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康“雙雄”對決!視覺物聯業將洗牌?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李水青
編輯 |心緣
智東西月23日報道,近日,智能安防玩家紛紛交出2020財報成績單,其中,頭號玩家海康威視2020年營業總收入635.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4%,在疫情和美國製裁下取得逆勢增長。
與海康在智能安防領域產生業務交叉的另一大巨頭——華為,近日也發佈財報,雖然安防相關營收尚不明確,但1,003億元的企業業務營收、23%的增速,也讓人窺到其安防正在成為增長點。華為企業業務一個板塊的營收超千億,比海康、大華、宇視三家營收之和還多。
同時,華為3月連開兩場發佈會,推出好望雲、“魔方”AI攝像機、AI超微光攝像機2.0等多款新品,可見智能安防佈局成迅猛攻勢。
在智能安防及智慧城市戰場上,海康與華為究竟是繼續相互窮追猛打,還是在短暫交集後漸行漸遠?問題的答案逐漸變得越來越明晰。
再看看智能安防領域的大華、千方等其他玩家,他們大都在2020年實現了符合預期的增長,並在機器人、智能製造等創新業務方面動作不斷。這讓我們看到,整個中國智慧安防產業在G端業務受阻大背景下的強大韌性。
當下,2020年疫情及美國製裁的變局已經如“波紋反應”般層層影響到智能安防江湖玩家的內部,也在悄然改變2021年智能安防圈的氛圍。
在這種大氛圍下,同時面臨海康、華為智慧城市業務“雙雄”當道之下,廣大智能安防廠家如何找到生存之道?
一、2020年視覺物聯逆勢增長,海康、華為領銜逆勢增長,是智能安防圈裏的主力玩家2020年財報成績單的主旋律。背後一大重要動力,是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帶來的企業業務增長。
4月17日,海康威視公佈財報,顯示其2020年營業總收入635.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4%;淨利潤133.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82%。
具體來説,國內PBG公共服務事業羣和SMBG中小企業事業羣受疫情下社會停擺影響較大,但也實現了3~5%的增長。同時,EBG企事業事業羣反因2020年疫情下眾多客户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變強,營收達151.80億元,同比增長20.56%。
再看看華為這邊,2021年3月31日華為發佈年度財報,顯示其2020年營收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
目前,尚不明確智能物聯相關業務營收佔比,但從華為三大業務板塊來看,主要涉及智能物聯的企業業務增長達23%,達到1,003億元,可以説大大彌補了2020年手機業務受美國製裁影響的頹勢,其中少不了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業務的功勞。
另外,華為雲作為華為智能物聯業務的底座,據稱在2020年增幅達到168%,為全球增長最迅猛的雲服務。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IaaS市場華為已取代騰訊進入前五,市場份額達4.2%。
談到增長原因,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在2020年財報大會上坦言,離不開在政企業務方面,華為過去幾年實現兩位數增長。背後,是中國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旺盛需求。
除了海康、大華,其他智能安防玩家2020年的成績單也值得一看,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都實現增長。
比如多年緊跟海康老大哥步伐的大華,也在3月23日公佈年度財報,顯示其營收264.66億元,同比增長1.21%;公司淨利潤實現39.03億元,同比增長22.42%。
