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佈,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箇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箇中等質量黑洞。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瞭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因此,這項重要發現,無疑也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黑洞,這個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強烈好奇。
黑洞:吞噬一切 只要你靠近
説到黑洞,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電影《星際穿越》。為了拯救人類,男主角義無反顧衝入那一團漆黑,最終掉落至接近奇點的五維空間,實現時空旅行。
既神秘又遙遠,卻很可能保有人類起源秘密的黑洞究竟是什麼?
如果整個宇宙運行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那麼黑洞就是場內目前已知的最強BOSS,其他玩家一旦靠近,立刻會被它無情吞噬,就連光都無法逃脱。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研究顯示,當一顆恆星持續衰老,核聚變反應的燃料和能量耗盡,再也無法支撐其外殼的巨大重量時,恆星就會向內部,自身的中心點快速無限坍塌,並形成一個強大的黑暗旋渦,扭曲周圍時空,直到最後形成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卻幾乎無限大的星體——黑洞,而這個中心點就叫做奇點。
拿我們居住的地球來説,如果變成黑洞,那麼直徑12700多公里的地球,會把自己壓縮成一分錢硬幣大小。
八地望遠鏡聯手拍攝 黑洞照片也“美顏”
眾所周知,黑洞連光都能吞噬,那麼這張照片又是如何拍攝的呢?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由分佈在全球八個地方的亞毫米波、毫米波望遠鏡,共同組成一個口徑達一萬零五百公里、幾乎接近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通過觀測M87黑洞的吸積盤輻射出的電磁波信號,拍攝完成的。而且這還是一張美顏照片,科學家為照片中的黑洞塗上了象徵希望與温暖的橙色。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國科大天文學教授 苟利軍:黑洞是全黑的,通常意義下很難直接看到黑洞本身,我們需要有一些間接的方式,到目前為止,幾乎大多數(都是使用)電磁波的這種探測方式。
在這個雙星系統裏,黑洞正在吞噬身旁的恆星,被撕裂恆星的氣體在被吞噬前,會在旋渦外圍加速旋轉,形成一個環狀圓盤,這就是吸積盤。而當黑暗旋渦吸入氣體過多時,還沒有被吸積的氣體會順着吸積盤的上下兩軸被高速拋射出去,形成“宇宙火柱”,這就是噴流。
黑洞的吸積盤和噴流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各類電磁波,而這類電磁波被地球的望遠鏡捕獲到,人類也就間接描繪出了黑洞的輪廓。
黑洞照片拍攝者:明年或發銀河系黑洞照片
事實上,當年和M87星系黑洞一同被拍下來的,還有銀河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約是太陽的430萬倍,距離地球3400光年。這也是離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一睹它的真容呢?
在上海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也就是黑洞拍攝項目的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給出了答案。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 謝普德·多爾曼:我想對我們的領域來説,關於宇宙中心黑洞照片我們已經在進展中,最快可以在明年發佈最初結果。當然困難也是很大的,我們在2017年觀察到M87星系的黑洞,拍到的黑洞照片基本上是不動的,但是銀河中心的黑洞是動態的,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可以看到很多圍繞着黑洞軌道的光。
謝普德·多爾曼同時表示,他們並不滿足於只是拍攝黑洞照片,未來將力爭能夠讓人們看到黑洞的視頻。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 謝普德·多爾曼:我們未來的方向是打造影像,把我們看到的(黑洞)像電影一樣播放出來,這是我們接下來十年要努力的方向。
銀河系黑洞作為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太陽系,甚至地球會在未來與這個宇宙大BOSS狹路相逢嗎?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國科大天文學教授 苟利軍:至少從目前來看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按照現在發現的,大約是距離我們3400光年。也就意味着,如果光要走3400年才能夠抵達(地球),在非常遙遠的距離之上,黑洞對太陽系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
穿越黑洞 能否全身而退?
萬一有朝一日地球與黑洞短兵相接,結果又將如何?我們能像電影《星際穿越》男主角庫珀那樣全身而退嗎?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基普·索恩: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暢想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是一個理想化的黑洞,可以來來回回在黑洞中(穿梭)很多次。但在現實情況中,根據對奇點計算的瞭解,你是永遠沒有辦法到達其他區域的,你只能到達奇點。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 謝普德·多爾曼:我們也很樂意去研究這個光環的裏面會是什麼樣,我認為它類似於一個“單程票”,這有點類似於哲學問題,你只知道現在,並不知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