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派科俞昌:半導體生物醫療跨界人生初心使命,心繫國產化,置身內循環

CFIC導讀

◆9月23日至25日,2020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在上海舉辦。安派科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俞昌博士接受新華網“中國企業家説”新華訪談採訪。

9月23日至25日,2020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在上海舉辦。安派科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俞昌博士接受新華網“中國企業家説”新華訪談採訪時表示,要以自主科技創新助力醫療預防科研,貢獻國家內循環經濟,為人們降低治療費用實實在在做事。跨界創新才是未來,更需要複合型人才。

安派科生物於2020年1月3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一家採用創新集成電路芯片包括高靈敏度傳感器對於血液樣本進行多層面,多參數的生物物理信號檢測及平台的多癌症風險評估公司,也是一家較早提出多癌症篩查,及多層面多參數檢測思路和方法的公司。

安派科俞昌:半導體生物醫療跨界人生初心使命,心繫國產化,置身內循環
圖為安派科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俞昌博士接受新華網“中國企業家説”新華訪談。新華網 徐昌敏 攝

不平凡的上市與抗疫之路

安派科生物上市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俞昌對此印象頗為深刻。經過兩年的努力,安派科生物於今年1月3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但當天下午兩點開始交易,三點世界衞生組織便宣佈了新冠疫情。“因為國內疫情,當時有很多親戚朋友打電話勸我在美國多待一段時間比較穩妥,但我還是毅然地坐上了2月2日紐約直飛上海的飛機。”俞昌説。

當時紐約市內口罩基本全部售罄,俞昌託運了一大箱口罩回國,第二天便將這些口罩分發了出去。在後面的幾個星期,俞昌又通過公司美國團隊的努力,在美國購買了口罩、護目鏡等,向武漢等多個國內城市寄送。

隨後,俞昌主要通過研發投入新冠核算檢測領域,貢獻自己的抗疫力量。在國內的一家新合資公司申請了新冠核酸檢測資質,近期獲得了相關的批文;安派科生物在美國的實驗室在驗證一家大型公司已經獲得緊急使用批准的新冠抗體檢測試劑和設備,預計在今年也可以完成驗證並投入使用。

俞昌稱,“我們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都投入了新冠疫情方面業務的開發,包括我們還申請了一些專利,其中一項專利就涉及到了一種新型的可重複使用的口罩和一些新的檢測方法。這些研發都需要一些時間,但在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方面我們美國的公司已進入最終的驗證。”

生物物理癌症預防的佼佼者

在俞昌看來,隨着人口的老齡化,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醫療,但目前國家的醫療資源是有限的,預防變得越來越重要。十年前,安派科生物就開始考慮能不能通過腫瘤早篩、疾病早篩把預防很多潛在的疾病。如果能預防疾病的發生,就能降低醫保的成本,緩解醫療資源壓力,同時又可以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以及平均壽命。

目前,安派科生物已申請了200多項專利,其中有100多項已經授權。通過物理方法進行癌症篩查,安派科生物現在已經有大量樣本,同時跟國內幾家醫療機構合作,通過前瞻性的研究證明安派科的技術是具有很大優勢的。(見延伸閲讀)

癌症分為四期。此外,還不是癌症但有傾向和疾病可能進展到癌症的疾病,醫學上定位為癌前病變。俞昌認為,如果及時把癌前病變篩查出來,這些患者完全有可能避免發展成癌症階段。美國發明瞭基因檢測,安派科生物便發明了一個新方法,通過生物物理方法來檢測癌症。

儘管生物物理並不是新技術,在醫學上是被認可的技術,而且也是生理學上是很重要的奠基石。但之前生物物理沒有被有效運用在癌症篩查領域,安派科是第一家能夠把生物物理方法有效用在癌症篩查上面,具有早期性和高性價比的優勢。

“我們通過多年和近二十家醫院的合作包括回顧性和前瞻性的驗證及大樣本量評估已經初步能證明篩查多種癌症,一次性篩查近30種癌症,還具有高靈敏度等特性。在多種癌症篩查中還具有早期性,在已經做了我們風險評估檢測後去醫院和體檢中心進一步檢測的大樣本量隨訪中,已經有約1800人確診為癌症、癌前病變和疾病。所以我們在做的事情已經不是紙上談兵,而且是實實在在做出一些貢獻。”俞昌説。

從醫初心,成就跨界人生

安派科生物的成立,其實離不開俞昌一顆從醫的初心。俞昌的母親是名新華醫院小兒科醫生,經常有親戚、朋友、鄰居抱着孩子到家裏看病。幼時的俞昌認為醫生是特別值得追崇的人生職業。

1975年,在上海還沒有機會高考,俞昌被分配到上海戲劇學院從事音響效果相關工作。在戲劇學院工作的兩年裏,反而激發了俞昌。儘管工作非常好,壓力也不大,離家也很近,但俞昌始終覺得該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懷揣着做醫生的夢想,俞昌成功考上了上海第二醫學院小兒科。遺憾的是,一個學期後,俞昌發現自己色弱,並被勸轉讀。

