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虎嗅科技組
作者| 張雪
封面| 視覺中國
7月20日,經過兩次問詢、跨過種種行業質疑的國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敲鐘時刻。
而在四天前,就在相同的地點,有着國內芯片龍頭地位的中芯國際,剛剛上演完一出傳奇大戲:開盤即大漲 246%,市值突破 6000 億元;A 股全天成交 479.7 億元,佔當天科創板總成交額近 50%。
不得不承認,中芯國際的暴漲,折射出了國內各界對芯片行業的熱情和期盼。
有意思的是,從中芯國際決定迴歸A股之後,寒武紀的上市時間表一直是跟隨中芯國際的,而這背後究竟只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我們不得而知。
或許是因為國內當前的形勢,或許是沾了中芯國際的光,亦或者只是單純地因為寒武紀自身的實力,其股價也在開盤就迎來了暴漲,漲幅也曾一度到了300%。
AI芯片第一股真香?
從3月26日科創板申請獲得受理,到4月10日進入問詢階段,再到6月2日火速上會、6月23日註冊生效,7月8日,開始正式新股申購,最後到7月20日的敲鐘上市。
寒武紀不到四個月的上市之路,讓人覺得順暢得有點不可思議,甚至坊間還有傳言稱是有人在為他的上市保駕護航。不過,在大多人看來,寒武紀選擇在這個時間上市多少還有點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客觀條件。
儘管從寒武紀開始IPO之旅,業內對寒武紀的質疑之聲就一直存在,但終歸,寒武紀還是跨過障礙,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公開信息顯示,寒武紀此次發行價格為每股64.39元,本次募集資金總額為25.82億元。發行後股本總額為4.001億股,發行後公司市值為257.62億元,但由於股價暴漲234.24%,截止發稿,寒武紀市值已達861.10億元,並一舉躍進了科創板陣營市值前十。
與此同時,截至7月17日,科創板上市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163%,股票較發行價平均漲幅達196.61%。可見,寒武紀上市首日的表現雖然可喜,但某種程度上還與科創板當下的實際情況與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暴漲現象,是科創板的一個“習慣”。而AI芯片作為國家戰略級產品,本來市場預期就高,上市“習慣性”的走高之後必然是回落。
沒人否認,從長期來看,寒武紀的規模還在初期,有着很好的發展前景。但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虎嗅,就具體投資角度而言,企業要講究估值和業績,目前市場對寒武紀的預期有點偏高,寒武紀只有進一步加速地發展,才能和現在的股價相對應。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希望資本市場能夠理性對待硬科技初創企業的融資行為,希望有更多的國家隊資本站台輸血,不要一開始捧的過高,最終散户買單。”
其實,依照寒武紀上市前的表現,估計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上市首日會迎來如此程度的漲幅。
不難發現,寒武紀的歷次增資中有不少知名機構和上市公司的參與,比如阿里創投、聯想創投、國新資本、科大訊飛等,但這似乎並沒有直接幫助寒武紀繼續獲得市場好感。
按照7月6日確定的發行價,預計寒武紀募集資的金總額25.82億元,而此前招股書披露的預計募集資金為28.01億,顯然從這次發行價來看,寒武紀並未得到自己預期的價格。
對此,有分析人士稱,這是因為寒武紀對市場形勢估計過於樂觀,或者資本市場的情況有了新變化。
上市後,寒武紀產品穩了嗎?
根據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此次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即新一代雲端訓練芯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芯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統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當前寒武紀正在全面推進“雲邊端”一體化的佈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一方面,之前寒武紀的主要技術優勢在終端側,現在轉向邊緣端和雲端芯片,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另一方面,寒武紀一開口就是把英偉達、華為海思當成競對,單是從產品線佈局的角度,寒武紀需要補得短板還非常多。未來 3 年,寒武紀預計內仍有其他 5-6 款芯片產品需要進行研發投入。參照募投項目的研發投入,單款智能芯片及系統的研發投入約在 6 億元左右。
除了芯片研發本身,寒武紀還將進一步加強 IC 工藝、芯片、 硬件相關的公共組件技術和模塊建設,未來三年計劃投入資金 3-4 億元;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強跨芯片的基礎系統軟件公共平台建設,未來三年計劃投入資金 3-4 億元。
這前前後後的資金缺口,少則也有36億,也難怪之前就有行業觀察人士對虎嗅表示:“寒武紀選擇此時上市,真的是缺錢了。”
如今,寒武紀順利上市,可以説是緩解了一定的資金壓力,那麼有了錢之後,寒武紀產品發展就穩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容表示,“這點需要分開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產品設計和製造,應該是基本穩定的。寒武紀新一代7nm雲端智能芯片思元290預計2021年將形成規模化收入,邊緣智能芯片思元220及相關加速卡預計在2020年內實現規模化出貨;另一個是商業化能力,制約寒武紀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業化能力,規劃中的產品能否快速的按預期實現商業化發展,目前公司披露的信息有點不足。”
張孝容進一步談到,“他們目前正在建設提升自身的商業化能力,不過這需要從產業生態入手切入,同時要長期建設,這一點是無法短期
本文源自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