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一篇10點19分發布的公開信在一小時內突破十萬閲讀量,熱度堪比頂級媒體。這封公開信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處在風口浪尖上的豐巢智能櫃。
在信中,豐巢詳細地為上班族算了一筆時間賬:快遞派件高峯在早上9點至11點,哪怕是996的工作節奏,回來再取快遞節奏也完全來得及。一直未取的快遞會影響第二天的正常投遞,豐巢因此提出“逾期收費”,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收費來改善資源週轉。
雖然豐巢認真算了賬,但是消費者並不買賬。在昨天,一篇用户致豐巢公司的公開信流傳得更廣,在這封落款為“上海普陀區中環花苑業委會”的信上,業委會指責豐巢的説辭為“博取同情”、“避重就輕”。該業主代表重申,如果不事先經過客户同意投遞、保存期限不延長的話,將繼續停止小區內豐巢快遞櫃的使用。
這兩封公開信的發表,意味着這場轟轟烈烈的快遞存放之爭公開化,隨着豐巢快遞櫃新規在全國鋪開,多個小區宣佈停止快遞櫃使用,並且還有擴大之勢。
順豐的戰略轉換豐巢收費風波的背後,是大股東順豐從“重質”到“重量”的戰略轉變。
在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快遞市場上,順豐是一個異類,縱觀過去三年,順豐的投放業務量連續三年在六大快遞公司(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事通、順豐)中墊底。順豐的業務量增速分別為18.29%、26.80%、25.09%,已經連續3年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儘管順豐業務一直在增長,市場份額卻從2015年的12%下降到了8%,比五年前少了三分之一。
中國快遞這幾年的迅速增長,離不開二三線城市和廉價快遞。在主打高端的時效件業務增速大幅放緩的現狀下,一貫高傲的順豐不得不低下頭,通過電商特惠來向下沉市場進行發力。
事實證明這是有效的。從順豐2019年年報上可以看出,特惠快遞直接拉動了順豐的“經濟件”業務,下半年收入同比增長47.5%,全年增長32%,就連業務增速也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低價也帶來了淨利潤的缺失,首先是順豐一直引以為豪的單票收入,從23.26元下滑到21.94元,下半年更是長時間在20元以下徘徊。毛利率也受到了影響,相較於2018年下降了0.45%。
雖然從絕對意義上來講,順豐還遠沒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其快運、同城、冷運和醫藥等業務都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也擁有着非常完善的物流系統。從今年一季度來看,順豐的單票收入進一步下滑,從21.94元下降到19.5元,價格戰已經打響。
順豐經濟件業務的大肆鋪張,豐巢卻很難跟隨,其長期的虧損已經讓它不得不從用户端進行收費。
豐巢的苦衷在4月30號,豐巢推出“逾期收費”制度幾天後,順豐宣佈將收購郵智遞成為全資子公司。在智能快遞櫃市場上,豐巢擁有18萬台櫃機,速遞易是行業老二,有10萬台櫃機,二者的合併將達到快遞櫃市場份額的70%。
老大和老二迎來合併,更多是出於無奈:從豐巢和速遞易的財政狀況來看,快遞櫃依然是燒錢大業,去年豐巢淨虧7.8億元,速遞易也虧損5.2億。雙方的財政狀況並不樂觀,今年一季度又讓雙方虧損了4億元。這次合併,也是雙方為了避免惡性競爭,拉高競爭門檻的自保。
雖然順豐是豐巢的最大股東,但豐巢終歸是一家獨立公司,不可能按照完全按照順豐的想法長時間虧本運作。豐巢開展了自己的生鮮商城、有廣告和存包業務,但依舊掩蓋不住每台機櫃4—5萬元的建設成本。
就算按照業委會公開信中,所説的每天36元營收來計算,扣去近一半的水電費、管理費,就算加上廣告和存包收入,智能櫃依然不算是賺錢的業務,2016年建設的機櫃可能在今年才剛剛回本。
對於以提高業務單量為重的順豐來説,快遞櫃反而是一個最好的減壓閥,如果還是堅持以前的家家送,順豐依靠的人力成本就有飆升的危險。
