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偵探布羅格》是一款8月27日在Steam上架的點擊冒險遊戲。
和大多數Steam上不錯的獨立遊戲一樣,它的畫風卡通有趣、玩法沒什麼明顯的硬傷,同時也算得上價廉物美——折後六十多元人民幣就能享受到二十個小時的遊戲體驗,其中還有大量的多線劇情和分支結局。
從遊戲的評價上看,玩家們也對此表示認同,在上架之後三天裏,鱷魚偵探獲得了100多條評價,好評率達到了99%。
但就是這樣一款“人畜無害”的遊戲,在遊戲剛剛上線的第二天就曾收到了大量差評。這些差評並不來自玩家,而是來自那些在遊戲推薦界面佔據了重要版面的角色——Steam上的鑑賞家們。
熟悉Steam的玩家應該知道,Steam鑑賞家團體在Steam社區就像是一個個玩家公會,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偏向劃分不同的小組,同時給大量新遊戲打上推薦或者不推薦的標記,以供關注他們的玩家參考。
這些評價不會被算進玩家評價的數據裏,但會出現在一些更為明顯的地方,譬如Steam首頁,或者是遊戲頁面單獨的展示欄,並附上他們的文字評價,總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VIP評論展示席。
Steam首頁常常會出現的鑑賞家推薦
但對於開發者來説,Steam鑑賞家們扮演的角色更為複雜。
一方面他們是社區中的KOL,能夠為自己的遊戲產品背書,讓更多的玩家接受到遊戲曝光;另一方面,他們又一定程度上影響着遊戲的社區輿論,尤其對於非常小體量的獨立開發者來説,鑑賞家的評論風向可能就決定了遊戲的生死。
《鱷魚偵探布羅格》開發者就是鑑賞家系統的受害者,在遊戲上線一天以後,這位開發者忍無可忍,在推特上向玩家揭示了鑑賞家背後的亂象——他們不僅大量私信開發者討要遊戲激活碼,還把這些激活碼放到網站明碼標價售賣,如果開發者不從,那麼等待他們的則是大量的遊戲差評。
根據這位開發者所言,在《鱷魚偵探布羅格》上線之前他的開發者郵箱就擠滿了來自Steam鑑賞家向他討要key的郵件,每天都有上百封,甚至遠比遊戲售賣出去的數量都要多。
作為開發者,他自然歡迎真正的KOL們為遊戲造勢,心甘情願地為他們提供遊戲試玩,但與此同時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申請,又隱隱覺得有哪裏不太對勁。
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鑑賞家或者遊戲主播不必在郵件中自證身份,而即便他們帶上了某個YOUTUBE賬號的鏈接,似乎也並不能證明那就是發郵件者本人——誰知道是不是有人拿着其他KOL的賬號來討要激活碼呢?
於是這位開發者做了一個小小的測驗:給他們遊戲的激活碼,但激活碼只能遊玩遊戲的序章。也就是説,在這個Key被真正激活之前,評測者沒法鑑定它究竟是不是真的能玩。
對於那些真正想要評測遊戲的鑑賞家們,他們大概會在發現激活碼有問題之後再次在郵件中詢問緣由,而那些充當二道販子的鑑賞家們,可能直到激活碼賣出去了,顧客給了反饋以後,才會後知後覺自己拿到了不完整的激活碼。
幾番測試之後,《鱷魚偵探布羅格》開發者發現在郵件中回覆激活碼問題的玩家少之又少。同時,自己的遊戲在Steam鑑賞家中獲得了大量差評,評語大多是一些“遊戲在各個方面都欠缺打磨”的模糊説法,然而此前這些賬號都已經給遊戲打上過“推薦”的評價了。
他的郵箱也開始收到來自鑑賞家們的挑釁郵件:
“現在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鑑賞家差評了吧”
與此同時,一些不太合法的網站上出現了大量《鱷魚偵探布羅格》的激活碼購買鏈接,其價格要比Steam上官方售賣的低得多,且這些發佈商品的店家手中,有不少這類獨立遊戲的低價激活碼正在售賣。
