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市值超1000億美元 無邊界王興流血拼京多

  似乎只要資本市場想聽,王興就能隨時掏出一堆新故事。

  5月25日,美團新發布的2020年Q1財報似乎坐實了外賣公司“疫情受害者”的處境。

  財報顯示,美團整體營收同比下滑近13%,其中,外賣業務營收下降超11%,到店酒旅業務瀕臨停擺,同比下滑31%。淨利潤更是下滑到-10%,結束了連續3個季度的淨增長。

  然而,在如此慘淡的業績之下,美團股價卻依舊風景這邊獨好。

  截至發稿,美團股價報135.3港元,市值達7883.57港元,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後第三家市值破千億美元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如此妖冶的場景,在中國的互聯網語境裏似乎都是小場面。

  1 千億是個坎兒

  對於中國的TMT江湖來説,“千億美元”市值就是近十年來互聯網公司最高位份的門檻值。

  畢竟除去如今的ATM,一度最逼近千億市值的公司只有百度一家。

  那是在2017年,得益於陸奇空降,百度以大決心處理了百度醫療、百度外賣等爭議較大的業務,並且全面吹響了“All in AI”的戰略號角。

  一套“ABC”的故事講下來,不僅根除了資本市場對百度“魏則西事件”的芥蒂,還直接助推百度市值在當年10月漲到巔峯期的954億美元。

  可惜,由陸奇營造的市值神話也終結於陸奇。

  2018年5月18日,入職百度500天之際的陸奇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事了拂衣去”。此後,集團戰略邏輯大亂,百度市值一路掉頭。截止今日,百度市值淪落到373億美元,僅相當於其十年前的水平。

  可以説,在美團跨過千億美金這道“坎兒”之前,只有騰訊和阿里兩家公司達成目標。

  除千億成就之外,美團另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於,在其成立至今的10年時間裏,基本沒有經歷過長期的戰略模糊或市值倒退,而是始終處於穩步遞進的狀態。

  2010年,美團網甫一成立就取得了紅杉資本融資後1.2億美金的估值,即便是1年後深陷“千團大戰”的泥潭中,美團依然憑藉紅杉加碼的5000萬美金B輪融資,撐起了自身5億美金的估值。

  歷時2年多的團購鏖戰勝出後,美團於2013年底上線美團外賣,與餓了麼同台競爭。在資本扶持下,美團的估值在當年即漲到40億美金,次年則直接飆升至70億美金。

  第一個高光時刻出現在2015年。彼時,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組成新美大,從而成為O2O領域真正的巨頭。在拿到33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後,美團估值上升到180億美金。

  此後3年美團估值穩步上升,到2018年上市,美團市值已經達到327億美金,並在年底超過了受劉強東桃色事件波及、市值下挫至306億美金的京東。此時,美團距離當年百度的553億美金市值僅一步之遙。

  2019年,美團因為實現首次盈利,市值衝高到551億美金,不僅徹底超越百度,還躍升互聯網公司市值第三順位,並最終以這個身份在今年邁進千億美金俱樂部。

  按照如今的市值計算,王興的個人身家已經超過100億美金,位居中國富豪榜TOP 20。

  2 美團憑什麼

  僅從2020年Q1財報來看,營收、淨利雙降的美團似乎配不上千億美金的市值成就,但不妨礙二級市場對這樣的成績無比寬容。

  直接原因在於美團的業績好於預期。

  此前彭博分析師一致預測,受疫情影響,美團一季度營收將在156億元左右,調整後淨虧損將高達11.11億元。而最終財報顯示,美團Q1總營收167.5億元,比預計數據高出7.3%。調整後淨虧損2.16億元,更是遠遠好於市場預測。

  除去不算太糟的財務數據,將美團主營的外賣業務做橫向對比後顯露的競爭優勢,或許也是其博得市場好感的一大籌碼。

  最好的參照物無疑是已經被阿里收入麾下的餓了麼。疫情爆發至今,阿里在支付寶界面置頂餓了麼入口,以此強勢引流。然而即便在集中資源的扶持之下,餓了麼依然沒有撿到便宜。

  從月活來看,根據Questmobile給出的數據,在疫情最兇的2月份,美團MAU同比下跌27%,比餓了麼24.4%的跌幅多出近3個百分點;但在疫情緩和的4月份,美團MAU加速反彈,跌幅旋即縮小至6.8%,而餓了麼則僅收窄至10.8%,反較美團多出4個百分點。

  餓了麼此前爭得的優勢被美團強勢扳平。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見智研究院數據顯示,美團今年Q1市佔率為66.2%,已比高峯期的70.6%下降了4個百分點,但該數值完全不足以影響市場格局。

