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可以通過租號、買號等途徑繞過監管無限制玩網遊,遊戲賬號租售已形成灰色產業鏈。類似亂象,讓不少未成年人深陷網絡遊戲之中,也引發了老師和家長的擔憂。
預防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不僅是很多監護人十分關心的事情,也是國家有關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但在嚴管監督之下,依然有一些商家試圖違法違規謀取利益,甚至生成了灰色產業鏈條。
從媒體報道來看,在遊戲交易平台上,一些商家以租號、買號賣號作為主打產品,玩家只要隨意打開某款遊戲鏈接,就很容易看到賬號交易信息。一些玩家為了體驗“升級”的快感,就會花錢買等級更高的賬號。其中,交易價格在2000元至1萬元不等,有些熱門遊戲的賬號價格甚至高達22950元。
雖然現在多數遊戲平台都推出了實名認證,但在具體執行中還有不少漏洞,給一些出售賬號的商家以可乘之機。當記者表示“沒有身份證而無法實名認證”後,多家店鋪客服表示,購買之後仍然可以使用,並無限制。一家店鋪的客服表示,在架遊戲賬號都是成年人實名認證,購買後可改成買家信息,“也可以不改,正常玩”。
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在鑽空子,讓實名認證預防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功能失效,成為外部監管的盲區。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進而預防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但在實際執行中,一些商家和平台並沒有嚴格依規而行,還總想着鑽空子,想盡辦法誘導玩家在遊戲中投入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很多未成年遊戲玩家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自我剋制力較差,若沒有外界的強力監管,很容易陷入遊戲的誘導性消費中,不僅浪費父母的血汗錢,也荒廢了自己的青春。因此,要想真正預防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就必須建立一整套多方發力的監管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未成年人買來遊戲賬號後,為何未經身份驗證就能使用?若不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真正預防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問題。對此,遊戲平台應該有所作為,比如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確認玩家身份,切實防止未成年人試圖假借賬號“瞞天過海”的現象,堵住系統漏洞。
就租售遊戲賬號亂象而言,光靠平台的自覺也是不夠的,還需要監管部門重點監測遊戲賬號租售平台的行為,如此才能追根溯源,徹底斬斷灰色利益鏈條。目前,在一些電商平台上,買家很容易找到遊戲賬號的租售者,而其交易的具體內容,往往較為隱蔽。一些唯利是圖的商家,只想着多多賣出賬號,卻不考慮這會給未成年買家帶來何種傷害。對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監管部門應當依法依規進行懲罰,針對相關監管盲區,也有必要整合力量,重點應對。
營造遊戲領域的良好風氣,保護未成年遊戲玩家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遊戲平台、售賣遊戲賬號的商家與電商交易平台等多方都做到依法依規行事,關注未成年人的成長問題,才能真正將上述亂象逐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