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愛我,你怕了嗎?

自動駕駛:愛我,你怕了嗎?

自動駕駛:愛我,你怕了嗎?

也許你的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減輕你的恐懼

撰文 / 朱   琳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趙昊然

來源 / forbes,作者Steve Tengler

在Myplanet最近的一項關於各種技術的調查中,66.8%的受訪美國人認為,在35種技術中,“自動駕駛”是最讓人不舒服的。更確切地説,排在中間的一項技術是“外科機器人”(surgical robot),得票率為42%弱,也就是説,“我寧願你的機器人把我切開,也不願讓它載我去街角的商店。”

正如Myplanet首席執行官傑森·科特雷爾(Jason Cottrell)總結的那樣,“客户們已經下定決心選擇自動駕駛,但它的負面影響很大。”事實上,其他的研究也證實了這種恐懼程度(例如美國汽車協會的研究表明是71%),並且表明這種焦慮的原因各不相同。

一些潛在客户明白,雖然機器人的目的是消除人為錯誤,但它們是由不完美的人編寫的,軟件每千行代碼中有50個錯誤,也就是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中有多達2500萬個錯誤。此外,一些人意識到,在過去的十年裏,惡意軟件感染數量每年都在增加,2020年可能超過10億,特別是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網絡安全攻擊增加了600%。

而且,一些潛在的客户只是害怕放棄感知的控制權,2.6%“害怕飛行”的人證明了這一點。不管功能安全、網絡安全還是毫無根據但又根深蒂固的原因,這種累積的恐懼遠遠超過了其他眾所周知的恐懼,如“怕黑”(11%)、“恐高”(7.5%)或“怕蜘蛛”(3.5%)。

那麼,為什麼要在自動駕駛上投入這麼多錢呢?考慮到包裹在運送過程中不會緊張,亞馬遜斥資10億美元收購初創公司Zoox的舉動或許具有良好的商業意義,但通用汽車斥資190億美元豪賭Cruise似乎應該考慮一下這種大規模的恐慌。

自動駕駛:愛我,你怕了嗎?

各種自動駕駛技術對舒適性的調查表明,對自動駕駛的不適感最為廣泛

早在2014年,奔馳公司負責高級用户體驗設計的前副總裁就曾説過:“……通過設計來獲得(對自動駕駛汽車)的信任是一項令人驚訝的有趣設計挑戰——與(典型的)技術問題截然不同。”有沒有辦法減輕市場的擔憂?

有趣的是,可能有。

值得考慮的解決方案

或許,緩解恐懼最有趣的解決方案是由豐田公司和國際社會責任研究所(SRI International)進行的研究。其理念是利用人工智能與駕駛員互動,緩解負面情緒,從而在提供更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主動降低事故風險。

“如果你開車時似乎緊張或猶豫你的動作,”SRI高級技術經理阿米爾·坦拉卡(Amir Tamrakar)説,“車輛可以讓你在談話中冷靜下來,開大空調,調整情緒照明,甚至在你喜歡的路線上導航。”豐田LQ概念車使用多個車載攝像頭監控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將其與車載歷史數據庫進行比較,使用智能算法來確定焦慮、快樂、憤怒等情緒。

“我們試圖創建一個通過觀察你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擁有偏好、習慣和反應行為的模型。這是我們建立的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模型,會根據文化、性別、年齡和相關的行為模式而變化。”坦拉卡繼續解釋,多種概念已經被證明,包括與其他感官(如聲音,氣味,音樂)的整合。“有了足夠的車載計算和駕駛歷史,所有這些都可以在量產車上完成,並根據數據點進行匿名化,從而避免侵犯隱私。”

不過,通過攝像頭感應用户的反應來獲得直接反饋,將有助於改進系統。“車內對話是一個閉環系統,所以它會根據用户的喜好來改進。此外,所有公司都有興趣隨着時間的推移改進他們的系統,所以我們正在探索的解決方案是如何上傳非用户特定的經驗來改進通用模型。坦拉卡還指出,這些模型還能從駕駛員的聲音中感受到緊張,這再次有助於增強基於視頻的模型。

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1月7日:在2020消費電子展(CES)期間,豐田LQ概念車(4級自動駕駛)在豐田展位上展出

自動駕駛:愛我,你怕了嗎?

另一個可能被證明有用的不相關解決方案是“謹慎引入”自動駕駛技術。美國汽車協會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53%的公眾對機場或主題公園的自動擺渡車感到舒適,在高速公路大規模使用之前,這可以讓用户更好地瞭解這項技術。密西根大學學生對北校區自動班車的採納和反應證明,如果駕駛參數足夠温和(比如最高時速12英里),這種策略甚至可以在開放道路上奏效。在這種情況下,熟悉會消除輕視。

最後,很多公司都在向教育領域靠攏。Waymo的用户體驗研究和設計主管瑞恩·鮑威爾(Ryan Powell)認識到,“……大多數人正在經歷無人駕駛技術,並剛開始學習它是如何工作的……”,並“與我們的乘客建立信任……從溝通開始——我們需要確保乘客是消息靈通的”。在過去的兩年中,美國汽車協會與托萊多大學合作,舉辦公開研討會,向潛在客户傳授自動駕駛技術的前景,以及網絡安全等持續存在的挑戰。

可能需要重新考慮的策略

一些關於自動駕駛的原始宣傳是關於輕鬆、無憂的通勤和乘客增強功能。《連線(WIRED)》雜誌2018年的一篇文章稱,“……‘無人駕駛汽車’這個詞很快就會像‘無馬馬車’一樣落伍。”與此同時,在這張由霍爾-蓋斯勒(Hall-Geisler)推薦的名單中,第三條內容是“午睡、零食和電影”,最後一句是“美國,準備發短信不要開車!”

而安道拓(Adient)、沃爾沃(Volvo)和賓利(Bentley)等大型汽車公司也加入了這種興奮情緒,它們展示了一些概念,比如可以讓司機“躺着”的斜靠式座椅、終極放鬆的彈出式電視屏幕,以及擺滿香檳酒、放着皮沙發的桌子。就連梅賽德斯也在使用增強現實技術,並在擋風玻璃上提供沿途各個有趣地點的有趣信息。就像是舒適地待在一個客廳似的房間裏。

但如果我們能從38歲的黃偉倫(Walter Huang)的死亡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讓司機完全放心並不是一個短期內的好主意。儘管特斯拉指示駕駛員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並在黃偉倫死亡的最終障礙物處日復一日地發出事故警告,但他當時在玩電子遊戲時並不感到十分舒適,而自動駕駛系統也未能避免致命碰撞。

黃偉倫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人。多份關於司機打盹和車輛相撞的報告已經浮出水面,而這可能要部分歸咎於自動駕駛。現在,那些遵循ISO標準並採用“最先進”的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實踐(例如早期/經常由第三方評估或審計)的汽車製造商認識到,司機必須保持謹慎,以達到最低的近期目標。

所以,適度的恐懼也許並不是壞事,只要不讓人完全厭惡就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4 字。

轉載請註明: 自動駕駛:愛我,你怕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