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的胖子”:
木星雖然只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一個,但它一個星球的質量,就相當於其他7個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有餘。再加上木星的自轉速度很快,只需要大約是個小時便能完成一圈自傳運動,所以,木星就有了“靈活的胖子”這個稱號。
也就是説,整個太陽系中自轉速度最快、且個體塊頭也最大的一顆行星就是木星,它的質量佔到了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左右。然而,即便木星擁有太陽系行星中塊頭最大的身體,卻無法容納任何已知生命存活,所以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系內最大的“死亡行星”。
木星衞星可能會發生正面碰撞?
眾所周知,像金星、火星和地球這樣的行星是類地行星,內部具有明顯的分層結構和固體表面,主要成分就是硅酸鹽石。而木星、天王星、土星和海王星這樣的氣體行星,則被統稱為類木行星。事實上,雖然它們同為太陽系內行星,但大家除了行星自身屬性存在較大差異以外,就連衞星數量和周圍環境也有所不同。
不同於我們的地球僅有月球一顆自然衞星,並且月亮總是以自己的同一面面向地球數十億年不變;單氣態巨行星木星的衞星數量竟多達79個,其中有12顆衞星是在2018年才被發現,而且,我們很難肯定木星是否還有其他衞星存在,只是科學家們暫時還沒有被發現。
可能很多人都有所不知,其實就在新發現的木星衞星中,就有一個衞星可能在某個時間和其他衞星發生正面碰撞,因為它的公轉軌道和在木星外側逆行的衞星軌道剛好存在部分交叉,好在這個奇怪的小衞星本身並不大,直徑值還不到1000米的樣子,按道理來説即便發生碰撞事件應該不至於對木星自身造成太大影響。
木星大紅斑形成至今從未完全消失:
直到1973年,人類才通過美國發射的“先鋒10號”無人勘測器得到了第一張木星的彩色照片,也就是這個時候大家才得以看到木星大紅斑最真實的樣子,據悉這些大紅斑從誕生至今至少也有兩三百年,儘管不同時間觀測到的顏色和形狀都存在些許差異,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卻一直都沒有消失不見。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木星照片,尤其是那個顯眼的大紅斑,它應該就是木星表面最明顯的一個標誌性特徵。而實際上,這個大紅斑本質就是一個風暴氣旋,只是不同於我們地球上的風暴可能形成和消失只需要幾天時間,木星上這個長度一度達到25000到30000千米、且上下跨度有12000千米的風暴氣旋至今依然存在,幾百年都沒有消失過。
這個風暴氣旋有多可怕?具體來説,大紅斑大約每隔6個地球日就會朝着逆時針方向完成一週的旋轉活動,而這個過程中甚至時常會捲起高度達到8000米的雲塔。由於下沉氣流中存在不少的紅磷化物,所以,大紅斑的顏色看上去整體是呈現出深褐色的樣子。
在過去的幾百年中,大紅斑的位置一直在移動,但科學家們至今也還不完全瞭解它的形成原因,以及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消失,因為,還有科學家認為大紅斑很可能就像地球天空中的雲彩一樣。其實,木星上除了有大紅斑,還有不少小紅斑,而且,木星雖然沒有固體表面,但行星內部的温度卻很高,至少散發出的熱量比吸收到的熱量還要高2倍以上。
人類是否永遠都無法登陸木星?
木星本質上就是一個液態氫星球,而液態氫,又形成於高温高壓的環境中,但是目前的探測器又無法深入木星內部,所以科學家們也是猜測木星的內部,可能有一個由鐵和硅酸鹽等物質構成的核心區。在這個星球的高層大氣中,絕大部分物質都是氫和氦,其中含有的惰性氣體更達到了太陽的兩三倍。
木星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地表,所因“登陸”以此本就不可能發生,如果有一天人類深入到木星的內部,也完全不同於人類登陸月球時的情形。
而且,人類之所以熱衷於尋找地外行星,實際上還是為了尋找到其他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而像木星這樣的星球本就被認為是可能移居的星球類型。而且,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也並不具備進入木星的實力,任何宇宙探索任務都有其既定目標和基本意義,而不是“上去”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