抱着“讀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信念,俞昌選擇了物理,後面赴美完成了學業,畢業後在美國三家世界500強的半導體公司工作。2002年,俞昌認為國內有很多機會,於是辭掉了美國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了上海,進入了中芯國際工作。

“當時我發現我們幾乎所有材料都是進口的,我們現在談內循環、內需、國產,而在2002年我就感覺到一定要擴大內需。”俞昌説。當初喜歡創新的俞昌設想了一個新的工藝流程,這個新的工藝流程需要一款新的半導體材料,俞昌聯繫了美國一家大公司,希望對方研發這樣一款半導體。那家美國公司內部討論了半年,給出了因市場還不夠大而不能量身定製的答覆。深深地感受到了受制於人的俞昌思考着我們是不是應該有自己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2004年,俞昌從中芯國際辭職,和另外三位朋友創建了安集科技,專門做半導體材料開發。當初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幾個人一共幾十萬美金怎麼和世界五百強競爭。但由俞昌聯合創辦的安集科技頂着巨大的壓力堅持了下來,逐漸在芯片廠裏取代了國外進口產品,其中一款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50%以上。從2004年開始創辦安集科技,十年以後開始走上大規模生產,2019年7月份就在A股科創板掛牌上市,俞昌這一路並非一蹴而就。

延續使命,倡導生物醫療內循環

俞昌認為,進口替代既然在芯片行業能做到,生物醫療領域就可以做到。鼓勵五年內把醫院所有進口設備全部換掉,傾向於國內的醫療器械設備。生物醫療必須儘快開始國產化,不能再受制於國外。

如今的世界形勢讓俞昌意識到,國外如果一旦停止給我們提供這些設備,無法想象醫院裏的病人怎麼辦。所以他認為中國一定要擴大內需,一定要把所有核心的裝備、核心的耗材國產化。

俞昌表示,“我印象最深的是幾年前有一家上海高校院所教授與我談合作的事情,他講了一件事情讓我非常痛心。這位教授很幸運申請到了上億元的科研經費,但其中好幾千萬經費都要到國外去採購設備和試劑,他説這等同於在資助國外的研發,這是個惡性循環。國外公司賺了錢後再投資研發下一代產品,那麼我們國內這個設備行業如何發展起來?我們國內企業沒有得到這樣同等的機會,為什麼不能優先採購國內的設備和試劑?”

俞昌提倡國家的科研經費必須用在國內內循環裏,要大膽地培養國內企業,鼓勵大家使用國產產品,這樣國內自主創新的產品就能夠獲得很大的市場,就有了良性循環。

跨界創新需要複合型人才

由醫學跨界物理,又由半導體重回醫學領域的俞昌始終認為,這個新時代需要強調跨界創新。

他認為要解決生物醫療的問題不能僅專注於生物醫療。安派科生物前面十年做的事情就是把生物醫學的挑戰難題通過芯片的創新來解決,安派科的技術就是通過一個創新的芯片對血液進行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檢測,通過芯片技術打造了一些新的弱信號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對血液裏面的微弱信號,特別是早期信號進行檢測後,產生了海量的數據,這些海量的數據可以通過大數據模型和算法,也可以通過人工智能進行分析。

俞昌認為未來需要的是跨領域的團隊,他表示,“我們要擁抱不同領域的人結合在一起,碰撞出火花,交叉融合創新。同時重點培養複合型、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人才,相信通過這樣的人才培養,在原有的基礎上,中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肯定會更上一層樓。”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頂級醫院長海醫院,長征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附屬腫瘤醫院會議報告 多年臨牀驗證安派科生物癌症篩查技術結果 – 靈敏度和特異性可達90%以上雙高

近年來,通過產學研合作加快實驗室創新成果的驗證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趨勢。創新企業聯合多中心醫療機構驗證創新生物醫療技術可以有效加速醫學轉化和產業化的過程,受惠於民。特別是在癌症篩查領域,急需加速驗證一項具有高性價比,早期性強,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多癌症篩查技術,具有巨大的民生和經濟意義。

近年來,長海醫院,長征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和復旦附屬腫瘤醫院對於安派科生物癌症篩查技術,一項通過多年在上海市自主創新的,具有比較清晰的民族品牌潛質的原創性多癌症篩查技術並且符合上海市和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方向,進行了多年的詳細,大樣本量評估。總樣本量達到了9072個樣本,包括對照組(正常組)和癌症組,其中癌症組覆蓋了包括肺癌,食管癌,賁門癌等多種癌種。部分臨牀驗證還包括了正常組,疾病組和癌症組。評估涉及了癌症篩查和療效評估/預後跟蹤等潛在臨牀應用(完全緩解組,部分緩解組,疾病穩定組,和疾病進展組)。評估方法包括了單盲實驗(癌症篩查),雙盲實驗(癌症篩查)和前瞻性驗證(癌症篩查和療效評估/預後跟蹤)。今年7月22日,多家頂級醫院包括長海醫院,長征醫院,交通大學醫學院,和復旦附屬腫瘤醫院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安派科生物2020學術研討會並在會議上報道了他們團隊多年來臨牀科研驗證CDA癌症篩查技術的大樣本量結果(見下)。

