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機修鉗工研發設備省百萬

41年前的初夏,年僅16歲的張殿華懷揣着一顆年輕熱血的心,踏入鐵路。時光轉瞬即逝,如今57歲的他,已成為烏魯木齊車輛段的一名機修鉗工高級技師。

57歲機修鉗工研發設備省百萬

張殿華最大的愛好是搞小發明小創新,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是手握上百項創新成果,已為單位節約百萬餘元,逢人便稱他是設備大拿。全段1568台車輛設備設施,沒有他搞不定的。

為了給旅客營造乾淨舒適的乘車體驗,動車每次入庫都要“洗澡”。以前,人工清洗,費時費力,單位購置了130萬元一台的進口自動洗車機。今年,本着節支降耗的想法,他決定帶領技術攻關團隊一起研究。歷時兩個多月,終於自主研製出了列車外皮自動清洗機。

這款列車外皮自動清洗機從焊接、下料、打孔到劃線、組裝、刷漆都由技術攻關團隊自主完成。在沒有設備工具的情況下,他們自行製作吊裝設備、進行場地測量、繪製手工圖紙、製作三維模型,修改設計圖紙多達一百次。

57歲機修鉗工研發設備省百萬

從購置一台進口自動洗車機需要花130萬元,到現在自行製作的洗車機花費成本只需30萬元左右。

張殿華介紹:“有了自主研發的外皮自動清洗機,以前12個人用3個小時清潔一趟列車的活兒,現在只需3個人10分鐘就可以完成了。”

57歲機修鉗工研發設備省百萬

現在列車外皮自動清洗機正式投入使用,用機器代替人工,極大提高了清洗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設備購置成本,烏魯木齊車輛段也結束了購買進口洗車機的歷史。

目前,二代洗車機裝備在動車所運行正常,張殿華帶領的技術攻關團隊正在如火如荼地研製三代可移動式洗車機。

在學習研究的路上,張殿華幾十年如一日。他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設備檢修工作法: “聽、看、摸”工作法。這個簡便、實用、易學的設備檢修工作法,得到了職工的一致好評,並在車間範圍內廣泛推廣應用。

工作的這些年裏,他設計改造過客車鈎緩叉車、柴油機組翻轉枱、空調機組流水線烘乾檢修作業平台、四柱壓力機組合閥、大包真空爐檢修平台、拋丸機除鏽機等車輛檢修設備。設計的全段第一台鈎緩叉車,沿用至今,後續廠家規模化生產也是在他的設計基礎進行改造的。

(擺風亮 付倩)(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5 字。

轉載請註明: 57歲機修鉗工研發設備省百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