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孟晚舟案,給出海中企三點警示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科技

孟晚舟(資料圖 圖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2018年12月初,孟晚舟途經温哥華轉機時,被加拿大邊境服務局應美國FBI互助要求逮捕。美國指控孟晚舟涉嫌金融欺詐,關鍵證據來自匯豐銀行高管2013年同孟晚舟會面後獲取的一份PPT。

據央視駐加拿大記者報道,證據顯示,孟晚舟對匯豐銀行沒有隱瞞事實,聲稱被“欺詐”的受害者匯豐銀行沒有任何損失,沒有起訴華為和孟晚舟,美國也沒有處罰匯豐,反而是美國繞過匯豐把矛頭對準了未與美國發生直接關係的華為和孟晚舟。因此,孟晚舟案是美國一手策劃的政治案件,匯豐銀行配合美國出賣客户,對孟晚舟進行了構陷。

孟晚舟案的影響已超越司法層面,引發全球關注,而從該案公開的證據和媒體披露的信息看,孟晚舟被捕前後有諸多風險點,對中國出海企業而言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一是美國佈局時間之久。根據公開證據倒推,美國對孟晚舟案件的佈局可能始於2012至2013年。然而,直到孟晚舟被逮捕,華為並不清楚是什麼原因。華為作為最早出海的中國企業之一,海外摸爬滾打多年,尚面臨如此程度的信息不對稱,暴露出在信息預警方面缺乏敏感性。其他企業,包括我們的一些政府部門,是否面臨同樣風險?

二是美國調查觸角之廣。據媒體公開報道,2012年底匯豐銀行因自身違規行為與美國司法部簽署延期協議,2013年,美國司法部連同聯邦調查局指定美國一家金融調查公司進駐匯豐。據匯豐銀行前行政總裁約翰·弗林特透露:“銀行中隨時有200到400位美國監控人員,他們可以查看銀行所有訊息”。而匯豐的主要客户在中國,在美國進駐期間,除了華為,是否還有中國政府機關和他企業的信息處於美國監控之下?針對美國通過外資銀行等第三方機構間接監控中國企業,我們需給予警惕。

三是外資銀行可能配合美國長臂管轄犧牲中國企業。孟晚舟案中的關鍵證據來自匯豐——華為出海過程中合作多年的外資銀行。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匯豐銀行被美國司法部盯上,為逃脱處罰,同意在其他案件中“配合”美國司法部的調查,華為公司成為了這種“配合”下的受害者。另據中國媒體報道,2013年,匯豐一名高管主動請孟晚舟赴港,談話現場錄音,事後又專門要走華為用於證明自身並無不合規情況的PPT等文件,轉手交給美國,且在沒有任何説明的情況下結束了與華為的合作關係。匯豐辯稱其不可能抗拒美國司法部的要求和調查,這也意味着關鍵時刻,外資銀行迫於美國“長臂管轄”,隨時可能犧牲掉中國客户。

孟晚舟在加拿大被軟禁已600多天,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仍在繼續,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並可能從中國企業的外資合作伙伴中尋找突破口。面對這些風險點,我們該如何防範?

外資銀行為配合美國長臂管轄對中國企業進行暗中調查,未經中國政府許可,將位於中國境內的人員和數據轉移到境外,有法律人士指出,此舉如果在2018年之後,可能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此次針對美國對TikTok的制裁,中國商務部8月28日更新出口限制規則,調整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就是對美國製裁的有力回應,及時保護了中國技術應用。我們還需要完善更多法律法規堵住信息安全漏洞。

對出海的企業而言,在選擇金融類合作伙伴時,應吸取華為教訓,一是做好盡職調查,對陷入國際麻煩或遭受國際制裁的金融機構應提高警惕;二是在敏感國家和地區的業務,可以優先選擇國有銀行,提高金融安全防範意識。

孟晚舟目前還在加拿大境內受官方控制,失去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華為堅持以法律手段證明孟晚舟清白,維護其權益。在8月17日最新的一次聽證會上,孟晚舟律師要求公開逮捕孟晚舟前後,加拿大和美國相關部門在策劃、溝通逮捕過程中的相關文件,這些文件將進一步揭示他們對孟晚舟的憲章權利進行了怎樣的侵害,但加拿大政府以信息敏感、危及國家安全為由,遮蓋了大量內容。

孟晚舟案被美國高度政治化,顯然不是華為一家企業能夠解決的。外交部8月20日就孟晚舟案再次表態,稱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徹頭徹尾的嚴重政治事件,充分暴露了美蓄意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和華為公司的政治圖謀,並強調中國政府維護本國公民和企業正當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近期,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與加拿大外長商鵬飛會晤時也表達了中國的態度,希望加方拿出一個獨立自主國家所應有的作風,給中國公民孟晚舟一個公道。(作者是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