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成關鍵,中芯國際也宣佈新消息,華為芯片還能走多遠?

從去年開始,美國就已經不再允許華為參與到本土網絡建設方案當中,而且很快美國就正式宣佈要拆除華為在本土所有的設備。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加快華為設備拆除的速度。今年美方再次加大制裁力度,華為可能面臨着台積電斷供芯片的危機之後,人們又將目光集中在了芯片製造上,餘承東也強勢指出他們就是要維護全球科技霸主的地位,這樣的表態可以説是一針見血。

華為的芯片主要來源於台積電,國內目前還沒有生產這種芯片的能力,雖然之前有傳聞稱台積電與華為的關係破裂,但是隨着台積電宣佈正在很努力地協調高通,英偉達,聯發科和AMD等廠商的部分訂單產能給華為,優先給華為生產芯片,但是不排除120天緩衝期後開始“斷供”,華為與台積電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微妙了。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的“壞消息”真不少。一方面,華為與聯發科達成首款搭載天璣800處理器的暢享Z在6月1日正式開售,這是兩者近年來少有的“大作”,對於雙方都是好消息。隨後有媒體報道稱,華為將通過聯發科向台積電採購芯片,進一步擴充庫存,避免後面出現無芯可用的局面。不過這個説法很快被聯發科否定,官方髮長文稱聯發科遵守國際規則,不存在替華為“代購”的可能性,這相當於狠狠扇了華為一巴掌。

另一方面,華為被制裁之後,國內最領先的半導體廠商中芯國際被視為“大陸版”,不少人認為如果華為最後無計可施了,那麼中芯國際應該是最信得過的合作伙伴。無奈,中芯國際宣佈由於自身的部分技術和設備來自美國,未經美國許可,中芯國際很難對部分客户產品進行貼牌生產。這又給了華為一拳,本以為憑藉華為海思有很多經驗,它能夠從根本上為中芯國際先進技術的研發做出貢獻,形成良性循環,可是失望了。

華為是台積電的重要客户之一,如果斷供華為,將會給台積電帶來15%左右的營收損失,這對於台積電的損失也太大了。聯發科可能成為華為今年最大的供應商,假設最後談崩那雙方關係可能破裂,中芯國際與華為不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這樣的話,華為的芯片出路在哪裏?海思又能走多遠呢?

華為一路走來,歷經33載的風雨交加,實屬不易;而本次的芯片禁令所帶來的芯片危機,無疑是華為自成立以來所遭受的最大挑戰,而打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純國產芯片,努力發展出自己完整的芯片供應鏈,從材料、設計、工藝以及設備等進行一番脱胎換骨的國產化,或許這也是華為的最終退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8 字。

轉載請註明: 台積電成關鍵,中芯國際也宣佈新消息,華為芯片還能走多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