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聲博會現場“聽”未來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瞭望站

10月23日,第三屆世界聲博會在安徽合肥開幕。與試衣鏡融為一體的AI私教、幫助快遞小哥快速收派件的智能穿戴設備、能“聽懂”語音控制打字與上網的鼠標……開發者們展示出他們應用前沿人工智能技術“描繪”的未來圖景。

AI應用更加場景化與行業化

“魔鏡,魔鏡,打開宅家健康攻略。”在語音指令下,一塊一人高的智能鏡開啓了健身模式。使用者在鏡前跟着右上方的教練視頻做動作,這塊鏡子就能判斷出動作是否標準,並給出相應的指導。

“基於語音識別與3D肢體識別等技術,‘藏’在鏡子中的AI私教能夠幫助那些喜歡宅家的人擁有更好的健身體驗。”安徽變臉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智森告訴記者,目前產品還未發售,就收到了200多台意向訂單。

在聲博會現場,記者還看到了一套由順豐自主研發的可穿戴式移動收派終端。快遞件一到,衣服上的工牌式掃描器就能快速識別單號,然後將數據立即傳輸到智能手錶。這套智能穿戴設備在不影響快遞小哥搬運貨物的同時,還能幫助他們高效完成收派任務,平均每件的收派時間能縮短10餘秒。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更加深入地融入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從AI技術的雲端走向AI應用的終端。

“我們看到,一些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開始成為開發者,選用人工智能技術方案來解決行業剛需和痛點。在需求端的刺激下,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越來越行業化、場景化。”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國平説。

AI開發者羣體蓬勃生長

在遍地開花的AI應用背後,是越發茁壯的開發者羣體。

“過去一年,科大訊飛開放平台上的開發者團隊增長了約50萬家,目前平台上157萬家實名認證的團隊,已經開發出了90多萬個實實在在的應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表示。

在聲博會的活動上,不少開發者分享了親身經歷,他們開發的初衷多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與更遠的未來,而人工智能技術與該領域的相關開放平台成為實現這一初衷的有力工具。

作為盲用讀屏軟件開發者,曹軍讓跟自己一樣的盲人朋友們順利用上了手機軟件,也能像視力正常的人們一樣,發短信、開網店、炒股票等,圓了“看”到更廣闊世界的夢想。

在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毛偉看來,參加各類開發者大賽,是為了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以此反哺理論研究,形成良性循環。“隨着一些人工智能開放平台不斷地發展成熟,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和團隊都有機會便捷地利用平台資源,進而推出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應用。”毛偉説。

一方面,開放平台降低了開發門檻,另一方面,開發者也是開放平台的第一生產力。劉慶峯表示,只有形成產業鏈與生態體系,人工智能這一產業才能生生不息地發展與繁榮。

“AI未來”可期

除了推出便利生活的各類應用,海量開發者們同樣扮演着前瞻性探索的角色。

來自小米AI實驗室的王昭告訴記者,實際應用落地與算法預演常常是兩條腿並行的,而後者是為未來推出的產品做準備。在此次聲博會上,由科大訊飛發起的開發者大賽公佈比賽結果,王昭所在的團隊獲得了嬰兒啼哭聲識別挑戰賽的第一名。

“當前市場上已經有了一些產品,實現了嬰兒在家裏哭,父母手機上就能收到短信提示的功能,但弄不清楚嬰兒啼哭的原因,還是會讓年輕父母感到束手無策。我們研究識別嬰兒啼哭聲的算法,也是想對已有產品進行延伸。”王昭説。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中國聲谷”,由龍頭企業搭建的多個公共技術平台成了概念的孵化地與探索先行的發源地。

昂貴的高性能計算資源、漫長低效的AI開發,是很多企業轉型升級的難關。針對這一難題,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搭建了類腦智能開放平台,為用户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以及快速構建、訓練模型的開發環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平台為6000多名開發者、40餘家科研院所和醫療單位提供服務。疫後,平台使用者仍絡繹不絕,高峯時期還出現用户排隊等待的情況。

“當前,技術迭代與產業變革的速度越來越快,只有提前規劃與佈局,推動源頭創新不斷迸發,才能更好地促進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中科類腦董事長劉海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