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無論從商業還是自身前景,富士康零部件供應商的角色定位正在改變,而這種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汽車行業變革趨勢。

“與手機或智能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説,‘給我造輛車’。”這是5年前馬斯克調侃富士康説的話。

可是偏偏,像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正在努力融進汽車行業的大家庭,無論從商業還是自身前景,富士康零部件供應商的角色定位正在改變,而這種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汽車行業變革趨勢。

野心路人皆知

作為全球500強中排名第三的企業,富士康可用“富可敵國”形容。僅在中國,旗下的分公司就超30家,僱傭員工超過百萬。2019年的富士康營收達1781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從第371位上升至26位(2020年排名最高),排在華為、京東、騰訊等企業之前。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對於花錢如流水的汽車行業,財力雄厚的富士康,有着足夠的資本力量支撐其前行。今年1月,富士康宣佈將於FCA聯手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後不久後又在鴻海科技日活動現場,發佈其MIH模塊化純電動平台。

據富士康介紹,MIH平台是一個開放性平台,將為車企生產關鍵電動汽車零部件,包括電池和汽車聯網服務等,定製將成為該平台的優勢,車企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底盤設計,包括車輪距離、電池大小等。

新晉上任的董事長劉揚偉還高調宣佈稱,“富士康希望利用過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訊科技業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經驗應用到MIH平台,成為電動汽車界的安卓”。不僅如此,劉揚偉還特意強調,“目標在2025~2027年,富士康將為全球10%的電動汽車供應配件或提供服務”,如果按照當下新能源汽車銷量計算,富士康的目標是全球300萬輛車。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好大野心的富士康,想要分走全球10%的汽車零部件份額,好大底氣的富士康,有何能耐。

不過話説回來,能耐或許源自於積累。富士康的財富積累離不開蘋果手機持續且龐大的業務量。相輔相成,互相成就下的富士康與蘋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行業同行們羨慕的摯友。

富士康在2019年繼續坐穩世界第一代工廠巨頭位置,在那份優異的成績單裏,蘋果手機功不可沒。可就在最近爆出新聞,因郭台銘不滿毛利率,網傳和蘋果公司產生意見分歧,而另一方面,立訊精密又成功拿下部分iPhone訂單。正在崛起的立訊精密成為了富士康代工生涯中“最大的隱患”,據悉為了擴張業務規模,立訊精密還收購了緯創在江蘇崑山的iPhone組裝廠,擴大產能。

在和時間、同行的對壘中,富士康正在慢慢失去其“其主權性”,而目前立訊精密市值規模達4000億,超過富士康。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對於習慣在“巔峯”的富士康而言,這樣的超越是持續亮紅燈的警告。代工生產的標籤,似乎的確單薄。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積極行動,所以MIH平台就此誕生。

不能回頭的選擇

雖然馬斯克曾不屑的調侃富士康只是一家零部件供應商,但這家財力經驗雙豐的企業還是顯示出其可以“挑戰不可能”的機遇,“零部件供應商、代工企業”的人設即將轉型。

但在面對前景好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時,富士康所想要的和華為近乎相似。華為要做“車企的搬運工,而富士康要做電動汽車界的安卓。”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在新能源造車大潮中,身份過分相似的他們註定要迎來一場正面較量。而從當下發展來看,無疑是華為更勝一籌。

在今年Mate 40發佈會現場,華為除了發佈手機外還宣佈旗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獨立品牌——HI。這個“搬運工”即將優化處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智能車雲以及激光雷達、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在華為藍圖中,“HI解決方案,幾乎擁有了當下智能汽車所能想到的所有場景。”

有華為的前車之鑑,再看富士康MIH平台,似乎更加接近當下車企們正在做的事情——平台。近幾年每家車企都在積極開展自研平台,廣汽新能源的 GEP平台,奇瑞新能源的LIFE模塊化平台,比亞迪的e平台等等,其作用多半也是圍繞車型“通吃”的方向展開。所以如果論優勢,華為所推崇的智能車機系統,遠比富士康的MIH平台來得吃香。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精準”,成為華為智能車機能夠迅速贏得車企們的喜愛的原因。而同為半路出家的富士康,也許還需要再審視一下自己的最佳職能。在面對隨時“進化”的行業,對於供應商出身的富士康不得不快速轉型,這也是迫於無奈之舉。

2018年、2019年富士康代工的手機業務整體業績下滑明顯,2020年更是首季度淨利潤出現同比減少89.5%,這是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富士康利潤最低的一個季度;隨着郭台銘的正式退休,繼承者劉揚偉也曾明確表示,“新董事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維護郭台銘賦予公司的企業DNA,在此之外還可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個家掃得更乾淨。”

“電動汽車,人工智能,半導體,5G”這些全是當下智能時代炙手可熱的項目,正所謂“得零部件者,得天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對於各大車企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人工智能,半導體,5G的開發更是需要汽車供應商們的傾盡全力,大家所熟知的博世、麥格納、大陸這些響噹噹的名號的確也是車企們所離不開的。此次富士康高調入局,也足以顯示其想要分一杯羹的極大慾望,此為轉型,當然也是順勢而為。而基於富士康前幾年在汽車行業不斷試水的經驗來看,它已做好準備。

如果預測沒錯,新晉董事長劉揚偉即將開始履行其在2018年旗下子公司出資3億元投資小鵬汽車時所説的,“富士康並不準備生產整車,也不準備推出自己的品牌。汽車製造商領導一羣供應商的傳統商業模式已不再可行,因為它們缺乏電動汽車最重要的一些技術。”

換言之,富士康目前所掌握的“一些重要技術”或許其他家所沒有的。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富士康也將打破常規的傳統商業模式,對後市場供應商體系進行更上一層樓的升級。作為零部件代工供應商中的翹楚,富士康充當起一個“領頭羊”的作用,固化的思維方式早已跟不上新能源汽車洪流下的全新時代,唯有抓住機遇,放手一搏,希望在明天,或許,這就是富士康最大的優勢。

但從目前汽車供應商角逐的火熱程度看,富士康想臨門一腳,從利益角度看頗有難度,它又具備什麼勝算呢?

富士康給出了一個答案,電池,固態電池。

早前,富士康宣佈將要進軍電池行業,生產固態電池,而其實固態電池一直都是當前行業研究的熱點,甚至行業認為,全固態電池是解決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的根本途徑,有望在5-10年內實現商業化應用。由於目前車企和電池廠家標準難以統一,商業化應用並不明顯,但專家指出,要儘早開展固態電池標準化工作,以便推動電池的規模化製造、梯次利用回收和換電模式推廣。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富士康能看重固態電池市場,確有先見之明。如果能將液態電解液替換成固態電解質,便能從根源上解決安全問題,電池也將具備更強的穩定性以及壽命。行業普遍認為,固態電池是動力電池未來的最佳表現。

先拋開固態電池之路是否可以短時間內成功,但富士康之舉無疑又堅定了自己轉換角色的堅定。在外人眼中,似乎只要富士康不做手機代工,便是成功脱下其外衣,但這件佔比了盡80%的外衣並不是那麼好棄,而汽車之路上,無論是做零部件供應商亦或是挑戰未有的開發,富士康都不能回頭了。

文/Ada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3 字。

轉載請註明: 向代工説不,富士康要做正規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