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的路口:快手向左,抖音向右
2019年短視頻異軍突起,收割了大量用户和我們的碎片化時間。截至2020年1月,抖音日活用户4億,快手日活突破3億。
抖音邀請各路名人加入直播帶貨,4月羅永浩“交朋友”,5月陳赫“有東西”,在電商直播這塊,拿捏得死死的。陳赫在4個小時直播中,電商收入7795萬、音浪98.8萬、累積觀看人數超過5000萬人次。坊間傳聞今年阿里還投了很多抖音的頭部網紅。
前不久,快手主播辛巴由於和散打哥互撕,被快手封殺,號稱“快手一哥”的他曾在6小時內帶貨銷售額達4億多元,辛巴不僅有4700多萬粉絲,還有自己的供應鏈“辛選”。辛巴和散打哥在直播中頻頻爆粗口,而互聯網的生態環境要求內容平台要營造積極、健康的氛圍,快手此次“忍痛割愛”勢必要另謀出路。
隨着近日,快手和京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供應鏈方面進行深度合作,老鐵們通過快手可以直接購買京東自營商品,並且能享受京東的配送和售後服務,彌補了快手在供應鏈和售後方面的缺失。
以上種種,都可以看出,短視頻巨頭之爭,明裏暗裏都較着勁。曾經的快手主播主要收入來源是粉絲打賞,可現在已經不是秀場直播時代,單純靠粉絲打賞變現很難持久,所以2017年快手開始做“直播 帶貨”,第二年,抖音也開始做直播電商。
同樣是直播電商,不同商家要選擇哪個平台更合適?消費者在不同的平台上有怎樣的購買趨勢呢?鯨商結合數據觀察到,抖音銷量TOP3的品類是居家日用、美妝個護、食品飲料,快手銷量TOP3的品類是食品飲料、服飾鞋包、美妝個護。(詳細數據可關注鯨商每週發佈的直播週報)
01
快手向左,抖音向右
2018年 3 月抖音正式上線購物車,支持 KOL 自主開通並鏈接至淘寶,目前接入了京東、考拉、唯品會、蘇寧、網易嚴選、洋碼頭等平台。2018 年 6月快手上線快手小店,後打通淘寶、有贊、拼多多、魔筷等平台。
可以看到雙方的發展軌跡,抖音一開始沒有自建小店,而是選擇抱大腿——與淘寶合作,而快手一上來就自己搭建平台,並且打通其他平台。
這與兩個平台的商家用户有關,抖音大多是天貓淘寶商家投放廣告,而快手聚集了大量微商。微商大多有自己的供應鏈和代理,這些代理們就相當於微商的忠實老鐵,通過每天的“洗腦”,已經構成了內部的信任鏈條,這樣的關係與快手的老鐵社區完美匹配。
近兩年,快手的大動作比較多,尤其是2019年6月抖音與淘寶簽訂了70億的框架協議以後。接着阿里媽媽新增佣金政策,在快手抖音等內容平台成交的商品,需收取達人6%的內容場景專項服務費,這筆費用是直接在20%的佣金率中抽取,所以説這項規定針對的不僅僅是達人,也是變相在向內容平台收費。
但是畫風一轉,2019年底新一輪投資,快手投資人行列中出現了阿里旗下雲鋒基金的身影,意味着阿里也看中了快手巨大的流量池。阿里也明白,想遏制拼多多的瘋狂漲勢,就要尋找下沉市場,目前最大的下沉市場就在快手。
而阿里沒有直接入股,或許,一是顧及與對手騰訊的關係;二是快手也與其他電商平台有合作,想要建立自己的電商生態體系,不願意被阿里左右。
為了自建電商生態體系,鼓勵更多優質商户入駐,快手不僅將自建電商“快手小店”的抽傭降到5%,還談下了不少產業帶的合作,去年就和山東臨沂打造服裝產業帶直播基地,近期又和廣州的美妝產業帶簽訂合作。
據消息人士透露,抖音的“抖店”APP也在內測,預計6月份以後上線,方便商家進行數據監測、商品管理、訂單管理、售後管理等操作,“抖店”是抖音完善自我平台的重要一步。
總體來看,抖音快手運營短視頻電商的套路都是由外到內,在自我平台技術還沒成熟時先鏈接到外部電商平台,抽取佣金。當自我平台搭建完成再推出自營小店,用户可以直接在短視頻APP裏下單購買商品,雖然快手一開始就推出快手小店,但是也依靠其他平台成長。
抖音小店比淘寶店連接抖音更容易開,而且賺得更多。以服飾為例,五月開始,個人沒有營業執照只需交500元保證金,就可以開通抖音小店,抖音扣5%;而淘寶鏈接放抖音,至少要扣12%,另外,淘寶店等級一鑽以上才能打通抖音,電商小白很難做,而抖音小店0粉絲就可以開通。
02
底層邏輯不同
早期的快手是東北老鐵雙擊666帶起來的,東北話天生就有一種接地氣的親切感,使觀看者和主播有一種冥冥之中的聯繫,增加粉絲的粘性。在快手上直播,門檻也比較低,只要沒有違法內容,都能給你流量。
快手的流量分配機制是將70%以上的流量分配給長尾用户(80%的素人),因此我們看到快手上素人展現自己的日常生活比較多,這樣的內容就吸引了大部分三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中青年,產生共鳴和同理心。
關於快手帶貨,做短視頻帶貨的創業公司老闆孫強(化名)接受鯨商採訪時,反覆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簡單粗暴”,其實就是粉絲購買產品的形式作為打賞,相當於實物打賞,我買你東西,讓你賺錢了,就相當於打賞了。快手主播在賣貨時就説三句話:“上衣xx錢”、“褲子xx錢”、“趕緊買”,有時候還沒開始解説,商品就已經賣光了。
