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來了!這10大網購“陷阱”,你不得不防
2020年“雙11”已拉開序幕,相較於去年令人絞盡腦汁依舊套路滿滿的玩法,今年各大電商似乎並不糾結於此,而是隻有一個想法——讓更多消費者“買買買”,激發消費的源動力。為此,網經社特發佈“雙11”十大網購消費預警,提醒消費者謹防促銷中的各類陷阱,避免“入坑”,讓你放心買買買!
【預警1】
“直播帶貨”警惕售後糾紛
直播帶貨已成為各路玩家爭搶的“高地”,但因直播平台在內容審核機制、監督管理上不夠完善,出現了商品與實際宣傳不符(虛假宣傳)、商品性能被誇大、全網最低價不實、商品質量難保障、假冒偽劣商品層出不窮、售後服務不到位以及消費維權難等消費者最為集中“吐槽”的問題。
消費提醒>>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提醒消費者,要提高對商品的判斷能力,對於低價、小眾的商品應當理性購買;其次,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有取證維權意識,及時保留網紅推薦圖片、視頻等作為證據;遇到消費維權“瓶頸”時,可以選擇向消協等部門投訴,甚至提起法律訴訟。
【預警2】
摸清優惠“套路” 謹防“先漲後降”
“雙11”期間,各家電商打出促銷牌,秒殺、折扣、紅包、優惠券、預付定金直減等不停歇,卯足了勁刺激消費者下單。然而,部分商品已經偷偷換了“身價”,商家依舊玩起“先漲後降”的套路。部分商家借促銷,表面讓利實則清庫存,甚至出售質量較差的商品。
消費提醒>>
對於“先漲後降”的消費套路,消費者可以向相關監管部門反饋。建議電商平台建立相應的價格保護機制,避免商家虛抬價格。關注平時銷售價格,與促銷價格進行對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實惠,以防落入商家的價格陷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有關條款解釋意見的通知》(發改價檢(2006)623號)第四條:“《規定》第七條第(一)項所稱的“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七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如前七日內沒有交易價格,以本次降價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作為原價。”
【預警3】
預售“定金”,你要多留個神
今年“雙11”預熱期間,部分商家的預付定金直減的活動,消費者需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則定金不退。據淘寶直播榜單顯示,薇婭和李佳琦20日晚直播總銷售額分別錄得32.21億元和33.27億元,總額逼近70億元,銷售定金超10億元。
消費提醒>>
消費者一定要看清並區分“定金”和“訂金”,瞭解預售規則及時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訂金原則上可退。
工商行政部門曾在《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中規定“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采用格式條款設置訂金不退”。而針對商家玩弄“訂金不退”和“定金不退”的文字遊戲,國家工商總局網監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訂金改為定金、提出此定金非彼訂金不予退還的條款,屬於商家打擦邊球,“定金不退”仍屬霸王條款。
【預警4】
社交拼購,可能藏有“貓膩”
隨着社交模式的發展,各家電商紛紛推出拼團平台,“雙11”期間,各家電商的拼團促銷活動此起彼伏,但也良莠不齊。傳統的拼購模式方面,社交電商的頑疾之一就是低價低質,消費者容易買到質量不符合預期的商品。而拼團是出於某一特定目的而臨時組織的鬆散團體,拼團交易成功後就分散,售後一旦出現糾紛,往往難以再組織起來維權。
消費提醒>>
消費者在參加拼團購物前最好仔細查看商品介紹,包括髮貨時間、退換貨服務等,尤其是購買一些大件商品、貴重商品,以防由於售後服務不完善帶來不必要的購物糾紛。此外,消費者需謹防低價陷阱,低於市場價多倍的商品要謹慎購買,仔細甄別,儘量選擇大型、靠譜的平台進行拼購。
【預警5】
特價限購、消費返現,與實際不符
某些商家推出特價限購、消費返現等活動,但實際上,商品頁面上顯示特價商品限購100件,前100名下單的用户消費返現。但實際卻是,消費者成功下單後,商家卻以已達上限或庫存不足等理由拒絕消費者下單。
消費提醒>>
商家以特價限購吸引下單,實際可購買數量與宣傳不符,涉嫌虛假宣傳。對於特價限購數量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消費者應及時向平台方舉報,電商平台一經發現此類現象,應對涉事商家做出相應懲罰。
【預警6】
警惕發貨陷阱,避開物流高峯
“雙11”期間,物流壓力不小;此外,商家的發貨能力有限,面對大量的訂單壓力,發貨慢也將影響用户體驗,部分打着“閃電發貨”的商家也不能及時發貨。
消費提醒>>
大促期間購物,消費者需做好物流滯後的心理準備。對於一些急需的商品,提前諮詢商家發貨時間,對於一些食品類、易腐易壞類商品,最好避開物流高峯。而簽收時先驗貨後簽收,對於未經同意就放代收點的物流行為,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
【預警7】
“電商專供”商品,小心被“套路”
電商專供的話題一直被大家熱議和警醒。一箱同品牌的紙巾,網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裝,網店價是實體店價的三分之一?目前“電商專供”商品存在三種情形,即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應當區別予以認定。“雙11”電商大促期間,打上“電商專供”標籤的品牌商品,消費者需謹慎下單。
消費提醒>>
在產品質量上,“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實際上,“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預警8】
瞭解退換貨規則,注意售後時效
“雙11”期間,由於訂單量大增,商家在商品檢查等方面容易出現疏漏,消費者買到有問題商品的概率有所增大。即使有“網購7天無理由退貨”,也會遇到這幾類問題:
(1)消費者因沒有證據,客服推諉不作為,導致商品過了7天;
(2)商品本身有問題,退換貨卻仍需支付運費;
(3)一線客服的處理範圍及賠償權利較小,需通過上級進行處理,導致超過退換貨期限,售後困難。
消費提醒>>
“雙11”期間,消費者下單前應仔細瞭解商品的退換貨規則,對於《消法》規定的生鮮易腐、定製等商品以及商家明確規定不能退換貨的商品,謹慎下單。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應該保留證據,方便維權,如果是貴重商品從拆開包裝到使用,最好攝錄視頻,以防維權之用。
【預警9】
部分消費金融高利息無提示
大促期間,電商紛紛推出類似於螞蟻花唄、京東白條、蘇寧任性付、分期樂、惠分期之類的“賒賬服務”,大部分電商平台的消費金融服務分為一次性還款的免息服務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續費服務。
消費提醒>>
消費者需明白,任何的“賒賬服務”都需還款,並且不同平台的消費金融服務分期手續費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平台甚至沒有明確標示具體還款金額,待還款時高額手續費讓消費者詫然。此外,開通並使用多個平台的消費金融服務,容易造成忘記還款、影響個人信用的情況。
【預警10】
小心各類詐騙,不要被“釣”錢
在購物狂歡的同時,許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雙11”,通過假冒淘寶客服、快遞物流,以“解決售後”“退貨退款”為名實施詐騙,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比如:冒充客服解決售後問題為由詐騙;退款詐騙;快遞貨到付款、丟失詐騙;“秒殺”詐騙等。
消費提醒>>
消費者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以防落入陷阱;保護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貨到付款包裹,要先驗貨再付款簽收;遇到商家虛假促銷、霸王條款,以及遭遇各類詐騙陷阱,消費者可以向有關監管部門和維權平台進行投訴,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