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三墩鎮信息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調看監控。(中國網記者黃磊/攝)
中國網10月23日訊 (記者 黃磊)對於杭州“城市大腦”的評價,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惠民便民”。10月21日至22日,記者跟隨“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採訪團先後來到杭州西湖區三墩鎮和下城區天水街道,深入探訪“民生直達”給居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民生直達”真正實現“零跑腿”
“城市大腦”是智慧城市與互聯網大腦模型結合的產物,通過全社會的數據互通,數字化的全面協同,跨部門的流程再造優勢,切實幫助基層部門打破數據孤島、數據煙囱,讓工作流程更加高效便捷。
記者在西湖區三墩鎮基層治理綜合信息指揮中心看到,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着“民生直達”平台場景應用情況。三墩鎮黨委委員嚴雲霞介紹説,三墩鎮堅持以“百姓”為中心,運用“民生直達”平台,上線了12項涉及困難户、殘疾人、老齡人、企退人員和困境兒童等五類人羣的民生類政策。
利用“民生直達”平台究竟能提高多少效率?嚴雲霞以80歲老人高齡津貼政策為例。“原先需要社工去社區挨家挨户去核實信息,並收集身份證、户口本、銀行卡等信息報給工作人員,然後再將信息上交給各個部門審核,這樣一來一回的時間怎麼也得7-15天左右。”她説,但現在依託“城市大腦”的數據互通,所有的信息都可通過“民生直達”平台實現“秒達”,津貼一旦申請成功,政策受益人便會收到短信提醒,這種模式讓惠民政策真正實現了“零材料”和“零跑腿”。
嚴雲霞表示,“民生直達”在提高政策受益人羣覆蓋率和兑現時效的同時,也減輕了基層社區的工作壓力,實現了“政策全覆蓋,一個都不會少”“基層能減負,一個都不會走”。
今年以來,杭州的“直達”理念從惠企向惠民延伸。通過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數據資源局、杭州市殘聯、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多部門的協同共建,“民生直達”平台上線並完成多項政策兑付。通過數據協同、運算,實現政策自動匹配,達到補助精準發放,讓數據多跑路,讓羣眾少跑腿。
截至目前,杭州“民生直達”平台已有24項市級政策上線入庫,兑付資金2.5億元,受益32萬人。首批試點成功後,後續將向杭州全市覆蓋。為困難羣眾“9+33”個事項“一件事”辦理、“一鍵直達”創造了基礎條件。此外該平台還直接減少社區收集審批材料70多項,平均每天減輕社工工作量約3個小時。據瞭解,該平台全面建成後,預計杭州全市受惠羣體超百萬人,年發放補貼達數十億元。
泊位抬頭可見 停車先離後付
“停車難”是不少城市的發展痼疾,面對這樣的社會痼疾,地處下城區天水街道的武林商圈給出瞭解決方案。
武林商圈的“抬頭見泊位”電子引導屏。(中國網記者黃磊/攝)
依託“城市大腦”平台,武林商圈施行“抬頭見泊位”模式,整合杭州大廈等8個公共停車場庫的2685個停車位信息,分別在17塊電子引導大屏上清晰展示,並在廣場增設158處路面指示引導牌,使該商圈場庫泊位平均利用率提升45%、延誤指數下降6.6%、掉頭率下降62%。天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杜磊介紹説:“為了滿足老百姓個性化需求,我們還設置了28個‘綠色泊位’,方便有需求的消費者免費臨時停車20分鐘。”
據瞭解,不僅如此,武林商圈還對場庫停車系統、消費核銷流程等進行數字化改造,使商場、車場與城市大腦停車系統間交互貫通,初步實現“先離場後付費”無感離場與會員停車減免自動核銷的同步結合。
免費臨時停車的“綠色泊位”。(中國網記者黃磊/攝)
“藉助於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推行的停車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杜磊説,當然,居民的幸福感不光體現在這一處,還有一些主動服務,例如老年證辦理、高齡津貼申請等。與三墩鎮略有不同,天水街道在高齡津貼申請完成後,會直接電話通知。杜磊認為,“相比於短信通知,聲音的‘温度’會更高一點”。
“讓城市會思考,讓生活更美好;讓資源最優化,讓治理更高效”。得益於“城市大腦”對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賦能,杭州在做到“心中有數”的同時,也讓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