雖然並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但《鱷魚偵探布羅格》開發者的疑惑並不是出於單純的猜測,畢竟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有獨立遊戲開發者在Reddit上分享了郵件索要激活碼亂象並給出忠告:那些郵件大多數都是騙子。
這位開發者整理了一些郵件裏自稱是YOUTUBE視頻博主的賬號,發現它們有諸多相似之處:這些賬號的粉絲都在3000出頭,且每個視頻都穩定擁有一千到兩千的播放量,發佈者從來都不會打開自己的麥克風或者攝像頭(考慮到遊戲博主在YOUTUBE出鏡是常態),且它們發佈的遊戲內容重複性相當高。
基於這種懷疑,有玩家對給《鱷魚偵探布羅格》更改差評的Steam鑑賞家賬號也做了排查,得到的結果是類似的:這些賬號都在差不多同一天註冊,在評價過的兩百個遊戲裏,只對一兩個遊戲給了差評,賬號粉絲量也都差不太多,大約在23000左右,且幾乎都來自於同一個管理人賬號——也就是説,這幾個所謂的“大V”,皮下可能都只是同一個人。
要知道,註冊Steam鑑賞家幾乎是沒什麼門檻可言的。它類似於豆瓣的小組或者一個興趣團體,每個人都能參與或者註冊自己的鑑賞家團隊,而Steam的鑑賞家又有另一份特權,即便它們的庫里根本沒有這款遊戲,仍舊可以給遊戲打上好評或者差評,並在顯眼的地方展示自己的評價。
對於勢單力薄的獨立開發者而言,不論是多小的負面評價,都有可能讓自己幾年的努力化為泡影。《鱷魚偵探布羅格》的開發者亦是如此,六年前,他因為擁有自己做一款遊戲的夢想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遊戲開發長達六年,不僅為這款遊戲做了十多種語言的本地化,還給每個角色都加上了真人配音——足以見得一位獨立遊戲開發者對自己的遊戲有多麼盡力。
在開發者的推特上,你也能看出這種對自己的孩子即將上線,滿懷期待的熱情:
開發者每天都在發佈上線倒計時,對每一份玩家評價都格外珍惜
而大多數情況下,一款名不見經傳的獨立遊戲都只能得到幾百個來自玩家的評價,因為物美價廉量大管飽,獲得的好評數還是蠻客觀的——通常都能達到85%左右。在樣本基數本來就不高的前提下,一份有代表性的差評是致命的:這意味着可能同時招致幾百份受評價影響而來的差評,會瞬間逆轉好評如潮的局勢。
《鱷魚偵探布羅格》是一個鑑賞家賬號的204款遊戲裏唯一的“不推薦”
這種情況的發生,自然是緣於Steam監管的缺失。實際上對於開發者和鑑賞家的交流,Steam內部確實開放了Curator Connect通道,方便開發者在授權試玩之前,能夠全方便地考察鑑賞家本身的質量和水準,但遺憾的是,通道僅僅支持100次溝通——這對於數量龐大的鑑賞家羣體而言實在微不足道,才促使郵件通信索取激活碼慣例的誕生。
而面對鑑賞家本身的高權重,Steam方面並未限制是否需要擁有或者通關遊戲才能評價,也沒對“惡意評論”做出什麼有效的懲罰舉措,以至於到了今天,甚至產生了“你不給我Key,我就給你差評”的惡劣局面,以至於對於開發者而言,一份真實可信且客觀的鑑賞家評價,都變得有些奢侈。
“這位評論者是真的玩了遊戲”
事情發酵到現在,大概迫於網絡輿論的壓力,上述提到的幾位鑑賞家已經迅速將自己的差評改成了好評,其評語也和此前發表的完全相悖,説遊戲質量蠻不錯、角色挺有深度,還給出了9/10的高分。
而《鱷魚偵探布羅格》也已經依據上面提到的證據向Steam提起申訴,呼籲V社好好管管自己的平台,同時也給開發者和鑑賞家開啓更多可靠的溝通入口。
幾個小時以後,Steam封禁了惡意差評的鑑賞家賬號。
戲劇性的是,在《鱷魚偵探布羅格》這款冒險遊戲裏,玩家可以選擇“智取”和“暴力”兩種路徑來探案,最後會走向截然不同的結局。
而在現實中的這場與壞人的對抗裏,正是這種善於發現異常的“智取”和勇於披露真相的“暴力”,最終維護了所有獨立遊戲開發者的利益。從《鱷魚偵探布羅格》開發者的角度來説,其維權過程本身,或許就足以成就一個冒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