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賣“人臉數據”亟須嚴打

倒賣“人臉數據”亟須嚴打

“一張(靜態)人臉五毛錢”“照片活化軟件加教程35元。”據媒體揭露,“倒賣人臉”漸成黑色產業鏈。別有用心之人可能只花一頓午飯錢,就能與別人“換臉”,甚至冒用這張臉打開他人手機裏的私密軟件。

倒賣面部識別數據竟成廉價生意,令人不寒而慄。如今“刷臉”的應用場景比比皆是,從購物支付、門禁考勤等日常所需,到身份註冊、開卡確認等安全應用,覆蓋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截至2018年底,我國面部識別行業的市場規模已超過150億元。任何一處被撕開口子,輕則個人財物受損,重則危害社會安全。而且不同於密碼被盜、存摺丟失等傳統信息泄露,人臉所附加的功能更多更廣泛,一旦被非法者攫取,不是掛失一下、發則聲明就能了事的。若任由黑色產業鏈生長,負面效應必呈幾何級數增長。

相較於難以估量的危害,“倒賣人臉”的成本卻很低。從曝光案例看,無論“炮製假照片”“合成假動圖”還是“偷盜真照片”,技術門檻都不是很高。相當一部分商家,採集人臉時積極主動,保護信息時興味索然,追逐風口“眼光精準”,鑑別假照時“高度近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完善,常常處於“牛欄關貓”的狀態,圍追堵截的力度較弱。犯罪收益和成本倒掛,給了一些人鋌而走險的機會。

人臉是重要生物信息,也是計算機技術識別身份的重要依據。保護好我們的“臉”,首先需要提高數據採集的門檻,不能什麼程序都來蹭“臉”,什麼無資質的商家都來跟風。認真審視現行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誰能用、怎麼用,濫用亂用如何嚴懲重罰,那些頻頻亂伸的“黑手”、只顧賺錢不顧責任的商家,才能有所忌憚、心生敬畏。以強有力的舉措,倒逼人們正視使用邊界,引導更多人意識到保護自身數據的必要性,應當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治理重點。

這些年,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為人類帶來了巨大便利,也對隱私安全、社交倫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讓創新產品成為助力人類發展的工具,而非反噬我們的武器,主要取決於研發使用的因勢利導,特別需要“見事早”“立規矩”。裝好剎車再上路,早點劃清底線紅線,也能避免很多安全隱患。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編輯:湯華臻

流程編輯:王夢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6 字。

轉載請註明: 倒賣“人臉數據”亟須嚴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