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棗礦付煤公司"可視化"管理讓安全有“跡”可“控”

山能棗礦付煤公司"可視化"管理讓安全有“跡”可“控”
生產調度人員在電腦上一番“操作”,當天涉及井上井下各個生產設備運行信息,以及在崗職工、現場管理人員所在位置、施工過程管控等信息畫面,均在“雲上智慧安全平台”各模塊監控大屏上“一目瞭然”。現如今,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付煤公司各生產系統都能夠感受傳統煤礦企業插上信息化、智能化“安全雲翅膀”後的魅力。

據該公司經理於華兵介紹,今年以來,該公司積極開展管理創新,不斷提升安全管控效能,通過實行隱患治理、施工工序、設備系統、上崗行為、故障處理、調度會議、區隊班前會七個“可視化”,引導安全管理向“簡單化、科學化”方向轉變,提高了安全監察效能和現場管控水平,為礦井安全生產上了“雙保險”。

“我們採用現代化手段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持續開發完善‘風險隱患雙預控智能系統’和‘全層級安全誠信評價系統’,建成了雲上智慧安全‘八大模塊’。”該公司副經理王士奎介紹,該公司結合礦井安全實際與生產智能化管理的理念,建成了集安全生產信息智能化處理、風險隱患智能化分析預警、物料智能化配送、應急管理智能輔助、設備全生命週期智能化管理、行為規範智能化管控、系統聯動平台、安全駕駛艙“八大模塊”為一體的“雲上智慧安全平台”。

該公司通過推廣井下智能手機、智能礦燈、安全生產信息“二維碼”等管理手段,使安全質量檢查、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工程質量驗收、地質構造會診、設備故障排除、職工行為規範等安全生產全過程實現了可視化管理、智能化處理,替代了傳統的工作模式,專業科室工作效率和管理質量大幅度提高,人為風險和人工成本大幅降低。

“這就是安監員王雷雷在井下現場實時傳回的視頻,作業環境和生產全過程一目瞭然,不僅能實現遠程可視指揮,而且還能精準地發現施工作業問題,從而築牢礦井的安全防線。”在該公司安監處值班室內,值班人員郭濤一邊操作電腦一邊介紹智能礦燈的功能。為實現隱患治理可視化,該公司為各級管理人員、安監員及特殊工種配備了井下防爆智能手機和智能礦燈,配套作為“安全生產智能增值管理系統”的終端機,利用拍照、攝像功能,能夠隨時上傳系統,及時落實閉合整改,安全檢查、複查、閉合實現了“有圖有真相”,風險隱患得到快速發現、快速傳遞、快速治理。同時管理人員及安監員的上崗行為“同步在線”,起到了“雙向監督”作用。

有一雙雙眼睛在時時刻刻盯着自己的作業行為,職工在工作時好似戴上了“緊箍咒”,促進了職工良好安全習慣的自覺養成。該公司智能礦燈的使用,能夠對現場施工流程進行實時監控,實現了作業環境、生產過程信息的智能化採集、即時化上傳,為規範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智能支撐,實現了施工工序可視化。

“井下各變電所、泵房等場所,原來需要每班一人值守巡視,現在均實現無人值守、遠程操作、在線實時監測、智能預警處置,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提高了安全係數,真是好!”機電運轉工區職工周國強欣喜地説。

該公司踐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理念,力推設備系統可視化、故障處理可視化,通過監測系統、視頻攝像頭對設備運行情況不但能夠實時在線監測,確保正常運行,而且還能將監測信息作為事故分析、追究的依據。通過實施安全生產“二維碼”管理,使現場應急處置、風險告知、規章制度、作業規程、操作規程以及設備參數、故障處理、設備廠家和聯繫方式等應知盡知內容實現“看得見”,使用礦用智能手機“一掃了知”,還可直接與技術大拿、廠家技術顧問進行視頻“遠程會診”,為應急處置、排除故障贏得了時間,減少了入井人員,做到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安全管控。

山能棗礦付煤公司"可視化"管理讓安全有“跡”可“控”
“我們每天利用調度會大屏展示亮點、曝光暗點和隱患,做到隱患整治有圖可看、有據可查,實現調度會議可視化;在各基層區隊安裝視頻監控,對區隊會議學習、班前‘雙示’教育、亞健康人員排查等進行實時監督,實現區隊班前會可視化。”調度室主任宋厚武説,通過為安全管理裝上可視化“慧眼”,真正讓礦井安全管理有“跡”可“控”。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户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馬森 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8 字。

轉載請註明: 山能棗礦付煤公司"可視化"管理讓安全有“跡”可“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