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主播在直播間推介電動牙刷。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編者按】
5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行主題為“防疫常態化下的假期經濟”線上金台沙龍。會上,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通過分析近期以來的電商發展業態,尤其是“五一”假期電商銷售數據,認為電商持續火熱助推中國消費市場快速恢復,對進一步提升消費信心、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
受疫情影響,直播電商等新模式正在引領發展新業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趨勢更為明顯。未來,中國電商將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渠道進化,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的、全面覆蓋的購物需求,進而重塑產業發展模式,打破製造業與批零業之間的界限,打破傳統職業的界限。
---------------------
“五一”小長假,各大電商平台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優惠促銷活動,疊加各地發放的惠民消費券,銷售普遍快速增長,部分平台銷售增速超過40%。商務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雙品網購節”,參加的大型電商平台達115家,實物商品店鋪超過30萬家,涉及到全品類品牌商品達到10多萬個,銷售額超過580億元。以電商為主的線上消費的火熱,有力推動了整個消費市場的快速恢復,對進一步提升消費信心、釋放經濟潛力具有巨大示範和帶動作用。
從近期發展業態來看,“直播帶貨”成為當前電商最火爆的一種新業態。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已達3500億左右。疫情期間,眾多企業商户更是紛紛開啓直播模式,以此緩解經營壓力。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全國上百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如今,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進一步鞏固,電商直播仍然保持火熱狀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電商直播場次和直播商品數量同比分別增長1倍和4.7倍,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老字號”的直播專場,開展雲逛吃、雲探店等活動,擴大老字號品牌影響力,促進市場銷售快速回升。在第二屆“雙品網購節”上,央視主持人朱廣權、康輝、撒貝寧、尼格買提齊上陣,只用了三個小時銷售額就突破了5.286億,標記了單場直播全網最高銷售紀錄。
與此同時,電商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趨勢也更加明顯。疫情之下,餐飲零售等線下門店紛紛發力線上渠道,通過入駐電商平台、直播帶貨、提供無接觸服務等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五一”假期,一些平台也與中華老字號這些商家聯合起來打造專供商品,銷售增長達到3倍左右。10萬家外貿企業入駐電商平台,開設銷售專區、專場,有的外貿企業一天銷售的商品達6萬件。藉助電商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僅有效幫助廣大企業商户提升了抗風險能力和供給效率,同時也對保市場主體、穩外貿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五一”期間電商消費的火爆,一方面是受疫情防控的推動,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中國電商長期的集聚發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比2018年底提升4.9%。龐大的網民構成中國網絡購物的用户基礎,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户規模達7.1億,佔網民整體的78.6%。在中國的疫情最為嚴重的1-2月份,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實現逆勢增長,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還要看到的是,90後、00後新生代正在成長為消費主體,而他們從小就是中國電商發展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這意味着,網購用户未來將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絕對主力。
未來,中國電商將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渠道進化,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全面覆蓋的購物需求,進而重塑產業發展模式,引領新的人才培養觀念。
第一,電商發展將進一步打破製造業與批零業之間的界限。未來將是以個性化定製為主的C2B模式為主,要解決定製化生產帶來的不確定性,多樣性和複雜性問題,需要企業在從接到訂單,到生產製造,再到交易完成的過程中,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實現對人、原材料、機器的每個加工動作和行為的自動、在線、實時、全面的記錄。這樣,製造企業更多地介入到與消費者的互動之中,而批發零售的媒介層將會日益空心化。
第二,電商發展將進一步打破傳統職業的界限。在傳統企業中,規劃、銷售、製造、財務等職能,分工明確,而如今,人人都要從全產業鏈角度分析問題,從全價值鏈角度掌握核心資源,從供應鏈角度掌握產供銷。未來,電商需要的不僅是專業人才,而且需要更多一專多能的人才。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電商已經從模仿走向創新,產業在規模、服務上日趨成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龐大的國內市場和鮮明的城鄉差別孕育着豐富多樣的需求,給予了電商創新更多的可能性。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不僅需要政府及時改善治理方式,儘快完善配套的交易制度、監管體系;也需要企業加快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勢,加快轉型升級,從而推動中國電商進入更廣闊的發展天地,增強中國經濟韌性和活力。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在第32期金台沙龍上的發言,整理/海外網評論員 孟慶川 趙壹晨)
【推薦閲讀】
一評“防疫常態化下的假期經濟”:信心穩步恢復,旅遊業發展呈現三大新趨勢
二評“防疫常態化下的假期經濟”:“五一”過後,中國開啓“補償性消費”
三評“防疫常態化下的假期經濟”:疫情過後,為什麼對中國經濟仍有信心?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