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各類大作環伺,正陷低迷的小遊戲為何能在未來迎來二次爆發?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科技

作為遊戲圈一年一度的盛會,7月31日正式開幕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以下簡稱“ChinaJoy”)人頭攢動,多家遊戲公司紛紛在此時將旗下大作以及正在研發的新作接連推向公眾視野。正當各類遊戲大作令人們目不暇接之時,正陷低谷期的小遊戲也被從業者賦予重望,並被認為有望在未來迎來第二次爆發,出現更多爆款遊戲作品。這不禁令人們思考,小遊戲究竟有何魅力?

當下的低谷期

提起小遊戲,想必人們對此並不陌生,只不過,大多數人對小遊戲的印象仍停留在兩年前。2017年12月,人們第一次通過下拉入口見到了小程序的真面目,同時現身的小遊戲《跳一跳》也風靡一時,成為當時人們空餘時間的主要娛樂方式。緊隨其後的是,越來越多的小遊戲相繼亮相,讓這一遊戲形式迎來第一次爆發。

然而,曾經瞬時火爆的小遊戲,卻在短時間內又迅速熄火。自2018年10月起,直至今年上半年,小遊戲均處於低谷期。據阿拉丁指數顯示,自2019年1月以來,在小程序Top100榜中,小遊戲出現的次數逐漸減少,並從此前可佔據三分之一的比例,降至最新榜單中僅有4款遊戲的身影,此外在今年6月,Top30榜中第一次出現僅有一款小遊戲的情況。

在阿拉丁小程序統計平台創始人史文祿看來,榜單裏小遊戲的下滑不一定是壞事,“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電商、O2O以及很多來自企業協同辦公的小程序出現在榜單上,所以這在一定意義上反映出來的並不是小遊戲一定不行,而是其他品類的崛起,代表小程序互聯網的結構正在變得更加完整。此外,小程序是一個互聯網新的技術標準,在一個大的互聯網時代,波浪式的前進是正常的事情。”

與此同時,小遊戲本身的行業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尤其是雷同性過高的問題,引發了玩家的不滿,這不免會降低玩家的體驗慾望。“雷同性讓小遊戲的品質嚴重下滑,且有太多遊戲的CP方一直覺得用户還是過去的用户,提供的是低品質的遊戲,但是在用户需求層面,特別是國內用户,其需求上的迭代和認知是非常快的。”史文祿如是説。

未來的新機遇

儘管小遊戲當下正處於低迷期,但隨着市場及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小遊戲也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離不開小程序持續增加的DAU。

據《2020年上半年小程序互聯網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自小程序上線以來,DAU已從2017年的1.7億,增加至2019年底的3.2億,而在2020年2月,小程序的DAU則進一步增加至4.5億,同時人均單日使用次數達到8.5次。據業內預測,明年小程序的DAU有望超過5億,這也將為小遊戲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除此以外,小程序也在進一步開放,從而增加了小遊戲對接外部的渠道與平台。且就在本月初,小程序能夠分享至朋友圈的消息對外曝光,短時間便引發各方的關注。遊戲行業分析師趙勇表示,這一開放意味着小遊戲能夠開闢出更多對接用户的渠道,流量與曝光度均將進一步提升,有望獲得更大的玩家規模並帶來更高的收入。

而現階段,廣告投放也進一步提升用户的活躍度,在2019年,廣告投放令活躍用户的活躍度從2.3%增長至10.3%,新用户活躍度則從6.6%提升到21.5%,增長了兩至三倍。此外,據《白皮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小遊戲來自於廣告推廣場景的佔比達到10.2%,較去年同期的4.9%增長了一倍有餘。

史文祿表示,小程序互聯網從2017年12月開始,到今天是兩年半的時間,而任何偉大的時代一定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且目前創業者也開始意識到遊戲的問題就是自身的問題,要提高遊戲的品質,因此未來一定會看到很多高品質以及全新玩法的爆款小遊戲,迎來第二次爆發。

技術衍生推動力

實際上,小遊戲的發展及未來空間,背後也離不開相關技術的推動,而在當下的遊戲市場,技術則是推動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孫壽山認為,技術進步是網絡遊戲高速發展的內在動力,技術發展推動着遊戲的演變與進化。AR、VR、5G、雲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引發了遊戲企業新一輪的研發創新,加速產業換檔升級。新技術的應用對遊戲企業的大力推動,既會延展產品的使用場景和情境體驗,也會催生更多的用户需求和更加積極的市場反饋。未來十年,隨着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升級,產業佈局、商業模式、載體形式、服務手段、發展邊界、海外戰略還將持續發生變化,新的機遇與挑戰必將不斷湧現。

據《2020年度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1-6月,國內遊戲市場營銷收入1394.93億元,同比增長22.34%。儘管仍處於增長的趨勢,但隨着遊戲市場擴張,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同時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用户規模增長放緩,數據顯示,1-6月用户規模僅實現同比增長1.97%,約為1271萬人。

在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蕭泓看來,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內容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5G+AI、VR/AR等新技術,有可能推動傳統文化傳播渠道和場景顛覆性改變,同時新技術會推動場景化和智能化帶動消費新體驗。而傳播會催生內容和體驗上的新需求,新內容、新體驗的要求與需求會推動科技和內容進一步融合創新。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鄭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