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萬億產業互聯網如何重構數字基礎設施?

圖 | 英特爾

寫下這個標題時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61萬億?這個產業規模不可以用爛俗的“藍海”來形容,這是市場投機家的“新大陸”,這是信息技術從業者的星辰大海,這是人類產業升級的“火星計劃”......也必將重構整個數字基礎設施。

黃奇帆在中國金融科技雲峯會上的演講中談到產業互聯網時説道:“工信部明確的形成較完整產業鏈的61個行業,每一個規模都有1萬多億,61一個就是61萬億...如果61萬億一旦構成產業互聯網,有2%至3%的利潤(或效益)出來,就有1萬多億的效益,如果股票市場去評估是20倍的話,就是20萬億上市公司市值,這一塊藍海只是剛開始。”

用黃奇帆在瞭望上另一篇文章的原話來説就是:如果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目前只能夠容納幾家萬億元級企業,那麼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有可能容納幾十家、上百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

全球來看,據測算,僅在航空、電力、醫療保健、鐵路、油氣這5個領域如果引入數字化支持,假設只提高1%的效率,那麼在未來15年中預計可節約近3000億美元,平均每年約200億美元;如果數字化轉型能拓展10%的產業價值空間,每年就可以多創造2000億美元以上價值。

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圈喊“產業互聯網”大概已經有幾年,我總以為這是與“新零售”、“O2O(線上線下銜接)”等一樣的互聯網概念創新,與我們這些傳統經濟從業者幾無關係,雖然國外也有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的説法,但顯然只是工業自動化的升級版本,市場規模有限。

產業互聯網覆蓋61萬億規模產業鏈,還只是在中國市場,那以後從這裏誕生幾十上百個阿里、騰訊倒也不是沒可能。當然,雖然企業見到效益以後投資決心比個人消費者的消費決定要強很多,但產業互聯網落地過程,可能極為漫長,對數字基礎設施的改造需求也會非常大。

消費物聯網容錯率更高、適應性更強,對網絡條件要求較低,所以在3、4G時代獲得大發展,但3、4G技術在速度、帶寬與可靠性等方面都難以滿足產業物聯網的運行要求。“這種情況下搞物聯網,機器反應不過來,搞無人駕駛的汽車,汽車反應不過來,所以在3G、4G背景下,這些概念只是學校裏的理論,無法在工業系統實施。”黃奇帆表示,5G賦予了產業互聯網生命力。

似乎是在呼應這種説法,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鋭在英特爾數據創新峯會上也表示:“現在隨着‘新基建’的推進、5G的大發展,中國必定會成為互聯網‘下半場’的領跑者,這是一個產業互聯網狂飆突進的階段。”

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 王鋭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有較大區別,因此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不能將消費互聯網的成功經驗套用在產業互聯網上。具體來看,與消費互聯網相比,產業互聯網存在如下特點:

成本遠高於消費互聯網

由於產業互聯網的業務邏輯更加複雜、業務質量要求更高、工作組織成本更高,以及組織變革成本高,可以預期產業互聯網成本將遠高於消費互聯網

規模效應低

由於個人消費者的趨同性,應用個性化被大大降低,大規模應用被迅速發展起來,消費互聯網企業每一個領域中都出現贏者通吃的現象。產業互聯網應用個性化程度高,且由於企業追求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在同一個行業中,可能還要打造自己獨特的信息平台和算法,這就更加難以享受到規模化帶來的成本優勢。

重資產限制

消費互聯網是輕資產,產業互聯網是重資產,因此消費互聯網沒有生產實體,流程和運營成本非常低,企業組織文化也以靈活創新為導向。而重資產確不同,其擁有嚴格的流程,其企業的穩定性和對生產流程的管理要求更加嚴格。

盈利模式不同

產業互聯網的價值鏈更復雜、鏈條更長,消費互聯網集中度較高,體現在盈利模式上,產業互聯網是以為產業創造價值、提高效率、節省開支來盈利,消費互聯網盈利通常先燒錢補貼再通過規模經濟或增值業務來賺錢。

總而言之,產業市場的需求會比消費者市場更多樣、更復雜,構建產業互聯網是產業價值鏈重塑的過程,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做數字化升級,產業生態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把原材料變成產品,還要加工“數據”要素、把數據變成產品的一部分,並進而通過數據產品和服務拓展產業鏈的價值空間。

這就對傳統的數字基礎設新要求,英特爾王鋭表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需求變化主要有三點,即:

傳統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智能化的新需求,很多企業需要從雲到端實現基礎設施的升級。

應用場景多元而複雜,要推動智能規模化應用,就需要根據需求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

生態還處於發展早期,只有生態高度協作才能帶來產業效益的最大化。

綜合各方信息,探索科技(techsugar)首席分析師王樹一認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基礎設施將有如下特點:

計算平台的可擴展性與靈活性。在消費互聯網早期,計算設備也很強調可擴展與可升級,但伴隨單機成本下降,這一特點逐漸消失,產品日趨標準化,產品標準化的基礎在於較高的更新換代率,但產業互聯網都是企業投資,所以可以預期,即便市場成熟以後,產業互聯網計算平台也仍然會強調可擴展性與靈活性——企業IT固定資本投入更新率總不會像個人更換手機的頻率一樣高,因此英特爾等廠商所投入的FPGA等可編程器件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性會得到加強。

本地化存儲與雲端的平衡。消費互聯網數據上雲比例越來越高,但對產業互聯網而言,大部分數據仍然不會存儲在公有云,不過無論是構建私有云,還是將數據存放在本地,都會增加大量的存儲需求,以及對數據交換帶寬的需求。

網絡連接的高實時性與低差錯率。如前所述,消費互聯網對延時、錯傳與網絡攻擊等風險行為的容忍度更高,而產業互聯網對實時性、傳輸正確性與安全性要求都非常高,現有消費互聯網的協議不適用產業互聯網,而傳統工業互連協議速度偏慢、帶寬偏小,產業互聯網的整個網絡協議可能需要重構

還有一點是工作負載平衡,正因為產業互聯網需求多樣複雜,難以推廣大一統的架構,這就需要考慮不同平台、不同模塊之間如何分配工作負載,這一點英特爾王鋭已經講得比較透徹,我們就引用她的言論來結尾。

王鋭説:“技術創新融合正在重塑工作負載,而工作負載正是驅動業務變革的關鍵。當今,多樣化的工作負載,需要我們和客户共同合作,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不同方案。軟件和硬件需要共同發揮作用,硬件承載軟件性能,軟件釋放硬件價值,軟硬件結合的系統級優化更能體現客户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8 字。

轉載請註明: 61萬億產業互聯網如何重構數字基礎設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