3月30日,千方科技公佈的2020年度財報顯示,千方科技2020年營收94.19億元,同比增長7.99%,淨利潤10.81億元,同比增長6.66%。其中智能物聯板塊營收48.68億元,同比增長11.53%,佔總營收51.68%,為子公司宇視科技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創新業務是這些智能安防玩家一大新的增長驅動力。
以大華為例,2020年創新業務營收增長迅猛,增長達四成。據介紹,該板塊具體包括工業互聯網領域、視訊協作、樂橙家用、智慧消防及無人機等相應業務,其中智慧製造業務收入實現 60%以上增長。
而海康的創新業務也比較強勢,從數據表現上來看,海康2020年智能家居業務營收29.19億元,同比增長12.60%;機器人業務營收13.59億元,同比增長66.91%;其他創新業務營收18.91億元,同比增長83.49%。
可以看到,不僅有華為這樣的ICT玩家破圈進入機器視覺,智能安防行業的玩家也在延伸邊界,在機器人、智能家居、工業互聯網等泛物聯網行業開闢新熱土。
二、海康熱衷平台,華為打造攝像機爆品,背後的默契是……面對當下中國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大趨勢,智能視覺物聯領域玩家在產品及業務也在更新,新的排兵佈局正在成型。
在這一大格局下,華為和海康威視無疑是左右行業風向的“雙雄”。從華為與海康威視此起彼伏的產品發佈、生態合作中,我們能夠看到視覺物聯領域的最新行業趨勢。
1、華為從技術瘋狂輸出,打造終端“爆品”
華為這邊,機器視覺業務線在2021年3月密集召開兩場年度發佈會,為“好望”這一其2020年3月面向分銷市場推出的品牌新品奔走宣傳,並向行業扔出多款“核彈”級終端新品。
先是3月4日,好望推出好望雲服務,與此前華為發佈的軟件定義攝像機、邊緣設備實現端邊雲協同,服務於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華為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稱,這標誌以好望雲服務為中心,好望機器視覺“端雲協同”的解決方案架構就正式完整。
好望雲服務是將華為雲已有的技術模塊加以打包呈現,其中好望開發平台基於華為雲ModelArts底層能力,該平台已有近20萬開發者基於其進行AI算法訓練;好望商城也於2019年底已發佈,已有120多種視覺算法/應用上線。此次,華為還新與18家啓航夥伴簽約合作,其中不乏軟通智慧、雲從科技、南京奧看這樣的集成商、AI四小龍企業。
緊接着在3月29日,華為又密集推出“魔方”雙目全綵AI簡筒攝像機、AI超微光2.0、全息路口2.0等七款機器視覺新品,對行業進行一波轟炸。即使傳播口徑隱華為、推好望,但關注度依然居高不下。
其中,“魔方”雙目全綵AI簡筒攝像機是一款兼顧全景和細節、全天候智能攝像機,配備全景F1.0大光圈和一個控細節的變焦攝像頭,採用RGBW燭龍系列紅綠藍白超感光芯片傳感器,使進光量增加75%,並支持AI算法優化圖像,但體積只有業界同款的1/3。
有業內同行對此讚歎,稱華為在光學技術上也迎頭趕超,找這樣的架勢之後必將是智能攝像終端之王。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本次推出的這些新品都發布了高中低端多個版本,同時像做手機攝像頭一樣在智能攝像機領域推出首個攝像機測評標準。
可以看到,華為一邊有條不紊地完善機器視覺“端雲協同”的解決方案架構,一邊打造終端“爆品”,更在試圖通過標準制定主導新的智能視覺物聯行業的話語權。華為不滿視覺物聯行業當下的發展水平,於是致力通過新技術攪動整個市場前進。
2、海康從行業客户追溯,熱衷開放平台
我們再看看海康威視這邊,在密集的生態峯會、創新業務發佈會及最新財報中,我們看到“平台”演進迭代成為當下海康的一大主題。
最近的是在2020年財報中,海康首次披露HEOP(嵌入式設備開放)平台,支持通過軟件升級來改變硬件產品的功能,提升開發效率。
海康這一平台的推出似乎慢了半拍,但是海康威視創始人胡揚忠在電話會議中稱,海康做HEOP平台已有三年時間,並非現在才提概念。據稱,海康對專門硬件平台的剝離是多年前就已經在做的事情,目前海康威視原有硬件產品正在逐步向HEOP遷移,新產品全部基於HEOP進行開發。
平台更新也是海康3月30日智湧錢塘·2021 AI Cloud 生態大會上的一大幹貨信息,會上,海康宣佈其AI開放平台迭代到2.0版本。
