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孟彥 張素)中國航空學會近日組織專家對通用航空進行“會診”,併為通用航空發展開出“藥方”——以市場需求導向為牽引,推動通航飛機型號不斷創新。
通航仍“慢半拍”
11日至12日,中國航空學會在湖南郴州組織通航產業創新發展調研活動。其間,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峯坦言“中國通航發力太晚了”。
高宏峯給出一組數據:美國現有通用機場1.9萬多個,飛機22萬多架,而中國註冊通航機場僅339個,運營航空器3131架,差距十分明顯。他還注意到,去年中國貨運531億噸,快遞800億單,其中公路佔大頭,鐵路運力少,通航是短扳。
通航產業涵蓋航空製造、飛行試驗、航空維修、航材供應、運行保障、教育培訓等方面,既涉及農林作業、工業勘探、電力巡察等生產服務,搶險救災、醫療救援等社會服務,還包括低空旅遊、航空物流、航空運動、體驗飛行等消費服務。
在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看來,通用航空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極大改善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構建發展新格局,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通航“熱起來”
林左鳴指出,通航飛行器研發製造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研發新型號、改進新技術、創造新業態、滿足新需求。他還分析,以點對點“鮮活快遞”為主的航空物流將成為航空消費的新業態,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抓緊研發定型適用於航空物流配送的多用途固定翼飛機”。
參與調研的專家也認為,政策支持是通航飛起來、熱起來的制度保證。中國航空學會產教融合委員會副主任吳桐水注意到,“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穩步建設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和貨運機場,積極發展通用航空。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汽車保有量達到每千人200台時,就會進入‘通航飛行時代’。現在中國的汽車擁有量是每千人180台,中國的‘飛行時代’即將到來。”
專家還援引摩根士丹利發佈的行業報告稱,未來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場(UAM)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城市空中物流規模達到460億美元,中國有望佔比45%,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如何“入鄉隨俗”
通航有着巨大發展空間。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高倬強調,要找到一條能盈利能發展的模式。具體來説,首先“產品要成功”,這樣才能進入市場流通;其次“市場要成功”,要有回頭客,能讓客户掙到錢;第三“商業要成功”,就是要按市場規律辦事。
湖南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梁成谷着眼於如何“入鄉隨俗”。他以湖南當地為例説,作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低空旅遊優勢明顯,還擁有翔龍等通航產業鏈發展基礎和50萬熟練技術工人。他對發展以通航為主體的低空經濟充滿信心。
湖南翔龍XL100輕型運動類飛機總設計師黃天明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開發研製用以海島補給的水上飛機,進行高原補給的高原型飛機,正着手研製有效載荷1噸、6—8座的多用途飛機,主要用於物流配送,以解決物流界“急難愁盼”運輸問題。
“要着眼國內技術、市場空間和基礎成本,研發最實用、最可靠的通航飛行器。”黃天明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