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公佈新2.5D封裝技術,電氣工程專家認為仍存缺陷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編譯 | 高歌
編輯 | 温淑
芯東西5月11日消息,上週四,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宣佈,其下一代2.5D封裝技術I-Cube4即將上市,該技術提升了邏輯器件和內存之間的通信效率,集成1顆邏輯芯片和4顆高帶寬內存(HBM)。
另外,該技術還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將中介層(Interposer)做得比紙還薄,厚度僅有100μm,節省了芯片空間。
加拿大電氣工程技術專家阿德里安·吉本斯(Adrian Gibbons)對I-Cube4作了較為詳細的解讀。
一、高性能計算需求不斷提升,封裝設計難度提高在過去的幾年中,高性能計算(HPC)領域的需求一直在穩定增長,ML(機器學習)在5G邊緣的應用更是加大了這一需求。
過去的幾年,在3D NAND等器件中,2.5D和3D芯片堆疊正在逐步取代傳統IC封裝設計。
據阿德里安介紹,相比傳統的封裝技術,2.5D封裝技術具備三項關鍵優勢,分別是較低的芯片空間(footprint efficiency)、優秀的熱管理和更快的運行速度。
當下,在超算、數據中心等領域,CPU、GPU的內核數量不斷增加,熱管理的難度也在不斷提升。
三星的新型I-Cube4封裝技術包含4個HBM和1個邏輯芯片,通過異構集成,提升了邏輯和內存之間的訪問速度與電源效率,並能夠應用於高性能計算、AI、5G、雲等多種應用。
中介層可堆疊實現高帶寬內存接口(來源:Bo Pu)
二、三星控制中介層厚度,降低互連中介層是多個芯片模塊或電路板傳遞電信號的管道,也是插口或接頭之間的電信號接口。
一般來説,隨着芯片複雜度的提升,硅底中介層也會越來越厚,但I-Cube4的中介層厚度僅有100μm,提升了產品性能。
據阿德里安介紹,I-Cube4的2.5D封裝技術降低了空間佔用和功率損耗,也使互連較小,加強了產品的熱管理。
另外,HBM信道中的電信號完整性也是一個關鍵參數。通過將基準眼圖掩模應用到電信號的眼圖(Eye masks)上,可確定實際電路的傳輸質量,是評估信號完整度的最佳方式之一。
所以三星的研究人員採用該方法比較了兩種不同的圖層拓撲(layer topologies),以評估最佳性能,還將兩種不同結構下的走線(trace)寬度和各走線之間的距離進行了比較。
眼圖的6毫米走線(左)和9毫米走線(右)(來源:Bo Pu)
通過研究,三星研究人員發現,兩種結構在3µm處的性能相似,是其走線之間最小距離的3倍,遵循被稱為3W的佈線原則。這是因為在PCB設計中,走線之間會產生干擾,應保證線間距足夠大。當線中心間距不少於3倍線寬時,則可保持70%的電場不互相干擾,這種佈線規則稱為3W原則。
最後,三星還針對I-Cube4開發了無模具架構(mold-free structure),通過預篩選測試,在製造過程中找出缺陷產品,從而有效地提升成品率。另外,這也減少了封裝步驟,節省了成本並縮短了週轉時間。
三、寄生參數或影響其產品性能不過阿德里安提到,I-Cube4為了獲得高計算性能,需要HBM儘可能地接近邏輯芯片,這也造成了寄生參數(parasitic parameter)的出現。
雖然寄生參數一般出現在PCB板的設計中,主要產生的原因是電路板和器件自身引入的電阻、電容、電感等互相干擾,但這一問題也會出現在晶圓層面上。這些寄生參數會影響產品的性能,使其無法達到設計數值。
此外,過薄的中介層也容易出現彎曲或翹起等現象。據三星官網介紹,三星的研究人員通過選擇合適的中介層材料與厚度,解決了這一問題。
三星代工部門市場戰略高級副總裁Moonsoo Kang認為,I-Cube4的開發對三星的客户至關重要。他説:“隨着高性能計算的爆炸式增長,提供一種具有異構集成技術的整體封裝解決方案至關重要,I-Cube4提高了芯片的整體性能和電源效率。”
I-Cube4封裝結構渲染圖(來源:三星)
結語:I-Cube4或提高其晶圓代工實力封裝技術作為芯片製造的最後一道工序,既可以防止空氣中的雜質腐蝕芯片電路,也是芯片與外部電路的橋樑,直接影響着芯片散熱等性能。
一方面,存儲帶寬較低,存儲與邏輯芯片之間存在一堵“內存牆”;另一方面,高性能處理器的結構越來越複雜,生產效率較低。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芯片巨頭都在加速對封裝技術的部署,三星本次推出的I-Cube4意味着其封裝技術的再一次進步,可以提升三星代工業務的芯片良品率、降低封裝成本,或將從整體上提升其晶圓代工業務的競爭力。
來源:ALL ABOUT CIRCUITS、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