粉絲和主播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朋友開直播了,我當然要去捧捧場了。快手用户發佈的內容,所有關注了該主播的粉絲都能在主屏看到,形成一個以“人”為核心的社區,這是社區機制帶來的優勢,給予創作者更多私域流量以保持粉絲粘性和創作激情,為主播之後的帶貨、廣告等變現打下粉絲基礎。
相對於快手來説,商家更喜歡抖音,有兩個原因:一是抖音的定位——一二線城市,誰都不想自己的品牌顯得很low;二是因為抖音注重優質內容,更容易出爆款,常常會有爆發性漲粉的情況。快手在這方面對品牌的吸引力就沒有優勢,也直接導致2019年快手的廣告收入低於抖音。
但快手的退貨率比抖音和淘寶要低,孫總分析一是因為主播更真實,貨與描述基本符合;二是粉絲和主播之間形成的“朋友”關係,更信任對方。
抖音以“內容”為核心,在合理利用規則的情況下用內容呈現產品,可以為產品帶來很好的引流效果,一旦視頻成為爆款,你的產品就火了。相關數據研究表明,將帶貨產品更好地植入到故事中,而不只是添加一個購物車吸引人點擊,預測在曝光外會給商品帶來更好的轉化。
另外,抖音在直播帶貨上面分配的流量相對公平一點,有測試表明,四名程度不同的抖友(剛下載未登錄2名,下載3個月1名,下載半年1名)進入抖音,使用相同時間,抖音推送的直播佔比都是18%左右,而短劇、廣告、新聞等其他類視頻推送佔比差別較大。
孫強提醒小白玩家,抖音很限制商業化,在抖音帶貨要注意限流的問題,有三類視頻是比較容易發出的:場景劇、搞笑視頻、正能量。
兩個平台都禁止達人私自接單的行為,各自推出了快手“快接單”和抖音“星圖”為達人和廣告主對接。算法會防止 KOL私自接單在視頻內插入廣告內容,若被內容平台發現私自接單發佈含營銷推廣性質的內容,平台會對視頻採取刪除,限流等措施。
03
三方博弈,競爭與合作
去年12月,雲鋒基金投資快手,短視頻這麼巨大的流量池,阿里去年底才注意到?而騰訊早在2017年就投資了快手,至今依然穩坐快手第一大機構股東的位置,持股將近20%。
這事還得從淘寶天貓總裁蔣凡説起,蔣凡與快手CEO宿華是谷歌中國的前同事,去年3月在湖畔大學典禮後展開了快手和淘寶的合作談判,結果不歡而散。這個池子下不去,阿里得找個能與之抗衡的。這或許也成為京東與快手達今後成合作的一個契機。
轉眼6月,淘寶與抖音簽訂70億的框架協議,特殊的是這個協議是抖音佔主導,要求的“二選一”獨家協議,也就是説,淘寶簽訂後,就至少協議期間,不能再和快手有合作了。
聞此消息,快手趕緊和拼多多打通了,並且支持商家在微信賣貨,至於阿里為啥不選快手而選擇抖音,除了客觀上談崩了、對手騰訊等因素以外,實際還與快手抖音自身的屬性有關。
抖音對阿里來説是一個流量巨大的廣告平台,穿山甲、豆莢等都很吸引並且適合淘系賣家,以及上面分析到,商家更喜歡抖音。而快手對於淘寶直播是存在一定威脅的,因為私域流量,用户黏性高,快手主播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交易,形成閉環。
淘寶這邊剛和抖音達成合作,又提升了內容平台的抽傭,美其名曰“內容場景服務費”,從成交額中扣取6%,明顯是為了“報復”抖音的“二選一”要求以及針對快手。
遭遇抖音與阿里合作、阿里抽傭政策的雙重打擊,快手打響了K3戰役——衝刺DAU3億的目標,隨後7月底,快手便調整技術服務費比例,對於快手小店和魔筷的商品,商家/達人可以獲得成交額的95%,而對於淘寶、有贊、拼多多的商品,推廣者只能獲得佣金的50%,目的是引導快手的其他商家加入快手小店。
雙方都在互相使絆子,12月有段時間,快手小店無法上架淘寶鏈接,雖然官方回應稱是由於系統升級,商品無法審核。但也有媒體解讀為,快手要和春晚合作了,不希望巨大的流量“便宜了”阿里。
在2020年2月的快手戰略覆盤會上,快手創始人程一笑曾總結K3目標:對結果不滿意,但是對達成結果的過程很滿意。市面上幾乎沒有太多K3目標達成的消息,説明沒有超出許多,況且過了和春晚合作的爆發期和疫情的紅利期,快手還能不能再創K3、K4、K5?
眾所周知,K3的總指揮是快手運營負責人馬宏彬,發佈目標的同一天,快手商業化負責人嚴強也上調了快手營銷平台營收為150億元,春節過後,快手宣佈K3目標達成,但營收目標是否達成,不得而知。
快手近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原運營負責人馬宏彬將與原商業化負責人嚴強互相調崗。快手直言目前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每個幹部都需要有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業務經驗。看來為了和抖音血拼到底,快手各方面都在嚴陣以待。
相對於快手近一年的積極作為,抖音的動作沒那麼頻繁。除了70億的框架協議以外,從2020年1月起,限制購物車視頻發佈頻次。
粉絲數低於1千、1~3千、3~1萬、1萬以上的賬號,每週分別可發1、2、5、10條帶購物車的視頻。其次,抖音砸錢請了各路名人如羅永浩、陳赫直播帶貨,還有各地縣長市長、央視主持人,名人效應帶來流量。
今年618,直播帶貨將是一場血戰,你覺得誰會拔得頭籌?
(來源:鯨商(ID:bizwhale) 劉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