2018年,海康推出AI開放平台,這是一個開放的算法訓練平台,供零基礎用户開發行業智能算法,讓AI從業者擁有自己的智能硬件。據稱,本次更新後的AI開放平台2.0版的平台將覆蓋紅外等多光譜,支持無監督的自主進化智能系統,並通過知識圖譜、圖數據庫、圖挖掘技術將行業知識與海量業務融合,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邁進。
除此之外,在創新業務領域,海康也在默默造平台。
比如在3月8日,海康機器人在推出面向工業場景發佈多款工業相機、讀碼器、智能產品等新品的同是,也同時重磅首推機器視覺算法開放平台,據稱可將二次開發代碼量降低90%。
而從海康本次推出的財報可知,海康在研發投入上更加註重創新產品業務,據稱,在機器視覺、智能家居、熱成像、汽車電子、毫米波、消防產品、存儲產品、X光的檢測設備(非損傷的探測設備)等,未來幾年的投入會更大一些。
自2018年確定視覺物聯方向後,海康威視先後推出“AI Cloud”、“智慧底座”,提出“雲邊融合”計算架構、“物信融合”數據架構,所有產品基於實現統一架構。目前,據稱海康在統一軟件架構、DaaS層的工具已基本成熟,而SaaS主要是交給夥伴完成。
通過簡單的覆盤我們發現,華為當下的動作是以攝像機終端為切入瘋狂輸出創新技術,而海康威視的動向則是基於業務需求打造各類開放平台。儘管兩者的切入點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站在自己所在的產業鏈位置跑通“端雲協同、軟硬一體”的鏈路。
三、華為要做計算和聯接,海康隨客户而變華為與海康威視兩家企業風格迥異,但都是中國科技圈中實幹型企業。前者是改革開放高地深圳最明亮的ICT鐵軍,高舉高打、鋒芒畢露,踐行“我命由我不由天”;後者是文明前沿杭州實力敦厚的地標企業,訥於言敏於行,多少年悶聲發大財。
在海康湧錢塘·2021 AI Cloud生態大會上,胡揚忠認為當下行業的一大核心問題是,技術和行業誰是主導,誰是配合的問題。胡揚忠稱,三分技術,七分業務,是海康的業務認知。全國32家省級業務中心、365個城市分中心和辦事處、海外59家子公司、12,000銷售人才、海內外六大生產基地和工廠……這些都是海康多年積澱、引以為傲的行業細密網絡和聯絡客户的觸角。
回顧海康20年實踐,胡揚忠稱海康從視頻壓縮板卡起步,目前在感知及中心端硬件設備、軟件平台、智能算法及數據模型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胡揚忠稱:“無論是成立之初的28個人,還是現在的4萬人,我們一直堅持走到田間地頭,堅持以技術創新服務客户,賺技術創新的錢。”
海康骨子裏的務實,是“客户的問題大於天”的執念。
華為這邊,在2021年華為年度財報大會上,胡厚崑的一大角色定位是社會數字化轉型使能角色,立足點則是聯接和計算。聯接意指網絡業務,計算則是通過架構創新滿足客户需求,讓雲無處不在。
華為要在雲上扮演使能者,主要抓手還是要聚焦數據、AI和應用,而機器視覺業務正是其從AI應用端倒逼聯接與計算發展的最重要突破口之一。華為以智能視覺物聯應用為突破口,跑通端雲協同的物聯場景,倒逼計算與聯接發展仍是華為發展ICT的初心。
華為氣質中的鋒芒,是“站在未來看現在”的進取。
儘管兩者風格不同,但無疑都在從不同抓手切入,面向智慧視覺物聯行業的“端邊雲協同一體化”施加同向作用力。
在市場相對成熟後,海康、華為無疑會聚焦在不同的產業鏈環節。但當下,兩者業務出現交會,無疑又會出現一種相向作用力,推動整個視覺物聯產業洗牌。
結語:華為與海康的相互作用力,是視覺物聯產業洗牌的動力無論是華為的技術驅動自上而下的激進產業變革,還是海康紮根行業自下而上的逐步業務演進,他們也都為智能視覺物聯領域的其它玩家帶來新的格局和氛圍。
在這種大氛圍下,有一些玩家會感到能搭上智能化的便車,一同起飛;有一些玩家也會感到“逆之者亡”的壓力,生存空間正在極速被擠壓。當經過一輪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業內除了海康和華為這樣的平台賦能企業,將出現更多在垂直行業佔領鰲頭的小而美企業,推動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當那時,我們離也就與萬物互聯、智能原生的世界相距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