安派科生物一家是一家由海歸和國內精英組成的以創新生物醫學為核心的企業。是一家採用創新集成電路芯片包括高靈敏度傳感器對於血液樣本進行多層面,多參數的生物物理信號檢測(技術命名為癌症區分分析技術,Cancer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Technology(CDA 技術))及平台的多癌症風險評估公司。也是一家較早提出多癌症篩查,及多層面多參數檢測思路和方法的公司。回顧性和前瞻性驗證及大眾羣體隨訪大數據表明,通過CDA技術檢測的原始信號通過大數據模型和算法計算後得到的CDA值與癌症風險有關,CDA值越高癌症風險越高。CDA技術及平台的主要意義在於對於大眾羣體的癌症風險做出初步評估,並建議具有潛在高風險者到體檢中心或者醫院做進一步排查。目前已經在全球申請了200多項專利,其中120項已經獲得了授權。樣本量達到了18多萬個樣本(其中4萬多樣本為臨牀樣本),包括回顧性和前瞻性樣本,和大眾羣體風險評估樣本。按美國沙利文市場調研公司報告排名,在創新癌症篩查領域中,在2019年,安派科生物篩查樣本量在中國排名第一,全球第三。

上海長海醫院創建於1949年7月,位於上海市楊浦區,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經過70年的建設發展,已經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強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是目前上海市單體規模最大的醫院。

上海長征醫院是一家三甲醫院,坐落在上海市黃浦區鳳陽路415號,東鄰黃河路、南為南京路、北靠成都路、西依北京路。上海長征醫院始終瞄準技術發展前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專業特色。醫院有10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醫學研究所,6個醫學專科技術中心,2個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臨牀醫學中心,國家藥品臨牀研究基地。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前身是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於1952年調整合併成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0年,學院成為衞生部與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個重點高校中的一員。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預算管理單位,於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也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腫瘤專科醫院。醫院在最新的2016年度中國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中位列第26位,位居全國專科醫院第一名,病理科連續第七年排名全國第一,腫瘤學排名全國第二。

基於CDA技術多年來在長海醫院(自2014年),長征醫院(自2017年),交通大學醫學院(自2019年),和復旦附屬腫瘤醫院(自2016年)的大量臨牀驗證,前瞻性社區篩查和前瞻性篩查隨訪,初步結果彙總如下:

總體來講,正常組樣本與癌症組的CDA檢測值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上的差異,CDA技術對於多種癌症篩查,療效監測和預後方面的意義明確,且具有潛在臨牀診斷價值。

在一項涉及1013人(對照組和癌症組)的雙盲多癌症篩查試驗中,對於癌症病人的檢出率(靈敏度)為100%,特異性為97%。CDA技術對於對照組和癌症組,對照組和多癌種組,均有顯著性差異。CDA技術在癌症診斷中具有潛在臨牀意義。

在肺癌患者中包括一期肺癌患者,CDA值顯著高於正常人和肺部良性結節患者,尤其是在早期肺癌和肺腺癌中。在不同病理類型中,CDA技術具有更高的區分肺腺癌的能力。

有關肺癌患者的療效評估及預後,完全緩解組的CDA值和其他三組的CDA值具有統計意義上的差異(完全緩解組的CDA值在統計意義上低於其他三組)。早期肺癌組中CDA值與療效有較好的一致性。在總體肺癌中,CDA對治療二個月後療效有較好的預測效果。

總體來講,CDA技術對於肺癌5年總生存率有較好的預測結果(P

食管癌、賁門癌患者中,和健康人羣對比,患者CDA檢測數值明顯升高並具有統計意義上差異。如對於食管癌,對照組和疾病組P

在一項社區癌症篩查前瞻性研究中,成功篩查出了二位數字的癌症患者。準確率達到94.9%。具有良好的癌症篩查可行性。

如上多家頂級醫院的臨牀驗證結果表明在上海市自主創新的具有原創性的CDA技術對於多癌症篩查,肺癌篩查和療效評估和食管癌篩查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早期性和潛在臨牀意義。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對於肺癌療效評估,也顯示了潛在臨牀意義(完全緩解組和其他組相比,CDA值具有統計意義)。CDA癌症篩查技術具有潛在多方面重大意義,包括民生和經濟意義,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大幅度降低醫療成本。而且,此技術在上海通過多年自主創新研發產生的,具有比較清晰的民族品牌潛質,符合上海市和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方向。

編輯:夏寅、黃楚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微信編輯:張艦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725 字。

轉載請註明: 安派科俞昌:半導體生物醫療跨界人生初心使命,心繫國產化,置身內循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