、仙途智能在內的等12家企業獲得路測牌照。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在政策上,合肥包河區公佈《合肥(包河)智能網聯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方案》,預計總投入45.84 億元,未來將建設以智能網聯為主的7大項目。

在此之前,合肥的自動駕駛產業已初具規模。

在人才上,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工大、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八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可為合肥自動駕駛產業提供創新型人才。

在產業基礎上,京東方、科大訊飛、江淮汽車、奇瑞、江淮大眾、國軒高科、合肥長鑫等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可提供顯示屏、人工智能技術、OEM、動力電池、汽車芯片等必需服務。

以此基礎上引入造車新勢力和打造車聯網,合肥可進一步建設包括車載感知、智慧座艙、汽車電子在內的垂直的產業鏈。

例如今年2月,合肥市人民政府與蔚來汽車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構建集研發、製造、示範應用、產業配套服務於一體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最終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羣。

儘管入局自動駕駛產業較晚,但從合肥投資京東方、蔚來汽車、合肥長鑫等企業帶來的高額回報來看,或許又一個投資神話將在合肥上演。

蘇州:自動駕駛商用將至

如果説廣州的自動駕駛商用完善,蘇州可能第一個不服。

回顧過去,蘇州一直不遺餘力推廣自動駕駛的發展。

得益於蘇州不斷加碼自動駕駛,以蘇州高鐵新城作為智能駕駛產業主陣地的蘇州,近兩年來吸引了60多家智能網聯關聯企業,如Momenta、智加科技、禾多科技、仙途智能、摯途科技等自動駕駛企業,涵蓋智能車聯,汽車交互和技術支撐等領域。

蘇州還積極打造自動駕駛產業上下游企業和科研機構,已與中科院、清華大學、上汽集團、華為及本土自動駕駛企業達成合作,共同構築5G+自動駕駛產業生態。

為了大力扶持智能網聯汽車量產企業,蘇州從去年7月從量產支持、金融支持、總部支持、運營支持和配套支持五大方向給予蘇州相城區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強力支撐。其中,針對重點領域的量產企業,蘇州將通過股權投資方式給予全力扶持,最高金額可達1億元。

除了積極引入自動駕駛企業入駐,蘇州還加快自動駕駛的場景應用。

去年蘇州與中國移動簽訂國家首批5G新基建車路協同項目,計劃建成全國首批城市級的5G車聯網應用,改造5G智能網聯道路224.75公里,支持百萬級設備或千萬級數據併發,實現20萬以上接入用户及150個應用場景。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在蘇州相城區,智能環衞、智慧物流、智慧泊車、Robotaxi、Robobus五大類應用場景也在不斷落地。目前蘇州已頒發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路測牌照和15張示範應用牌照,14輛示範應用車型已上路。

今年1月,以科技公司、主機廠和出行平台組成的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成立,共包含32個產業內不同鏈條的企業。聯盟將推進自動駕駛在蘇州的規模化商用,蘇州或將成為全國首個自動駕駛規模商用城市。

現在來看,蘇州相城距離成為“東方硅谷”或更進一步。

新智駕總結

在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技術變革之前,已有漫長的歲月被我們錯過。

角力自動駕駛,今天的中國作為世界範圍內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有很大機會從追趕者化身領跑者。

一線城市也好,二線城市也罷,每座城市都在共同推進中國的自動駕駛落地進程。

眼下中國自動駕駛征程大局未定,後續也將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

以上6座城市之外,包括深圳、重慶、濟南、西安、三亞、天津、武漢、襄陽等諸多城市已經在自動駕駛相關領域有所佈局。

技術落地,百舸爭流,最終戰事如何,我們靜候佳局。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70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城開跑,誰是自動駕駛「硬核之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