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網絡暴力橫行網絡,而且還在“升級迭代”。
據《半月談》調查報道,如今,新型網絡暴力花樣翻新,已經發展為文、圖、視頻等全方位攻擊:彈幕刷屏(辱罵字眼填滿彈幕)、P照侮辱(給攻擊對象P遺照,製作以給當事人抬棺為主題的圖片)、惡意剪輯(故意醜化,傳謠抹黑)、惡意“錘人”(煽動性指控)、詞條侮辱(在熱門話題下帶“被黑者”出場)、私信轟炸等。
非但如此,新型網絡暴力正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商業競爭領域,呈現出了有組織、有策劃、有產業鏈條的傾向:小到飯圈內鬥、網紅互毆,大到網站之間互黑下架,都可能借此製造假輿情、綁架真民意,有企業在特殊節點給競爭對手惡性灌入大量違規信息;有“職黑團隊”利用小眾文化圈的“心病”做引子,提前數月“測敏”埋線、左右“下套”、佈局“挖坑”,輿情多重走向全在其預案掌控中;過去的網暴往往針對個體,但新型網暴動輒“扒墳”“披皮”和刻意上綱上線,有掃射泛化製造羣體對立的趨勢,個體的言行會被無限度連坐上升,教師、記者、醫護、警察等羣體紛紛成為受害者。
不得不説,這些網絡暴力“新產品”,產品種類豐富、內容覆蓋全面、服務縱深到位,但這樣的新產業,顯然是網絡負資產。因為網絡是虛擬的,暴力卻是實實在在的,對人以及社會的傷害,也是實實在在的。
而仔細審視,這些所謂的新型網絡暴力,只不過是現實中的那些語言暴力和肢體暴力,披上了新鮮事物的馬甲,以新的傳播形式,對攻擊對象造成了更加縱深的傷害。
舉個例子,以往,一些黑惡勢力圍攻一個企業,他們會叫上一百來號人,把企業辦公大樓圍住,妨礙他們正常辦公,或者毆打辱罵公司人員。現在,他們不用動腳,只需發動或收買一些“鍵盤俠”,在一些平台對該企業進行惡意攻擊,運作假輿情,就可以給其造成無法承受之重。
這看似手段更温柔了,但是給被攻擊的企業或個人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可能更大。所以,面對這些新型網絡暴力,我們需要從造成的結果來判定性質,而不僅僅是看形式。
如果這些網絡暴力是自發的、偶然的,個人對個人的,或許還可以被理解,畢竟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爭吵和鬥毆。但是,當一些網絡暴力,呈現出明顯的組織化和羣體化,有着自身的商業利益時,就必須警惕它們對實體社會的衝擊。
當網絡暴力變得可以付費、可以購買、可以精準定製的時候,它就已經演變成了“搞臭一個人”“搞垮一個企業”的工具,輕則違背公序良俗,重則違反法律法規。
另外,還要注意到,這類網絡暴力,往往有很強的隱蔽性和分散性,給打擊治理增添了不少難度。但正如現實世界是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網絡世界同樣如此,對其治理,也就同樣需要精心和毅力。總之,對於這些網絡黑產,必須祭出雷霆手段。它們夠新,我們只能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