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智慧應急手段,你瞭解嗎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湧現了一批智慧應急“黑科技”。
所謂智慧應急,就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輔助實現應急救援工作,達到高效、可靠救援的目的。 在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面前,能否第一時間運用智慧應急手段作出響應,已逐漸成為城市風險管理水平的“風向標”。 3月13日,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進行新型測温儀的調試作業。該公司研發團隊研製的新型測温儀可在3到20米的範圍內,進行精確測温並迅速篩選出高温發熱者,設備誤差在±0.2攝氏度範圍內,每秒可檢測10人,檢測的數據會直接傳輸到電腦上,一旦超出設定温度範圍,就會直接報警。 新華社 發 應急工作順利進行的“鋪路石” 颶風來臨,大面積斷電,部分移動通信基站脱網,報警呼叫中心無法正常運轉,民眾求助無門……這是颶風桑迪橫行美國境內後,真實發生過的情況。 現代社會中,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轉與社會生活的平穩進行息息相關。突發事件來臨後,從各級政府指揮調度、傳輸重要信息,到搶險救援隊伍保持通信聯絡,再到普通羣眾依靠語音、短信、上網等服務報平安、瞭解情況,應急通信一直是搶險救災過程中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鋪路石”。 所謂應急通信,便是在出現人為的或自然的突發性緊急情況通信需求驟增時,綜合利用各種通信資源,保障救援、緊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當受災地區的有線通信光纜、無線通信基站等通信設施遭到破壞,便與外界通信中斷,且無法在短時間內修復,搶險救災工作也會面臨阻礙。 近年來,應急通信已經成為國家公共安全和應急體系中不可替代的關鍵力量,世界各國都在加速進行應急通信網絡的建設。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各國都意識到,信息通信技術網絡和服務對於應對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解決災害管理問題起到重要作用。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實施全面的國家應急通信計劃,以確保各級政府、受影響社區內部以及人道主義機構之間有效和及時地共享信息,從而確定應急工作的優先次序並拯救生命。” 這一次,為抗擊疫情而火速建立起的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以及幾十所方艙醫院,也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應急通信設施的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長聘教授、上海市智慧應急產業聯盟理事鄭世寶告訴記者,這些醫院使用了目前最先進的千兆光網絡、4G和5G蜂窩網絡和Wi-Fi無線網絡。其無線網絡可承載2.5萬人的併發通信需求,可以滿足遠程指揮、遠程會診、遠程手術和數據傳輸。方艙醫院主要是利用當地的體育場館、會展中心、賓館、高校等資源改建而成,其通信設施的施工方案,針對方艙醫院人員密集、流量業務需求大等特點,及時評估網絡現狀,分別研究制訂了施工方案。當時,建設人員把384個基站緊急擴充到最大配置,實行網絡精準優化,使其能夠滿足45萬人的4G通信需求。 篩查又快又準,降低感染風險 進小區前,把手伸出,先由保安和志願者拿測温儀“照一照”;走到地鐵閘口和辦公樓宇前,先經過一道測温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對於這樣的測温方式已經十分熟悉。 發熱是本次新冠肺炎的重要症狀之一,體温檢測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手持式測温儀、額温計、測温門,成了社區管理、人員聚集場所進出口管理的重要篩查手段。 鄭世寶表示,為應對人流,讓測温又快又準,一些科技公司緊急研發了新型測温門。該類產品利用了紅外熱像測温技術、人臉身份識別技術,為大流量、密集場所進出口提供非接觸式安全篩查和身份認證。“除了大大提高檢測速度,更關鍵的是,這些測温門能有效避免測温者與被測者的近距離接觸,降低潛在的病毒感染風險,為工作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鄭世寶説。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紅外測温設備為何能夠又快又準地測量體温。而這要從紅外測温儀的原理和關鍵材料“鍺”説起。 紅外測温儀是根據紅外熱成像原理、依據物體輻射的能量來測量温度的。根據輻射理論,任何物體只要不處於絕對零度(-273.15℃),都存在熱輻射。熱成像是通過非接觸探測紅外能量(熱量),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進而在顯示器上生成熱圖像和温度值,並可以對温度值進行計算。 鍺(舊譯作(釒 日))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Ge,原子序數是32,原子量72.64。以國家命名的元素並不多,鍺便是其中之一。它的英文名Germanium來自德國國名Germany,這是它的發現者文克勒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國而命名的。1886年,德國弗萊貝格礦業學院分析化學教授文克勒在分析夫賴堡附近發現的一種新的礦石——argyrodite的時候,發現有一未知的新元素,並通過實驗驗證了自己的推斷,鍺元素終於被發現。 鍺在自然界分佈很散很廣。銅礦、鐵礦、硫化礦以至岩石、泥土和泉水中都含有微量的鍺。然而,鍺卻非常分散,幾乎沒有比較集中的鍺礦,因此,它被人們稱為“稀散金屬”。鍺具備多方面的特殊性質,在半導體、航空航天測控、核物理探測、光纖通信、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化學催化劑、生物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目前,鍺在紅外光學領域的年需求量佔鍺消費量的20%到30%,鍺紅外光學器件主要作為紅外光學系統中的透鏡、稜鏡、窗口、濾光片等的光學材料。 24小時不間斷運作的智能義警 在此次疫情中嶄露頭角的還有各類智能機器人。 這一次,5G雲端醫護助理機器人、5G雲端消毒清潔機器人、5G雲端送藥服務機器人和5G測温巡查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迅速崛起,承擔了大量工作。這類集成無人駕駛技術的機器人,可實現自主開關門、自主搭乘電梯、自主避開障礙物、自主充電等功能,在醫院中承擔了送餐、大範圍消毒,以及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等工作,降低了臨牀工作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鄭世寶提出,特別針對隔離診區等高風險區域,採用機器人等“不接觸式的面對面溝通”的就診方式可以降低醫患交叉感染的風險,提高院內專家會診的效率,節約醫療資源。有的醫療機器人,還具有為患者到點自動送藥的功能及血壓、體温、心率的自動檢測功能等。還有一部分機器人在醫院公共大廳、公共服務區進行疫情宣傳工作,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智能機器人除了服務於醫院之外,還在高速公路檢查站這一重要防疫窗口進行服務。 鄭世寶介紹説,優必選科技的5G機器人義警“黃田田”,就在防疫一線充當起了交通引導員。作為國內首款在派出所具備實戰能力的機器人,黃田田兼具精準人臉識別、AI語音交互、智能學習等前沿技術。距收費口數十米外,過路司機就能清楚聽到來自黃田田的入深車輛掃碼登記語音提示。作為“精力充沛”的機器人義警,黃田田能24小時不間斷運作,不僅緩解了警力緊張狀況,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