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國新辦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網 鄭亮 攝
中國網3月1日訊(記者 彭瑤)國新辦今日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工信部部長肖亞慶介紹,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增加到31.3萬億,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製造業的佔比比重對世界製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
國新辦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_網上直播_中國網“十三五”時期,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了10.4%,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增加值中的佔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了15.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增加值由約1.8萬億增加到了3.8萬億,佔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肖亞慶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宏偉藍圖,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這都為我們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國新辦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_網上直播_中國網肖亞慶強調,要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體系化提升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着重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的供應體系,特別是要加快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鼓勵創新不僅要在具體的技術和產品上創造出更多的產品和更多的單一技術,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
國新辦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_網上直播_中國網我國的產業類別是最完整的,配套齊全,並深度融入了世界產業分工體系,這不僅保證了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要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實施製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佈局新興產業鏈,着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有效維護我國經濟安全,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國新辦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_網上直播_中國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要錨定“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制造業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深入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質量提升行動,建設綠色製造體系,推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要加強優質企業的梯度培育,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包括集成電路、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壯大,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羣。
國新辦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_網上直播_中國網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發揮我國既有基礎和優勢,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全面部署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智能製造工程、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等等,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充分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最根本的是要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國新辦就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_網上直播_中國網肖亞慶指出,今後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聚焦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落實要素市場化改革舉措,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增強制造業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吸引力,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進一步高效聯動,進一步擴大對外的開放,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產業鏈,培育產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