  且在總收入方面,截止本季度,美團外賣業務營收規模始終是餓了麼的2-3倍,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如此基本可以判定,即便在疫情攪局、餓了麼加註,甚至以順豐“豐食”為代表的新玩家進場的情況下,美團領銜外賣龍頭的競爭格局依然無法被撼動。至少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玩家有能力釋放彎道超車的信號。

  事實上,美團在疫情期間的一系列“小動作”,也在有意無意炫耀這種市場地位。

  對商户端,今年3月,美團被曝對商家加抽20%-30%的“高額”佣金,甚至逼迫商家進行“二選一”,此舉讓餐飲行業的利潤進一步縮減。

  事後,多家餐飲企業雖然嘴上集體聲討美團趁火打劫,但身體依然誠實的沒有“退團”。

  根據美團透露,疫情期間有多家頂級品牌和連鎖餐廳不再特立獨行,紛紛接入美團;而大批小型餐廳則在此期間延長了停業時間,外賣成為這些餐廳一季度主流的收入構成。

  反映在財務上的結果是,美團一季度活躍商家數610萬,較2019年Q4下降10萬家,但依舊同比淨增長30萬家。

  對用户端,美團最大的動作在於提價。

  財務數據顯示,美團餐飲外賣在2019年Q4之前,客單價一直在42-45元/單之間徘徊,而今年Q1,該業務板塊的客單價增長至52元。事實上,也正是直線上升的客單價彌補了美團在絕對訂單數上的貶損,也最終托住了美團不算難看的營收和股價。

  據此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刨除輿論影響不如預期嚴重的因素之外,美團自身平台體量生態對商家和用户的吸引力和“約束力”非但沒有改變,而且更加強勢。

  從與第二名短兵相接的勝出,到對商户端和客户端的兩頭掌控,所有的信息都在指向美團的壟斷。而壟斷地位本身就是對企業“護城河”的最佳註釋,也是一家公司市值企穩的基本盤。

  3 美團的後路

  市值無法還原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但可以反映一家企業短期內“收割”的市場信心。美團雖然暫時安全,但想象空間依然受限。

  原因之一在於,美團倚重線下的業務結構並不符合互聯網世界的認知慣例。

  財報顯示,餐飲外賣業務營收佔據美團總營收的近60%,是公司收入的中流砥柱。但因為是典型背靠線下生態的業務類型,餐飲外賣的利潤始終很低。據統計,在營業高峯的2019年Q4,外賣業務的淨利潤也僅有5億元,每單的利潤不足2毛錢。

  相比之下,營收佔比20%的到店酒旅業務才是美團淨利潤的主要來源,毛利率高達89%。數據顯示,2019年Q4,酒旅業務的利潤貢獻約為23億元。而這部分線下業務不出意外恰是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板塊。

  主體業務均根植於線下,使得美團在特殊時期暴露出抗週期能力不足的短板。無獨有偶,美團在疫情期間重點投入的生鮮零售戰場也面臨多方圍堵。

  餓了麼的買菜業務是阿里向本地生活服務佈局的延伸,並由阿里親自下場把控數據、配送、供應鏈和營銷。騰訊則作為幕後角色,以投資形式扶植每日優鮮、誼品生鮮等搶佔“菜場”。

  疫情期間,即便居家隔離導致該領域需求激增,但也免不了有數十家新老生鮮平台相繼入局,搶佔本就擁擠的賽道。而在具備先發優勢的生鮮平台面前,美團買菜並不具備在短期內彎道超車的條件。

  另一個原因是美團身後強敵環伺,至少電商領域的拼多多、京東已在步步緊追。

  截止目前,京東、拼多多的市值均超過770億美金,二者不分伯仲,大有取而代之之勢。且同屬消費賽道,疫情期間,電商的抗週期能力明顯較外賣領域更好。

  根據京東、拼多多最新財報顯示,兩者在疫情期間的營收均不降反增。其中,京東Q1實現營收增長率超過20%,拼多多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活躍用户方面,京東、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户數分別為3.87億和6.28億,均實現同比淨增長。

  由此可見,無論是營收絕對值還是用户規模,美團都不佔絕對上風。所謂的千億美金高市值,一定程度上是被“操作”的結果。

  譬如美團CEO王興善於強調美團業務的廣泛性,以至於“美團無邊界”的slogan人盡皆知。

  目前,僅美團的新業務板塊就包含四個不同的事業部。共享單車和網約車分屬於單車事業部和交通事業部,美團買菜、小象生鮮等歸屬小象事業部,快驢進貨則歸屬快驢事業部;而專屬於非餐食品類的美團閃購等新業務也在探索推進中。

  即便這些業務總體佔美團營收比重僅為20%,增速不足5%,盈利也遙遙無期,但卻依然能迅速且有效的喚起投資者內心對公司未來前景的殷切期許。

  似乎只要資本市場想聽,王興就能隨時掏出一堆新故事。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1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團市值超1000億美元 無邊界王興流血拼京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