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交招股書+持續營銷,嘀嗒在巨頭陰影下突圍

遞交招股書+持續營銷,嘀嗒在巨頭陰影下突圍

根據招股書:嘀嗒2020年上半年營收3.1億元,上年同期1.87億元,2020年上半年經調整利潤1.51億元。按照業務營收貢獻,順風車佔據嘀嗒近9成營收,以搭乘次數計算,嘀嗒是國內最大的順風車平台,2019年的市場份額66.5%。

對比年度表現,2019是嘀嗒的轉折點,順風車業務營收暴增,並開始收取網約出租車服務費,經調整利潤轉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跟滴滴安全整改,讓出大塊順風車市場份額有直接關係,這個超車的窗口,也讓嘀嗒有了成為移動出行第一股的機會。

“等”來的市場第一

在嘀嗒招股書中業務規模九宮格圖的正中間,“中國順風車市場份額66.5%”的字樣最顯眼,這個數據來自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是按2019年順風車搭乘次數計量的,嘀嗒順風車搭乘次數1.79億,遠高於第二名的6750萬次。

論業務上線時間和營收貢獻,順風車之於嘀嗒的重要性均不可非議。2014年9年成立的嘀嗒,起家業務就是順風車,至2017年10月又進入出租車市場。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嘀嗒順風車平台產生的營收分別是2770萬元、7790萬元、5.33億元,分別佔同期總營收的56.6%、66.3%及91.9%。2020上半年,嘀嗒順風車產生營收2.72億元,佔同期總營收的87.8%。

可以看出,2019年嘀嗒順風車業務不論是營收還是營收佔比都有大幅提升,到2020年營收佔比有所回落。

“這跟2018年滴滴順風車發生安全事件有很大的關係,之前滴滴是公認的順風車老大,事故發生後滴滴順風車下線,嘀嗒作為為數不多的順風車平台,成為大量滴滴順風車用户的選擇,嘀嗒的品牌知名度也從那時候開始提升。如果沒有滴滴當年的事件,國內順風車市場的格局大概率不是現在這樣”,比達分析師李錦清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

這一點,嘀嗒順風車搭乘訂單量有直觀體現,2017年、2018年嘀嗒順風車搭乘訂單分別是2360萬份、4820萬份,2019年增至1.79億份。

訂單量增長的同時,嘀嗒對順風車業務的服務費也在悄然上漲,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順風車平台,擁有約1920萬註冊私家車主,包括約980萬名認證私家車主。2017-2019年,嘀嗒順風車平均服務費率分別是3.7%、4.1%、6.3%,2020上半年是8.3%。

從不收費到收費

2019年,順風車業務之外,嘀嗒的另一塊業務網約出租車也開始貢獻營收。當年8月,也就是推出網約出租車業務兩年後,嘀嗒開始向出租車司機收取服務費。

嘀嗒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嘀嗒在86個城市提供網約出租車服務,與4個城市達成智慧出租車服務合作,嘀嗒對每次網約出租車行程的服務費設有特定上限,視地點而定。2019年平均服務費率是4.9%,2020上半年是5.9%。

從費率絕對值看,目前順風車的費率高於網約出租車,不過兩者都是逐年遞增。對於這兩塊業務的平均服務費率未來的趨勢變化,嘀嗒在招股書中並沒有披露,針對北京商報記者的疑問,嘀嗒相關人士回應:“目前我們不方便對外評論。

受益於上述變化,嘀嗒營收開始從2019年猛增,2017年-2018年,嘀嗒營收分別是4893.5萬元、1.17億元,2019年該數據飆至5.81億元。2020上半年,嘀嗒營收3.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2%。

2019年嘀嗒還擺脱了虧損,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2019年嘀嗒經調整利潤轉正,為1.72億元,到2020上半年,該數字是1.51億元。

“嘀嗒盈利除了市場的利好和營收來源增加外,還因為它的輕模式”,智察大數據分析師劉大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招股書顯示,2019年嘀嗒經調整純利率29.7%,2020上半年48.6%,這表明了輕資產業務模式的優勢。不過,劉大偉也直言,輕資產模式有利有弊,這讓嘀嗒業務拓展能力較差,六年來嘀嗒僅推出了順風車和網約出租車兩項主要業務,且侷限在國內市場。

其實,這種謹慎的風格是嘀嗒高管團隊的傳統。以嘀嗒創始人宋中傑為代表的嘀嗒五位創始人,在2010年經營嘀嗒團時,就是以慢熱著稱,當時嘀嗒團曾長期處在國內團購行業前五,但抵不住巨頭的高舉高打,黯然離場。

運營風格造成規模困境

轉場移動出行後,嘀嗒跟代表企業滴滴相比,節奏甚至不是慢半拍而是好幾拍。根據招股書,迄今嘀嗒融資規模不足5億美元,而滴滴已超過200億美元。

正因為如此,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嘀嗒想在用户規模和市場份額上起量很困難,因為現在移動出行企業間不是靠競爭,而是靠財團收購。滴滴通過一系列資本操作,已經成為市場巨無霸。嘀嗒一直是自己在做業務擴張。

衝擊資本市場後,嘀嗒會否有所變化?招股書中的一點或許是個線索:“我們擬選擇性地在中國出行市場的價值鏈中尋求戰略合作、投資及收購,以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例如,我們可能會考慮通過投資或收購自動駕駛汽車公司以擴大我們的服務範圍(包括部署自動駕駛出租車等),以深化中國出租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我們尚未物色到任何潛在投資或收購目標。”不過,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嘀嗒的上述表態或許只是套路。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嘀嗒網約出租車搭乘次數近1.1億次,市場份額0.55%,較第一名的4.12億次搭乘,2.05%的市場份額相去甚遠。在順風車市場,嘀嗒市場份額66.5%,第二名只有25.1%。

同樣是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數據,在包括揚招出租車、網約出租車、網約車及順風車的中國四輪出行市場中,順風車的訂單總數最少,在2019年只有3億單,揚招出租車、網約車、網約出租車的訂單總數依次是194億單、98億單、7億單。

由於該報告並未披露2019年之外,揚招出租車和網約出租車訂單,只能對比順風車和網約車交易額年複合增長率,2019年之後,順風車的增速更快,但是市場規模較網約車要小。之前大部分移動出行平台,都已上線網約車業務,但兩年前,宋中傑就表現絕不推出快車和專車業務。

具體到行業競爭,嘀嗒在招股書中也提到:“我們面對激烈的競爭,並可能因競爭對手而失去市場份額”。最大的競爭對手則被公認為是滴滴,2020年,滴滴投入1億元補貼“快的新出租”,而嘀嗒在2019年底賬上現金才不到1億元。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1 字。

轉載請註明: 遞交招股書+持續營銷,嘀嗒在巨頭陰影下突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