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不少成都市民在家門口耍出了一個既時尚又有趣的度假方式:智慧步道上體驗科技生活。
如何智慧?從會自拍的跑步綠道到會唱歌的多功能燈杆,從掃碼自助式的淋浴房到會動態檢測有害氣體的衞生間,從會變色提醒的地面斑馬線到5G信號遠程管理共享單車停放車位……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在“智慧大腦”的支配下,一一“活”了起來。這讓體驗過的市民不禁感嘆:原來生活可以如此有趣。
實際上,這些有趣而智慧的生活方式,離普通人的生活並不遙遠。無論是成都的錦城公園還是錦城大道,家門口的智慧街區、公園裏的智慧綠道,正在成為一個個被科技點亮的生活試驗場,讓神奇的科技真正融入生活、改變生活。
這樣有趣的生活究竟有多受歡迎?一組數據,直觀地展現出它的大眾吸引力:截至2月17日,錦城公園共接待超200萬人次,其中青龍湖作為智慧綠道的代表點位,接待量最大,最高日接待量超10萬人次,接待總量近40萬人次,成為春節期間成都的流量代表。
生活更有趣
跑步、洗澡玩出新花樣
跑步鍛鍊,還能找到什麼樣的新樂趣?2月11日,在成都青龍湖二期全長3.3公里的環湖智慧跑道上,前來休閒健身的人們,正在享受一場鍛鍊與娛樂兼備的全新體驗。這條沿湖蜿蜒盤繞的紅色跑道上,只見不少市民正三三兩兩結伴跑步,而設置在湖邊的一塊電子屏幕上,此時正實時顯示每個人的跑步里程、圈數、運動時長甚至還有消耗的卡路里。
“在路邊設置的屏幕上刷臉註冊以後,就相當於有了一個電子賬號,每個人的運動數據都能實時分析顯示,還會形成一個排行榜,這就跟打遊戲競賽一樣,好耍。”市民周小天是一位跑步愛好者,自從這條環湖智慧跑道免費對外開放以來,他就成為常客之一。在他看來,這樣的跑步方式既有互動參與感,又很有科技感。
每個跑步者的數據究竟是怎麼來的?在青龍湖二期技術工程師漆昕林的指引下,秘密被揭開:在隱蔽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下,設置在公園多處的高清攝像頭會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自動識別跑步者,跟蹤運動情況,並智能分析熱量消耗等運動數據。
不僅如此,在跑步過程中,高清攝像頭還會抓拍跑步者的精彩運動瞬間並通過AI技術智能生成十餘秒的短視頻,“不少跑步愛好者都喜歡把自己的運動視頻分享到朋友圈,這也是一種樂趣。”漆昕林介紹説,智慧跑道從去年11月建成投入運行至1月中旬,已註冊用户2000餘人,累計里程2600公里,每日累計使用人數達到200人次,這條科技感十足的跑道已成為城市跑友們的打卡PK生活方式。
同樣智慧而有趣的,還有公園裏的休息驛站。這個容納了智慧廁所、共享儲物櫃、自助淋浴、無人零售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化服務體驗,在承擔廁所傳統功能的同時,更擁有強大的“智慧大腦”。讓這個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儼然變身成為一個小型科技館。
究竟有啥奇特?記者圍着休息驛站轉上幾圈,發現有意思的細節還真不少:如果無人售賣機在出貨時商品被卡住了怎麼辦?別急,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後,就能通知遠程服務人員辦理退款,而設置在售賣機頂部的攝像頭則能幫助服務人員比對現場真實情況;跑步後被汗水濕透了怎麼辦?別急,掃一掃自助淋浴房門上的二維碼後,即可通過預付押金進入淋浴房,前兩分鐘免費沖洗,超時後每分鐘5毛錢,讓你在公園裏就能享受洗澡的樂趣。
最有趣的是,在休息驛站的電子外牆上,正顯示着衞生間的温度、濕度、氨氣、硫化氫等實時監測數據,反映出衞生間的清潔狀況。“特別是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一旦含量過高,數字就會變成紅色,這樣就能及時提醒市民暫時不要使用衞生間,也提醒後台服務人員儘快打掃。”漆昕林説,隨着將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貫穿於綠道
空間,用場景化創意構建智慧生活體驗,這裏正形成一個可感知、可體驗的公園城市美好生活範本。
日常更便利
燈杆、斑馬線變身“智能小幫手”
