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一些人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理打壓非美國企業,吃相十分難看。尤其是美國祭出的“淨網”行動,在運營商、應用商店、應用程序、雲服務和海底電纜等五大領域排斥中國企業的行動,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就差在互聯網根服務器層面把中國排擠出去的“斷網”了。
眾所周知,美國孕育和孵化了互聯網,長期以來也是積極推動互聯網全球化,並且維護互聯網一體化的最核心力量。但是,互聯網誕生50年之後,美國政府走向自己的對立面,成為推動互聯網全球分裂的主導者。在網絡治理領域,美國一直是“多利益相關方模式”的倡導者,反對政府對互聯網的控制。如今,美國政府不但強勢干涉,而且野蠻粗暴地展開不計後果的破壞。
早前針對華為的狙擊,這次以封禁來脅迫TikTok出售給美國企業,以及蓬佩奧祭出的“淨網”行動,雖然都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但是,本質上都是藉助政治理由來遏制中國高科技的崛起。其所作所為,不但背離公平競爭的市場基本原則,衝擊了高科技創新的進程與全球產業鏈,更是顛覆了全球互聯網的基本秩序。尤其是在TikTok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蠻橫、傲慢和無恥,刷新底線,令人匪夷所思,美國政府已經淪為活脱脱的互聯網超級“海盜”。
其實,美國針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不是個案。美國過去在面對英國、日本、韓國等盟友國家,當無法通過正當競爭取勝的時候,為了利益,也會毫不猶豫地動用自己獨特的政治武器。美國政府“看得見的手”就會出來以各種理由“拉偏架”。所以,即使華為、TikTok等不是中國企業,當它們開始挑戰美國的產業優勢時,在美國唯利是圖的現代海盜邏輯下,也一樣會照打不誤。
現在看來,人類歷史上最幸運、也是最驚險的事情之一,就是2016年10月1日美國政府向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移交互聯網基礎資源管理權,結束美國政府對互聯網近20年的直接掌控。在2018年9月份接近移交日期時,特朗普競選陣營的全國政策負責人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發表聲明稱:“美國國會應該阻止政府於10月1日移交互聯網域名管理權,否則將失去互聯網自由。”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等人在移交之前的最後時刻還聯名致函美國政府,強烈反對美國政府“放棄互聯網的計劃”,認為互聯網域名管理功能是美國政府的資產,移交出去就是出賣國家資產。要是沒有這次移交,克魯茲們利用美國等根服務器等互聯網關鍵資源的掌控權,就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實施“斷網”行動。
迄今全球45億人能夠上網,互聯互通,很大程度上就是規避了地緣政治的角逐與爭鬥。但是,在美國無理打壓非美企業的強盜行徑下,這種美好的日子很可能會一去不復返。美國政府雖然可能通過強盜手段“竊取”一些短暫的“勝利”,但長遠來説,美國企業將是最大的受損者。道理很簡單,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拿出美國政府針對中國企業的同樣要求,就可以讓美國互聯網企業在世界各國陷入同樣的困境。今天,真正的全球化平台,比如Facebook、谷歌、亞馬遜、推特、蘋果等,都是美國企業絕對主導。《紐約時報》在最新的評論中也提到,一種恐懼正在硅谷迅速蔓延,人們擔心特朗普這樣做給世界各國宣佈Facebook和谷歌對他們的安全構成類似威脅敞開了大門。
美國的強盜行徑已經將全球互聯網置於前所未有的危險之中。我們要看到,除了搞所謂的“淨網”行動,美國政府還掌握有互聯網領域真正的“核按鈕”——掌管互聯網核心資源的ICANN。雖然ICANN已經成為洛杉磯的一家非政府組織,但依然在美國法律的“掌控”之中。正如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主席解釋的:“作為一個在美國紐約註冊的非政治性、非營利組織,IEEE必須遵守美國及其他地區管轄權內規定的法律義務。”過去,對於ICANN可能面臨的危險都只是理論上的假象。但是,今天看起來,這一危險已經越來越真實,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互聯網不是美國政府的“專利”,而是整個人類的文明成果。當下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聯合全世界各國發起倡議,將ICANN總部搬離美國,搬到日內瓦等能夠確保不被政治所挾持的中立國,不被超級“海盜”所染指,才是確保全球互聯網安全的根本保障。
對於中國企業來説,必須在互聯網與高科技領域通過創新實現自下而上地崛起。中國企業也不會因為美國的強盜行徑而放棄全球化之路,全球消費者也不可能因此放棄對中國企業產品與服務的喜愛。藉助中國市場的優勢,以及對互聯網應用進一步生活化、娛樂化方面豐富的實踐摸索,在5G、AI和AI驅動的短視頻等代表最新趨勢的賽道上,中國企業已經前赴後繼,開始羣體性崛起,譜寫人類科技創新的新旋律。如果美國背棄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精神,背離不斷探索、公平競爭的創業和創新精神,那麼,中國企業毫無疑問要扛起新互聯網精神的旗幟,迎刃而上。(作者是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全球互聯網口述歷史(OHI)項目發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