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懂行人”的冷思考和熱作為
人民網-人民日報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傳統企業數字化運營的重要性被進一步放大,學會“數字化生存”成了必備技能。在電力行業不論是“配電物聯網”“電網巡檢”,還是“站級邊緣雲”,以物聯網、AI、大數據、云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正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全社會復工復產。
當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那些早已入水摸石的人,正在填補傳統業務場景與數字技術應用之間的距離,這些人我們往往稱其為“懂行”的人。
“懂”即沉浸其中,源於洞悉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趨勢和挑戰;“行”意在專注專業,基於對電力行業客户需求和痛點的深刻理解。由“懂電力”“懂客户”躬身入局,發揮“懂數字化”的專長,華為致力於成為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可信賴的“懂行人”,為實現“比特與瓦特深度融合的電力數字世界”攜手奮進。
關於電力行業如何實現“數字化生存”,我們需要一些“冷思考”,更需要一些“熱作為”。
冷思考1:數字化轉型生“機”無限
着眼新基建,預計引發全國用電量增漲近兩成,大量佈置在城區的5G基站、邊緣計算服務器、電動汽車的充電樁,將對現有的城市配電網帶來衝擊。西部地區大量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將增加當地電力消費,減少外輸電,改變“西電東輸”格局。
新基建在能源行業的落地,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新經濟發展模式,通過構建“數字化感知”“網絡化聯接”“智能化平台應用”體系,打通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實現瓦特與比特的深度融合,實現戰略目標到戰略落地的自我進化。
由此,數字化服務可謂生“機”無限。
冷思考2:行業發展方向及挑戰
當前,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正在孕育興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新興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
數字化、清潔化以及透明化被視為未來電力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數字化改變未來能源商業與運營模式;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清潔化促進能源結構轉型;透明化帶來信息公開與規則規範,進而產生更為豐富的參與權與選擇權,改變能源格局。
數十年前,電力行業以“市場換技術”“以時間換空間”,通過成本和規模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如今,我國眾多能源電力企業已成為全球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創新轉型成為新的挑戰。
當前,電力企業資產結構和佈局成為未來電力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交易市場化對企業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的衝擊,企業管理能力、技術創新的挑戰緊隨其後。
冷思考3:“懂行人”躬身入局
“懂行”的本質是“懂”和“行”的融合,它並不神秘,它的背後是華為長期以來深耕電力行業的用心和專注。
“懂行”並不意味着你要比企業更懂他的每個需求。我們的“懂”不是比企業更懂,而是站在企業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其核心業務場景與數字技術應用的契合點。
“懂”這個字是關乎“內心”的,只有躬身入局,沉浸其中,才能有能力將技術應用與業務需求相融合,變成真正創造價值的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華為已經服務中國電力行業近20年,作為電力行業的老朋友和同路人,在新一輪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勢必緊隨中國電力數字化轉型步伐。
而“行”則基於“懂數字化”的專長。數字化時代帶來三種新力量,去中間化、去中心化、去實體化,電力行業未來競爭者是分佈式能源的終端用户、新能源電力企業和科技、互聯網企業。要想避免被跨界而來的競爭者超越,就要創新和轉型。
熱作為1:配電物聯網,可管可控,不懼峯谷
當數字技術真正融入企業核心業務場景後,電力行業開始改變它們本來的樣子。
在配網側運用的具體數字技術可總結為“五可、五遙、五自”。對內實現“數據一個源”“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對外打造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在江蘇南京,華為攜手江蘇電網在全市加裝4.8萬台新型智能配變終端,其結合了邊緣計算能力,可實現故障風險預警、停電智能研判、故障主動精準搶修。
在陝西漢中,應用雲編排技術的智能融合終端在該台區成功投運。僅安裝一台智能融合終端,從源頭保障了營配數據的貫通一致,減少了前端智能感知設備的重複投入,降低終端管理複雜度。
這些創新,都為華為助力電力行業謀變破局添加新砝碼。
熱作為2:電網智能巡檢,提高巡檢效率
為了緩解日益增長的人力成本壓力,智能巡檢已經成為電力行業應用趨勢。引入視頻手段輔助巡檢,是電網當前常規手段。但傳統視頻存在大量無效圖片和視頻問題,系統僅僅能解決看得見,卻看不懂。
當數字技術應用於智能巡檢,很多曾經的“不變”都在慢慢改變。
在秦嶺山區,世界首個±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工程陝西段,成功部署華為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通過高清視頻綜合傳感監測、5G微波無線傳輸、AI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了輸電線路通道隱患和運行環境的全程自動採集、高效傳輸和智能識別,極大提高了巡檢效率。
在山東濟南高新區,通過在地下電纜隧道管廊部署邊緣物聯代理和AI,實現物聯 視頻 AI的業務融合處理,提高管廊巡檢效率,降低人力巡檢成本。
熱作為3:電廠輸煤巡檢,降低人工成本
從電網,到發電,數字技術的應用已逐漸下沉到電力業務場景的每一個細節。
華能伊敏電廠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冬季氣温低至零下30度,最低温度達到零下40度,輸煤皮帶115條,總長38km,人工巡檢耗費大。一塊拳頭大小的煤炭燃燒,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輸煤管廊着火,損失最少50萬至100萬元,而停工停產損失更大。
智能巡檢系統基於視頻 AI 物聯傳感實現皮帶跑偏、皮帶撕裂、堵煤、撒煤、來煤檢測、皮帶打褶、插板位置檢測、人臉識別、車輛識別、安全帽識別、工服識別、擋皮外翻檢測、圖像對比等故障或風險識別,可實現588路AI算法識別。目前該項目已覆蓋伊敏輸煤皮帶33個轉運站,徹底解決監控中心巡檢難題,降低人工巡檢勞動強度50%以上,有效降低客户人力費用。
你懂行業未來,我懂加速現在。
電力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需要專業領先、真正懂行業場景化的夥伴同行。華為借勢“新基建”,願與客户和夥伴一道推動AI、5G、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電力行業開花結果,助力中國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共建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華為中國政企電力業務部總經理張延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