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舉行駐華使節吹風會: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外交部舉行駐華使節吹風會: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圖

3月26日,外交部就中國同世衞組織開展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科學研究工作舉行駐華使節吹風會,中國-世衞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中方專家馮子健出席並詳細介紹了此次聯合研究的背景、過程、主要發現和下步建議,並回答了使節提問。50個國家及非盟、東盟的100餘名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出席。

 

 

 

“聯合專家組看了很多” 

 

 

 

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楊濤強調,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其目的是瞭解病毒動物源頭和傳播途徑,助力當前全球抗疫努力,防止病毒捲土重來,故應由科學家完成,並尊重科學家意見。楊濤指出,中國同世衞組織開展的合作是聯合科學研究,不是個別國家所謂的“調查”,“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率先同世衞組織開展溯源合作,是為全球抗疫事業做出的積極貢獻。”

 

 

 

楊濤指出,中方堅決反對個別國家將溯源問題“政治化”,對別國進行無端指責和所謂追責,這不僅無助於全球抗疫合作,也將造成更多生命損失,“中方願繼續本着團結、合作、科學、公正的原則,同國際社會開展疫情防控合作,踐行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理念。”

 

 

 

馮子健介紹了此次聯合專家組赴武漢研究的情況。馮子健表示,今年1月14日,世衞組織國際專家到了武漢,和中國相應專家團隊共同組成溯源研究聯合國際團隊,成員包括世衞組織其他10個國家相關領域專家和中國相關領域專家,“之後,聯合專家組分成三個小組:流行病學組、分子流行病學和生物信息學、動物與環境組,從三個方面切入,從三個路徑開展工作。”

 

 

 

馮子健指出,根據中國防控規定,世衞組織國際專家到中國後還要繼續隔離14天,前14天都是視頻方式進行交流,“結束隔離後,聯合國際團隊通過現場考察,訪談等方式開展聯合研究。聯合專家組在武漢期間,充分利用有限時間進行了廣泛訪談、座談和現場訪問,看了很多地方,包括金銀潭醫院、華南海鮮市場、武漢病毒所等等。訪談人員包括醫護人員、實驗室人員、科研人員、甚至是病人、死亡患者家屬等。”

 

 

 

“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關於此次聯合研究的主要發現,馮子健表示,專家團隊審查了通過中國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其包含所有可用的冠狀病毒序列和元數據的綜合數據庫中所收集到的數據,“序列顯示,武漢在大流行初期就已經存在了一定的病毒多樣性,説明在華南市場羣以外,還可能有未被採樣的傳播鏈。從生肉暴露和毛皮動物暴露的流行病學參數來看,沒有顯示明顯的病例聚集現象。”

 

 

 

馮子健指出,聯合專家組對新冠病毒從自然宿主通過冷鏈食品傳人、直接傳人、經中間宿主傳人、實驗室傳人等四種引入途徑的可能性進行了科學評估(評估結論分為“極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較可能”、“非常可能”5個層級),認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經中間宿主傳人,也“可能”是直接傳人或者通過冷鏈食品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馮子健最後也提出了對未來開展病毒溯源研究的四條建議,包括擴大全球統一的數據庫、在全球更廣闊的範圍內繼續地去發現可能的早期病例、更多元地尋找可能成為病毒的宿主的動物物種以及進一步地瞭解冷鏈與冷凍食品在該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9 字。

轉載請註明: 外交部舉行駐華使節吹風會: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