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自Canva
7月5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做小生意的徐女士收到了一批來自中國義烏的玩具產品,她感到非常驚喜:“從國內的供應商發貨,到馬來西亞這邊的百世快遞送貨上門,只用了3天時間,而且這批10公斤的貨,快遞費只花了不到平時的三分之一,而且還是在疫情期間航班費用上漲的情況下。”
徐女士並不是作為個例的幸運兒,百世快遞也不是表現最突出的中國出海快遞企業。
在中國快遞企業出海步伐普遍不斷加速的當下,越來越多的海外用户,將有機會享受到國內常見的3天送達服務。
快遞出海再掀新高潮
快遞出海不算新鮮事,從順豐2010年在海外建立起第一個營業網點開始算起,中國快遞企業出海已有10年曆史。不過真正的快遞企業出海熱潮,出現在2017年之後。
2017年初,國家相關部門明確提出,鼓勵重點快遞企業構築立足周邊、覆蓋“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寄遞網絡。自此之後,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等快遞巨頭相繼開始大力開拓海外業務。馬雲2017年更是在日內瓦放出豪言,要在未來十年內實現全球物流只需72小時就能送達。
三年時間過去,馬雲勾畫的全球72小時送達願景依然遙遠。不過各大快遞巨頭的出海業務,或多或少確實都取得了一些成效。百世集團近日上線中國至東南亞全場景“門到門”寄遞服務就是其中一例。
與此同時,國內快遞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殘酷。激烈的價格戰,讓圓通、韻達這些行業巨頭都感到難以為繼。5月6日全國收費公路恢復收費之後,“四通一達”紛紛發佈告客户書上調快遞價格。但順豐大範圍推廣“順豐包郵”業務,再次把通達系拉回到價格戰的血肉戰場中。
5月份為了穩固市場,通達系又不得不再次下調價格,申通、圓通、韻達單票收入降幅均超過30%,單票收入已經跌倒了2.1元左右。
國內快遞市場依然在高速成長,但是在慘烈的價格戰之下,中小快遞企業被陸續清場,巨頭也陷入泥潭中無法自拔。
一面是海外業務不斷取得成效,一面是國內競爭激烈度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快遞巨頭,開始更加重視起海外業務發展。
而國家相關部門在2020年開始實施的“快遞出海”工程,釋放出更多的政策紅利,則徹底點燃了快遞巨頭們開拓海外市場的激情。
海外強敵不可小覷
國內快遞巨頭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但在海外市場中,迎接他們的並非是一片藍海。
國內快遞想要走出去,聯合包裹(UPS)、德國郵政(DHL)、聯邦快遞(FedEx)這三大國際快遞巨頭註定會成為無法繞開的強敵。因為我國的國際快遞市場被三大快遞佔據,全球高端快遞市場也被三大快遞牢牢佔領。
而三大快遞巨頭有三個方面的優勢,國內出海快遞企業短時間內難以企及:
其一,本地化優勢。三大巨頭耕耘全球物流市場都有數十年的經驗,在全球市場中樹立起了牢固的品牌形象,並儲備了大量應對國際事務的人才。開展本地化業務時,這些都會轉變為巨大的市場競爭優勢。
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相比,存在顯著差別。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大一統市場,國內快遞企業在適應海外市場的過程中,20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各自迥異的政策法規和風俗習慣會成為巨大的絆腳石。
其二,航空貨運運力優勢。得益於中國高效的陸地交通網絡,中國本土快遞企業不依賴空運就可以實現快捷的配送服務。但是面向龐大複雜的全球市場,跨國航空運輸註定成為快遞服務最關鍵的物流途徑,而這也是中國快遞企業最大短板。
順豐擁有國內快遞企業中最強大的空運能力,截至2020年2月,順豐的全貨機達到66架。但遺憾的是,這個數量只有聯邦快遞(FedEx)的1/10。國內快遞企業的航空貨運運力和三大快遞相差太過懸殊。
其三,資金優勢。順豐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122億元(約合160億美元);聯邦快遞(FedEx)截至5月31日的2020財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92億美元。也就是説,在近幾年差距不斷縮小的情況下,目前聯邦快遞一個季度的收入,還是和順豐一年的收入差不多。
三巨頭在全球市場經營幾十年,雄厚的資本實力,讓國內一眾快遞出海企業難望項背。
顯然,對於三大巨頭深紮根基的全球市場,國內出海快遞企業想要虎口拔牙並不容易,所以打開局面只能另想它法。
抱團共抗強敵
國內快遞企業們想到的辦法是“抱團出海”。
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説,中國快遞沿着“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邁向世界舞台是一個宏大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可能通過某一家快遞企業獨自完成,一定要“抱團出海”、相互協同。
順豐速運高級副總裁楊天平也認為:“中國快遞‘走出去’,最好的方式是‘抱團出海’。”
“抱團”也並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早在2017年,菜鳥網絡就和十多家中國主要物流企業,共同在馬來西亞打造出中國境外首個國際超級物流樞紐。
而且“抱團”也不只是停留在快遞企業之間。快遞企業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和國內生產企業、跨境電商平台的協同作戰。
得益於我國跨境電商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國際快郵市場也在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國際及港澳台地區快遞量約為14.4億件,同比增長29.73%。而對於國內快遞企業能夠承接的快遞郵件,一般國內賣家都會選擇國內快遞企業來承運。就像開頭提到徐女士收到的那個百世快遞承運的包裹。
總之,國內快遞企業背靠中國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和巨大的需求市場“走出去”,本來就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快遞企業還能竭誠“抱團出海”,那麼聯合起來的競爭力,可能三大快遞巨頭也不得不避其鋒芒。
國際快遞行業要變天了
國內快遞行業已成一片紅海,2019年,中通、韻達、順豐、百世、圓通和申通等6家企業的業務量份額已高達80.6%。接下來市場競爭進一步激化,其中的某些巨頭就可能會被淘汰出局,問題是,誰會甘心倒下?
為了自救,或者為了獲得更充足的發展空間,“出海”已經成為國內快遞巨頭們的必然選擇。而在“快遞出海”工程的政策紅利下,國內巨頭“走出去”也變得更加輕鬆。
對於全球快遞市場而言,這是巨大的新變量。
同時,受疫情影響,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依然在不斷提高,國際物流時斷時續的負面影響,正在向全球經濟的每一個角落蔓延。但是在疫情期間,中國快遞企業和中國經濟的表現一樣亮眼,展現出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敏捷的應急響應能力。
疫情發展的後半場,誰能更快的恢復過來,誰就能搶佔先機,在未來發展的更好。目前來看,中國出海快遞企業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這或許意味着,在後疫情時代,全球快遞行業將會形成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