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雪檸
在閒魚搜索某品牌嬰兒推車,前20個搜索結果中,竟然半數以上都是職業賣家提供的全新商品?曾經為個人賣家提供銷售閒置物品渠道的二手閒置平台,如今正成為職業賣家收割流量的第二戰場。
對此,一些消費者認為閒魚“變味”,也有人認為“便宜就行”,不抗拒職業賣家加入。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既然定位為二手平台,就應儘量通過規則引導和鼓勵真實的個人賣家交流、銷售:“大量職業賣家的湧入顯然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初衷,更要警惕不法賣家打着二手閒置名義規避售後。”
二手平台丟失人情味
把用不到的電子產品賣掉,好過在抽屜裏落灰;郊外露營前,淘一個二手的帳篷物美價廉……二手交易平台為不少消費者培養起出閒置、淘二手的習慣,也成了一種低碳環保的健康生活方式。
然而,不少消費者發現,如今的二手平台上到處是“全新”“包郵”等字眼,仔細一看才知道,其中很多商品都來自職業賣家。
上週末,市民劉女士想為妹妹淘一台二手嬰兒推車,便打開了閒魚App。以某品牌為關鍵詞搜索,頁面上出現了數十款商品,點擊進入詳情頁後,劉女士卻發現很多商品都顯示“全新包郵”,各色款式、花色一應俱全。與賣傢俬聊後,劉女士才明白,這些賣家多數是分銷或代銷,頁面價格也並非實際銷售價格。
記者以同一關鍵詞在閒魚平台進行搜索並初步統計,前20個商品中,有10個出自職業賣家,8個出自個人賣家,還有兩個難以分辨。僅從這個樣本看,職業賣家銷售的商品佔比已達到半數。
“旗艦店打折後也不過1500元,這些閒魚商家卻給出了1700元到1800元的價格。”在劉女士看來,這些職業賣家不僅價格不實惠,而且十分影響購物體驗。“逛二手平台買母嬰用品,本來就是想看看寶媽們的個人描述,有時還會交流一下使用心得,是個很有人情味的事,現在已經完全變味了。買全新還不如去淘寶。”
職業賣家盯上閒魚流量
根據阿里巴巴發佈的2020財年第四財季財報,閒魚的商品交易額已超過2000億元,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截至目前,閒魚在線賣家數已超3000萬。而艾媒諮詢此前發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互聯網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將超過9萬億元。
巨大的線上流量和低准入門檻,令眾多商家趨之若鶩,紛紛湧入以閒魚為代表的二手平台,獲取曝光量和利潤。
“職業賣家很多都是線下經銷商,轉到閒魚上賣。”一家小家電代理商告訴記者,淘寶上雖然開店門檻不算高,但要想讓自己的商品在搜索頁面中排在前列,還是需要花錢買廣告引流,“閒魚註冊更簡便,也沒有押金,背靠淘寶大平台,是個不錯的網售渠道。”
據瞭解,目前二手平台上的職業賣家不少是零售商特賣、工廠直銷或個人代銷。賣家通常會以較低的頁面價格吸引買傢俬聊,隨後再單獨報價。還有的乾脆就是淘寶店在平台投放的廣告,仔細甄別可以在搜索時看到“廣告”字樣的小標籤,點擊頁面會直接進入淘寶或天貓店鋪。在二手平台“花粉兒”App上,也有賣家直接點明“到天貓旗艦店找人工客服,報暗號可以優惠”。
專家建議打標維護知情權
如何看待二手平台上的職業賣家,消費者秉持不同觀點。有人認為,職業賣家提供的貨源更多,成交的效率和溝通成本也更低,因此並不抗拒平台上職業賣家的存在。
然而,仍有不少以劉女士為代表的消費者對職業賣家充斥二手平台表示不滿。“我對職業賣家很反感,如果想正經做生意,為什麼不去淘寶、京東這些平台開店呢?很難不讓人懷疑有貓膩。”
閒魚平台的相關用户行為規範中明確寫道,商品簽收後,閒魚不支持無理由退貨、換貨。部分買賣雙方的爭議,交由閒魚小法庭作為第三方進行判斷。而從黑貓投訴平台情況看,消費者對於閒魚官方客服的投訴數量眾多,顯然其售後機制無法與常規電商平台相比。
對此,陳音江表示,既然定位為二手平台,就應當通過合理的規則引導和鼓勵更多真實的個人賣家交流、銷售,大量職業賣家的湧入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初衷。“至少應當對不同類型的賣家通過打標等方式進行明示,維護消費者知情權。”
“問題的癥結始終在於平台如何監管,而不是一刀切拒絕職業賣家。”陳音江表示,二手平台需要一套更為完善的保障機制,更嚴格地審核賣家資質,以防不法賣家打着二手閒置的名義規避售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