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加快“走出去”步伐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科技

央視網消息:今天(11月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標誌着我國首台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三代核電機組具備發電能力。

隨着併網指令的發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向電網輸送出第一度電,標誌着此次併網取得圓滿成功。

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副總經理 侯英東: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採用177組燃料設計,堆芯採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創新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

此次併網成功後,華龍一號機組還將經歷進行各功率平台的試驗和滿功率示範運行考核。這是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正式投入運行前的最後一道考驗。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總經理 華龍首堆工程現場總指揮 趙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後,還將進行50%、87%、97%等各功率平台的穩態和瞬態試驗,各項性能指標滿足設計標準,最後完成滿功率示範運行168小時考核,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華龍一號:自主化提升 推動核電產業發展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華龍一號。作為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使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能力全面提升,同時也為我國核電裝備和關鍵材料的升級換代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於2015年開工建設,在5年半的建設過程中,近萬名核工業人在探索自主三代核電發展的征程上奮勇前行,工程質量安全可控,工程進度穩步推進,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號標準體系,走出了一條國產化核電發展的成功之路。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總經理 華龍首堆工程現場總指揮 趙皓: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完全具備了批量化建設的能力。同時,華龍一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0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了411台套核心裝備的國產化,形成了700餘件專利、1項國際核電標準,極大帶動了國內核電裝備製造行業技術能力的提升。

華龍一號在研發建造過程中,研製團隊攻克了主管道鍛造、主泵製造、數字化儀控系統研發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形成了三代核電設計、建造、材料、焊接等一系列技術規範,實現了我國核電從技術到產業的跨越。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將會大幅提升中國核電行業的競爭力,同時對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副總經理 侯英東: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每台機組每年預計發電近100億度,相當於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

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 加快“走出去”

華龍一號被稱為我國一張新的“國家名片”,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批量化建設,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批量化發展的主力堆型。近年來,圍繞“最高標準、最優質量、最好性價比”,以華龍一號示範項目落地為起點,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海外首堆,福建漳州一期、海南昌江二期等後續核電項目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總經理 華龍首堆工程現場總指揮 趙皓:中核集團國內外6台在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工程建設均有序推進,安全質量全面受控,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之路已經全面開啓。

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正在發揮規模效應、集成效應,帶動國內裝備製造企業不斷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推動高端裝備製造業的整體轉型升級。目前,中核集團正在和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核電項目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和地區對華龍一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總經理 華龍首堆工程現場總指揮 趙皓:出口一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相當於出口三十萬輛小汽車這樣一個價值,也可以創造約15萬個就業崗位,全壽期可以創造約1000億元這樣的產值,華龍一號已成為代表我國核電發展水平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