但在豐巢的未來路線上,順豐則顯得非常猶豫,豐巢的盈利速度嚴重滯後於擴張速度,財政已經岌岌可危。可順豐又希望讓豐巢來承載它的特惠派件,這次的逾期收費,即是豐巢減少虧損的一個試探性舉措,也是為了下次擴張加註的本錢。
總結來看,順豐無疑是想通過價格戰 智能櫃的方式,通過燒錢來贏得電商快遞的勝利。這是一項極難完成的任務,雖然順豐通過轉嫁成本,讓自己的單票收入跌破了20元,但“通達系”單票只有5元不到,對客户的吸引力依舊有限。更尷尬的是,順豐的戰線還沒有完整鋪開,同行的豐巢就已經虧不起了。
從去年10月份開始,豐巢就一直嘗試着從用户端收取費用,雖然當時試水的只是打賞服務,但瞬間就遭到了用户的強烈反彈。雖説豐巢後來澄清,打賞功能只是自願,但其財政狀況正一步步惡化,光是2020年一季度,豐巢就又虧損了2.5億元,虧損迫使豐巢必須尋找獲利方法。從豐巢目前的回應來看,這一次它不打算對用户進行讓步。
在鋒科技(id:feng_keji)看來,相較於鬧得沸沸揚揚的豐巢的收費風波,一直沉默的“通達系”或許才是最痛苦的那一方。
“通達系”的沉默其實細究豐巢的發家史,它和“通達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順豐牽頭成立豐巢的初期,中通、申通、韻達都有參股,但到了2018年就紛紛退出,轉入了阿里的菜鳥網絡之下。阿里帶來的流量自然可觀,但順豐並不想成為阿里的附庸。
在搭上阿里這趟快車後,“通達系”都迎來了高速增長,2019年,韻達的業務單量突破100億,成為繼中通之後的第二大快遞公司;圓通業務量增長了40%,申通也有着30%的業務量增長。
“通達系”業務量高速上漲的背後,卻是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以這幾年增長最快的韻達為例,2019年韻達預計總營收346億元,同比增長150%;但營業利潤為36.6億元,同比只增長1.07%;淨利潤為26.6億元,更是減少了1.57%。業務營收翻倍的現狀下,利潤的停滯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通達系已經被捆綁在了阿里的菜鳥物流戰車上,只能憑藉着低利潤來不斷鋪張,但這種擴張也並不平穩。在豐巢宣佈收費的幾天後,申通、圓通、韻達就相繼在官網發佈公告,上調快遞價格。
申通等快遞公司的通告解釋上,這次價格上調是由於疫情過後,公路交通運輸的相關補貼被停止。但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因為菜鳥驛站的停工問題,讓一直運轉的順豐迎來了業務量的爆發,逆勢增長40%。通達係為了彌補停工虧損,不惜大打價格戰,但也嚴重打壓了派送網點,不得不提價對網點進行讓利。
相比“通達系”對阿里的亦步亦趨,豐巢的虧損都算得上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消費者的反擊儘管順豐可以宣稱,相比於“通達系”,它的發展模式更加獨立健康,但順豐要先面對的是輿論的怒火。
豐巢成為了順豐派送的解壓閥,卻也麻煩了消費者。早在2018年的5月1日頒佈的《快遞暫行條例》中就規定,快遞櫃的投放必須要徵得消費者的同意,去年10月份施行的《快遞櫃管理辦法》更是明確了這一點。但快遞公司卻將“告知義務”異化為了單方面的手機短信通知,並沒有給消費者選擇的權利,豐巢遭到的抗議,本質上來源於豐巢對於用户的漠視。
而這次豐巢之所以特地在深夜發了一封公開信,則是因為這次的抗議真正地刺痛了它:杭州、上海、成都等多個城市的近百個小區發佈公開信,譴責豐巢的“強買強賣”行為,並暫停了社區智能櫃的使用。
隨着事件的不斷髮酵,這次豐巢想要躲過監管部門的注意,已經沒那麼容易了。上海等多個省份的郵政管理局已經表態,將針對快遞櫃收費問題進行處理,且新華社等官媒也針對收費事件進行了連續報道。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豐巢的擴張計劃勢必會受到打擊。
其實,菜鳥驛站在之前也遭到了和豐巢相似的質疑,只不過菜鳥憑藉着免費服務,才沒有醖釀成更大的公關危機。但我們都知道,免費不是快遞代收服務的長久之計,作為一個比順豐龐大數倍的物流聯盟,菜鳥網絡和“通達系”快遞在面對豐巢的前車之鑑時,該如何找到一條健康穩健的發展路線,還是一個未知數。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覆“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