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誕生近40年的PC(個人電腦),將要在雲計算和5G時代迎來重要進化?
9月17日,在2020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花名行癲)展示了阿里雲發佈的第一台“雲電腦”,名為“無影”。這是一台長在雲上的“超級電腦”,幾乎可以無限擴容,但在本地沒有主機,沒有CPU(芯片)和硬盤,因為這些硬件設備都被集中在了雲端的數據中心裏。
對於用户來説,只需通過一張名片大小的C-Key連接到電視機、屏幕等任何顯示器上,便可隨時隨地以指紋ID,接入雲電腦服務,輕鬆訪問各種文件和使用各種應用。
阿里雲“雲電腦”C-Key只有名片夾大小(《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 攝)
實際上,谷歌、微軟也有類似的產品和業務佈局,而國內的華為也剛剛發佈了“雲手機”和“雲電腦”。雖然各家的的“雲電腦”並不完全相同,但將終端“雲化”確實是能夠感到的行業趨勢,這也攪得傳統PC行業暗潮湧動。“雲電腦”會成為浪潮嗎?它會顛覆掉傳統PC嗎?尤其是在5G時代到來的背景之下,它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力?
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接受包括《中國經濟週刊》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基於“雲”一定會有新型的“端”。“算力從線下遷移到雲端是大勢所趨,這一點不僅在數據中心上發生,在端上也會發生。”他説。
有了“雲電腦”,可以拋棄傳統PC嗎?
相對傳統PC,“雲電腦”的優勢和劣勢都是非常明顯的。
優勢方面,一是從性能上講,“雲電腦”的計算、存儲都在雲端,支持無限擴容,可以輕鬆應對高性能計算需求,再也不用擔心在渲染動畫、設計圖紙、編程、重度遊戲等場景下,普通PC常常出現的“不給力”和“不勝任”,也無需一定要購買昂貴的工作站電腦。
二是在價格上,“雲電腦”在同等性能下價格只有傳統PC的一半,更不用像傳統PC那樣,一次性投入大,購買後只能固定配置,它的配置性能可以按需付費。
三是本地的運維成本大幅降低,網絡安全性也更有保障,因為都已經在雲端集成了。
當然,劣勢也是明顯的,如果網絡不好,那“雲電腦”就無用武之地了。
這就意味着,“雲電腦”將會率先普及在特定場景和特定用户中,要想全面取代傳統PC,恐怕還是長期命題。當然,隨着5G時代的到來和高速網絡的普及,“雲電腦”的前景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張建鋒也透露,阿里雲的“雲電腦”無影,會首先對企業級用户和政府市場發售,因為這些場景一致性比較好,網絡比較有保障。但未來也會逐步向家庭和個人用户提供服務。
“智能手機普及後,在家庭裏,傳統PC電腦的利用率正在變得越來越低。雖然我們目前的目標市場在工作場景,但是我認為,未來家庭裏的需求會更大,因為家庭場景裏屏的問題已經解決得非常好了,只需要解決怎樣與雲連接起來的問題。而隨着5G網絡和更高帶寬網絡的出現,我們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他説。
在張建鋒看來,隨着雲計算服務趨向成熟和高速網絡的普及,已經為雲電腦從想象成為現實奠定了技術基礎。 “雲電腦是一個重要趨勢,雲電腦將成為企業、組織首選的辦公計算機。而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雲上擁有一台超級電腦,想用就用,不用就暫時歸還到雲裏。如果雲電腦被廣泛使用,可以減少50%以上的算力浪費。”他表示。
“雲”是新體系,“端”會更多樣
PC、智能手機也好,“雲電腦”“雲手機”也罷,歸根結底,都是“端”的不同形態。從傳統PC到“雲電腦”,最大、最本質變化在於一個新生態的構建。
“從原來的信息時代到現在雲計算時代,計算體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舊的計算體系就是簡單擴充,PC機能力不夠就做小型機,小型機能力不夠就做中型機;中型機能力不夠就做大型機……而云計算是一整套新的體系,它誕生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它用分佈式技術解決了大機問題。而且現在事實已經證明,這個體系更有生命力,更有性價比,也更有演進的路徑。”張建鋒表示。
張建鋒認為,隨着雲計算的興起和帶寬成本的下降,本地存儲的成本遠超過雲端存儲。沒有必要每個人都花很高的代價買一個終端設備,使用率低,還需要迭代更新。“比如,現在智能手機的空間不斷增加,原來的64G內存的手機已經是歷史,現在要256G起步了,但這既沒有經濟性,也沒有便利性。”他説。
“雲計算本質上是一個新的體系,不僅是硬件,更是整個生態。阿里現在所要做的創新都是基於雲在做新型的‘端’,未來用來觸達雲空間的‘端’會是非常多樣化的。像釘釘,其實也是基於雲做一個新型的‘端’。雲是我們解決核心問題的基礎,端和軟件都是手段。”張建鋒表示。
雲終端,技術不是問題,生態才是
生態的競爭往往是最激烈最殘酷的。早在2011年,谷歌就推出了一種叫“Chromebook”的雲端筆記本電腦,但當時的網絡環境和產業生態都無法支撐這款產品真正成功,畢竟這種“離開網絡就變板磚”的“上網本”,讓用户感覺很雞肋。傳統PC霸主微軟也推出過“遠程桌面”產品,邏輯也是類似的,但也並未激起多大的市場水花。正如張建鋒所説,技術不是問題,生態才是。
但阿里和華為在場景上顯然“精明”了很多。和阿里的“雲電腦”類似,華為推出的“雲手機”,也不是面向個人消費者,而是主要面向企業客户,滿足其在智能託管、雲手遊、眾播互娛、移動辦公等特定場景下的需求。可見,這類“雲XX”產品的競爭核心在於雲,在於生態,而不是端。
張建鋒也舉例説,實際上,現在市面上其實有超過1000種手機操作系統,但並不是技術做得好,就一定有人用。因為操作系統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個生態問題。“開發者最多支撐兩個操作系統,開發成本決定了不可能有第三個、第四個操作系統成為主流。”他説。
張建鋒認為,今天不僅是“端”會慢慢變成基於雲,軟件以及軟件的信息也都會基於雲。“比如你用美圖秀秀這樣的圖片處理或者文字處理軟件,會先問你的雲空間在什麼哪裏?然後會從雲上調取照片和文檔。”他説。
“這件事一定會發生,以後每個人在雲上都會有一個賬號,所有的信息都在雲端。阿里雲也做了一個應用,很快會推向市場。”張建鋒透露。
而這個阿里雲醖釀推出的新應用,其實外界已經在熱議,那就是“阿里雲要做網盤了”。張建鋒也對此進行了回應:“我們的夢想和願景都不是網盤,阿里雲做的也不是網盤,而是個人云。個人雲會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它不是一個簡單地幫你保存信息的網盤,而是還能提供很多智能化的能力。”
編輯:姚坤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