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都有老人,誰都會老去
信息浪潮狂飆突進
“銀髮浪潮”滾滾而來
當兩者相遇,衝突在所難免
不過,再高傲的技術
都應該屈從於人類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以文明自居的人類
必須為此留出
足夠的緩衝空間
近日,湖北廣水一位94歲、身形佝僂的老人被人抬着“刷臉”激活社保卡的視頻,刺痛了無數人的心。很多網友不約而同地盤點出那些同樣冰冷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
遼寧大連,一位老人在地鐵站內因不懂如何出示健康碼,遭到工作人員呵斥,被擋在了門外。
江蘇鎮江,幾位乘公交車的老人因為使用老年手機,無法調出健康碼,被乘客趕下了車。
黑龍江雞西,一位老人在超市買葡萄,排了很長的隊後終於輪到自己結賬,卻被告知不接受現金支付。大爺盛怒之下喊出:“我拿的是人民幣,不是假幣,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啊!”
很多網友還曬出了自家老人的類似遭遇:不會用打車軟件遭遇打車難,用不了智能手機買不了電,不懂網上預約掛號看不了病……
離開手機和網絡,無法在城市獨立生活,無法獨自乘車出行。移動互聯時代,數據成為深壑鴻溝,一些老人成為“網外囚徒”,號稱“一網暢行”卻令他們“寸步難行”。
有人產生被時代“拋棄”的負面情緒,焦慮、失落、自卑,有的甚至開始懷疑自我價值。
大數據時代,應該通過計算帶來便利,而不是工於算計製造障礙。
信息化提升效率更帶來效益,正因為此,很多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恨不能一夜之間全部用機器替代人工,隨之也把那些温情的、貼心的人性化服務全部拋諸腦後。
然而,我們不該忽視一個基本現實,那就是“人”是個性化的存在,任何標準化、規範化、模式化的管理和服務,都不可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也不可能解決“人”在所有時候的問題。
問題和矛盾早就存在,一些管理者卻選擇性漠視。疫情影響下,擴大化了的“免接觸服務”,只不過是放大了這種矛盾。媒體披露出來的是問題的個例,但這些個例背後卻隱藏着規模龐大的羣體焦慮。
我們不妨通過國家權威機構發佈的一組數據來看看形勢的嚴峻性。
——到2019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我國成為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人口老齡化趨勢正在加速,“十四五”將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截至今年9月,我國14億人口中,網民規模9.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67%。這也就是説還有相當大規模的人羣不會上網。
——國家統計局今年7月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會上網的比例僅有23%。而在會上網的網民中,還有15%的人不會網絡支付。
上述數據不難看出,當科技浪潮遭遇“銀髮浪潮”,不適應智能技術的老年人羣體規模龐大,問題具有普遍性。
更深層次看,這還涉及科技倫理問題。科技應該為“人”服務,而不是反受其束縛。科技進步必須尊重人、增進人的福祉,有利於促進公平正義。
例如,公共服務機構不應“一刀切”地搞網絡售票,因為這從分配層面就不公平,大量“脱網”人羣會因此失去自由選擇、公平購買的機會,由此舉步維艱。
社會的痛點,便是治理的重點。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實施方案》指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信息浪潮狂飆突進,“銀髮浪潮”滾滾而來,以文明自居的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耐心、留出足夠的空間,嚴格按照國家相關部署要求,用心解決好老年人面臨的現實難題,真正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落實到位。
特別是,再不要發生抬着老人“刷臉”這類打臉管理的事了!
作者丨元大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交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