在科技的改變下,我們的尋常生活還將發生更多變化。
2月5日,成都高新區錦城大道和交子南一路的交叉口,成都高投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周建一邊查看地面的方形井蓋,一邊向同事比劃着。
不久之後,井蓋打開,這裏將會立起一根多杆合一的“智慧燈杆”。“旁邊的紅綠燈、路牌、路燈、天網會視情況拆掉,所有的功能都將集合在一根燈杆上。”
更多設備集成,單體受力增加,對燈杆的材質提出更高要求。但在周建看來,材料和外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之所以“智慧”,在於它給成都“智慧城市”建設預留了一個通道。
這是怎樣一個通道?打個形象的比方:之前路燈、天網等杆件設備,地下都會佈置相應的線路通道,而因為規格和要求不同,鋪排的線路就比較複雜,給後續城市道路的改造或修補帶來更多困難。而“智慧燈杆”除了目前已有的功能以外,還預設了很多卡槽,路政等其他監管部門,根據需求將其設備直接通過卡槽安裝即可。
更厲害的是,“燈杆”還可以“變身”為車流量和人流量的採集器,通過監控攝像頭或紅外設備將數據彙總,定期分析,比如高新區哪條街道最堵,哪個時間最堵,並提供優化方案,“該處紅綠燈是該調快兩秒還是調慢兩秒,最終緩解交通堵塞難題。”
作為成都首條以“智慧”為主題打造的大街,錦城大道改造升級工作於去年正式啓動,這條大道還有許多值得期待的細節之處:
比如會變色的智慧斑馬線,它將一改過去傳統,讓路面上的斑馬線也動起來。禁行時,地面斑馬線將亮起紅燈;通行時,將閃爍綠燈,讓市民通過色彩的變化直觀感受,快速安全通過馬路。又比如,共享單車如何做到更加規範地停放?成都高新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説,通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快速識別街面單車爆倉和違章停車事件,還可識別活躍車、殭屍車等,輔助相關部門科學規劃停車點位和車輛投放指標。“再形象一點,如果沒有把共享單車停到指定點位,車輛將無法上鎖。”
據瞭解,根據設計方案,錦城大道上還將設置車位預約、智慧垃圾桶、交互式投影裝置等,讓這條“智慧”大街更加便利市民生活。
管理更高效
物聯網、大數據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無論是智慧公園還是智慧街道,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運行系統的互聯、高效和智能,在為這座城市的老百姓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讓城市管理變得更加高效和科學,甚至還將產生新的經濟效益。
在總面積達到3萬畝的青龍湖,尤其是青龍湖二期裏,除了智能綠道、智能驛站之外,實際上還有無人安防巡邏車、無人駕駛清掃車、智慧點餐、沉浸式全息餐廳、智慧物聯杆等總共十餘種智慧設施設備,也正是在這個智慧無處不在的公園裏,卻很難見到工作人員、服務人員的身影。
“利用物聯網等技術,我們把整個公園裏的燈杆、攝像頭、巡邏車等都變成了物聯設施,最終在後台形成了一個信息化的平台管控,從而對整個園區進行集約化管理。”漆昕林表示,在看不見的後台,其實設置了一個由四五十人構成的團隊,負責園區的日常運維,不少問題在後台就直接完成了處理,由此大大降低了現場出勤的人力成本。
位於高新區錦城大道的多功能智慧燈杆,其作用也不可小覷。周建坦言,結合正在加緊安裝的上百個燈杆,未來這些燈杆上搜集的各種交通信息、天網監控數據等,都有可能最終彙集在同一個平台上,對整條街道甚至整個城市進行完整數據畫像,從而集約高效管理。
面對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帶來的海量數據,其潛在的商業價值也在不斷被開發。比如,在青龍湖二期,需要註冊APP才能實現運動數據分析的智能跑道,以及掃二維碼才能進入自助淋浴房和使用無人售賣機等設備,相關用户信息都會被蒐集儲存起來,最終開發團隊將根據不同的用户信息,進行諸如餐廳等各類商業信息的精準推廣。
不過,漆昕林同時表示,用户信息數據的處理,必須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技術團隊也會保障這些信息的安全性,確保用户不受侵害。(記者 陳碧紅 肖瑩佩)